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号称“融资100亿元”的中国造车第一大忽悠,终于倒下了。

来源 | 投资家(ID:touzijias)

作者 | 老高

号称“融资100亿元”的中国造车第一大忽悠,终于倒下了。

他们比跑路美国的赛麟汽车玩的更“高明”。

投资家网获悉,“打造中国顶尖纯电超跑”的绿驰汽车近日遭上海市监管局吊销营业执照,原因 “毛骨悚然”:公司成立后无正当理由超6个月未开业或开业后自行停业6个月以上。

遥想绿驰汽车曾经何等风光,创始人王向银被誉为“汽车界大佬”,公司号称“融资100亿元”的造车独角兽。2018年,他们还与“国家级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投资55亿元在江西省九江市建立一个占地1060亩,总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的“超级造车工厂”。谁能想到4年之后,公司会以吊销营业执照的“奇葩”方式退出历史舞台。

下面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套用雷军那句经典名言,“站在风口上,猪都可以飞起来。”

最近几年,受大环境影响,中国涌现出了两个最热门风口:一个是,只要入局,就能很容易把钱赚走的核酸检测,无数公司拉开转型大幕,扭亏为盈,数月就能从市场里捞走几十亿元。

另一个是,容易拿到融资,估值连翻爆炒的新能源汽车。比起核酸检测,新能源被看作是一条更长远的热门赛道,受政策与“双碳”共振刺激,大量资本、创业者参与其中,前仆后继。

今天故事的主角,中国造车第一大忽悠绿驰汽车,便是新能源汽车浪潮下的一份子。

那个跑路到美国的赛麟汽车如果与他们相比,都要喊一声“大哥”。

关于绿驰汽车的故事还要从6年前说起。每一个大忽悠,都有着“高度相似”的套路。

第一个就是,创始人有牛X背景。绿驰汽车老大王向银,是一个拥有超20年经验的“汽车界大佬”,创业之前,他的身份是:华泰汽车集团总裁、北汽福田副总经理。

2016年,怀揣创业梦想的王向银带领“志同道合之士”离开传统汽车行业,顺着大潮与无数同样怀揣美梦的创业者一同加入造车新势力大军。这位“汽车界大佬”蛮有头脑,他首先来到金融发达、资本密集的上海市,成立了一家名叫绿驰汽车的公司。

对于公司定位,王向银有着自己的想法。他觉得,“新能源汽车产业玩家众多,却缺乏高端产品,中国还没有顶尖的纯电超跑品牌,这给绿驰汽车带来了机会。”

很快,王向银想出一个“宏伟计划”。按着相关资料描述,“王向银跑到全球顶尖跑车品牌法拉利的故乡意大利,筹建超跑制造基地。”为绿驰汽车铺垫了一个美好的未来。

不得不说,绿驰汽车“挺会玩”,他们按着常规造车新势力的路径“包装”自己,很难发现破绽——成立、掌握核心技术、寻求大额融资、宣布产品上线、持续扩大产能。

公司发展不久,绿驰汽车方面披露,其已先后拿到100亿元融资,稳入独角兽行列。作者在企查查上没有找到他们拿过100亿元融资的记录,创业那刻开始可能就是一场“骗局”?

为何当时没人怀疑他们融资的真实性呢?

这里面有“认知盲区”:创始人是“汽车界大佬”,领域是国内鲜有创业者涉足的电动超跑,公司又在意大利筹备制造基地。恰巧满足了拿下融资的三大要素——背景、蓝海、实力。

2018年,绿驰汽车在上海市召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发布会。会上,亮相了首款纯电动豪华超跑“天王星”,宣称在2019年6月投放紧凑型SUV,11月投放4座微型车产品。

一场关于电动豪华超跑的发布会,介绍的却是紧凑型车与4座“老头乐”。该操作,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前面暴雷,请来杰森斯坦森、吴签站台,创始人跑到美国避难的赛麟汽车。

大型发布会果然好用,扩大声势的同时把想在新能源汽车方向大展宏图的各路人马套进来。

一场发布会,绿驰汽车拉来了一个大客户。

这个大客户就是坐落在江西省九江市的“国家级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下称,开发区)”。

绿驰汽车向开发区讲述着“宏伟计划”,提供“意大利超跑水准的技术”、资源与当地共同打造 “超跑产业链”。开发区信了,觉得“汽车界大佬”肯定不会玩幺蛾子,马上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协议中,双方计划投资55亿元在九江市建立一个占地1060亩,总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的“超级造车工厂”。该工厂不单能满足汽车产能释放,还可以拉动区域经济与就业。

有了第一个大客户背书,绿驰汽车在2019年拉来第二个大客户,长安汽车。他们签署了一份战略合作协议,内容是:绿驰汽车支付一定费用以获得长安铃木闲置产能的使用权。绿驰汽车方面呢,一直“打太极”,用各种理由拖欠需要支付的费用。

紧接着,他们又把有长安汽车背书的经历讲述给了第三个大客户,有感科技。

有感科技是国内知名企业级/民用级无线充电解决方案服务商,绿驰汽车与有感科技的合作意图是,讲述一个新故事,“新能源汽车能像手机一样实现无线充电,只有这样才能在市场立于不败之地。”公司坚称,“将在2021-2022年完成上市,届时会给市场带来一个惊喜。”

惊喜没来,惊吓接踵而至。

2019年,赛麟汽车暴雷,可这并没有给新能源汽车产业带来“前车之鉴”。

绿驰汽车仍在忽悠路上前行。

2020年,他们被曝出资金危机、拖欠工资,引发媒体关注与质疑,其中一个问题是“融资100亿元,竟然没造出一辆车,钱都去哪了?”

没等绿驰汽车回复,公司便陷入瘫痪。一般遇到此情况,也就混到头了。可是 “一无所有”的绿驰汽车却能“神奇”的忽悠来一个接盘侠,“套路之王”陆正耀恐怕自叹不如。

绿驰汽车核心管理层,出售60%股权“卖身”给了河南省国投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作价20.1986亿元。此处有两个版本:一个是核心管理层“全身而退”,另一个是“遭大股东清理出局”。

总之,新进大股东是被坑到泥巴里了,买入进来才发现,绿驰汽车就是一个空壳子,还欠着长安汽车一屁股烂账,“超级造车工厂”就是个“泡沫”。

一年之后,新进大股东侠放弃了。上海市青浦区人民法院发布公告宣布,绿驰汽车进入破产清算程序。近日,上海市监管局又吊销了他们的营业执照,理由是:超6个月未开业或开业后自行停业6个月以上。也就是说,绿驰汽车新主人,都没来得及讲故事,公司就挂了。

赛麟汽车至少还卖掉了31辆“老头乐”。绿驰汽车呢?

讲了6年故事,一车未卖,都快把市场忽悠瘸了。好在,这个造车第一大忽悠终于倒下了。

前有赛麟,后有绿驰,为什么新能源汽车总会出现“大忽悠”身影?

说到底还是市场太热,滋生出造车“乱象”。

作者找到一组数据,来看看,新能源汽车到底有多热?统计数据显示,从2017年—2021年,新能源汽车产业一级市场融资总额超过5000亿元,其中仅2021年融资就达到3639亿元,同比大增181.66%, 二级市场,新能源汽车板块市值更是水涨船高。

最近美股连跌,特斯拉仍有高达7000多亿美元的市值,宁德时代一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游卖动力电池的,1万亿元市值,风口造富程度,简直无法估量。

新能源汽车作为新时代的产物与大趋势,培育出了大量有核心竞争力的公司,却也给了一些投机分子、大忽悠“风口圈钱”的可趁之机。

但愿,赛麟汽车、绿驰汽车的倒下,能为后来者敲响警钟,别再“盲目跟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