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德曾经说:

“我的一只脚还站在旧秩序里,另一只脚却不能在新秩序中找到立足之地。”

组建红四军,在各大战场上出生入死,朱德一生功勋卓著,他是伟大的元帅,也是普通的士兵。伟大辉煌如朱德,却也有着众多无可奈何的时刻。

年少的朱德与母亲感情深厚,因为革命,他离家数十年,与母亲断了联系。再次知道母亲生活艰难的状况,他悲痛万分,奈何因囊中羞涩,只能求救前妻与好友接济母亲:

“惟两老母尚在饿饭中……”

一代元帅,两袖清风。

母子连心

朱德人生中的第一位老师,就是他的母亲钟氏,一位奇女子,她出生于贫寒人家,在很小的时候就嫁到了四川朱家。在钟氏到来之前,朱家被地主盘剥,生活困难。钟氏身材高大,头脑聪慧,嫁过来之后也成为了家中的顶梁柱。

短短10年的时间里,钟氏白皙的面庞变得黝黑,纤纤玉手变得粗糙无比,血管清晰可见。

朱家祖孙三代挤在破旧的房子里,尝尽了辛酸的滋味。即便在这样的情况下,钟氏依旧没有丧失生活的信心,她甘心为整个朱家付出,早出晚归。

钟氏曾经为朱家生下了13个孩子,因为家中贫穷,只有6个男孩和2个女孩生存下来,而朱德是钟氏的第四个孩子。

朱德出生的时候,钟氏已经28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德从记事开始,脑海中就是母亲挥之不去的忙碌身影,

她从母亲那里学习到了众多的人生道理,其中就包括勤劳、俭朴的美德。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朱德从五岁的时候开始就上山砍柴、割草,赚取一些劳务费。朱德十岁的时候,钟氏也只不过是四十岁的光景,然而在他的记忆中,母亲永远都是劳累且憔悴的。

钟氏虽然没有接受良好的教育,却十分开明、有远见。

她希望朱德能够勤奋读书,考取功名,离开破败的生活。

20岁的时候,朱德成为秀才,逐渐闻名。然而他的志向远不止于此,

朱德希望自己能够看一看外面的世界,

只是钟氏还在,朱德还有牵挂。

令朱德意外的是,钟氏依旧像往常一样,没有阻拦,而是一如既往地决定支持朱德。朱德颇为感动,承诺母亲一定会按时给她写信。

后来朱德离开了家乡,来到了云南陆军讲武堂学习,开启了自己的军旅生涯。

为了方便照顾母亲,朱德在讲武堂的对面买下了一座宅院,将自己的母亲接到了昆明居住。这也是朱德自从离开家乡云南之后感受到母爱最长的时间。

1922年,朱德告别家人到德国留学,自此,他与母亲再未相见。

然而每逢闲暇的时候,朱德总会给钟氏寄信,告知自己的近况。

国民大革命失败,中国共产党人收敛锋芒,逐渐转入地下工作。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因为国民党的封锁,

朱德整整十年都没有给钟氏寄信的机会。

钟氏不知道朱德究竟身处何处,是死是活,朱德也对母亲的消息一无所知。

直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再次合作,朱德担任八路军的总指挥之后,他才能够与母亲和其他亲友恢复书信往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无可奈何

1938年,四川遭遇饥荒,朱德十分害怕。

10年音信全无,朱德不知道母亲是否健在,母亲也不知道儿子是否生活顺利。

他不知道他们身处何处,当年究竟怎样度过那段流亡的生活。不久之后,朱德决定给陈玉珍写信询问近况。

陈玉珍是朱德的妻子,1917年,两个人走进婚姻的殿堂。1922年,朱德踏上了革命的道路,陈玉珍一个人支撑起整个家庭。朱德和陈玉珍都没有想到,此次分别,两个人竟然是永别。

1927年,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

朱德成为了国民党眼中的通缉犯,陈玉珍作为朱德的妻子,自然也受到了威胁。

她带领着朱德的生母和养母来到了四川老家躲避,却依旧被国民党抓获。

图:陈玉珍与朱德

国民党对陈玉珍说:

“只要你愿意同朱德断绝关系,就可以留下性命!”

陈玉珍绝不屈服,坚决不与朱德断绝夫妻关系,反动派没有办法,只能没收了她的房产。陈玉珍一边照顾着孩子,一边赡养老人,生活异常艰难。

9月5日的时候,朱德写信询问陈玉珍:

“我两母亲是否在人间?”

陈玉珍收到消息之后欣喜若狂,然而当朱德询问家中情况的时候,她却不知道如何开口。

家中房产被没收后,她一个人带着一家老小到处逃亡,好不容易将儿子抚养长大,儿子却因为意外被当成壮丁抓走。至于家中的老人,也过着艰难困顿的生活。

图:朱德写给陈玉珍的信

朱德在知道相关情况之后着实心痛不已,她给陈玉珍回信:

“尚书死去,云生(朱琦)转姓,后事已完,我再不念及。惟两老母均八十,尚在饿饭中,实不忍闻。”

朱德希望陈玉珍能够将家中的房产变卖,接济自己的养母和生母四百以上的钱财,让她们安度晚年。朱德又说道,十年来革命生活艰难,他没有什么薪水,即使已经编为国民革命军,却依旧没有薪水,只能拜托陈玉珍多加照拂。

与此同时,朱德对陈玉珍说:

“我这种生活非你们所能处也,我决不能再顾家庭,家庭亦不能累我革命。望你独立自主,决不宜来前方,亦不应依赖我。专此布复。并望独立。”

朱德十分坦诚,陈玉珍也知道,自己已经与朱德再无可能。然而朱德革命任务在身,朱家上下只能依靠陈玉珍,她不会抛弃自己经营了半辈子的家。

朱德并不知道的是,早在多年之前,朱德曾经购买的产业就已经被没收,陈玉珍的生活也十分窘迫。知道这件事情之后,朱德左右为难。

万般无奈之下,他给自己的同窗好友

戴与龄

写信:

“惟家中有两位母亲,生我养我的均在,均已八十,尚康健。但因年荒,今岁乏食,恐不能度过此年,又不能告贷。我十数年实无一钱,即将来亦如是。我以好友关系向你募贰佰元中币速寄家中朱理书收。此款我亦不能还你,请作捐助吧。”

戴与龄在收到朱德的信之后十分震惊,他没有想到,名震天下的八路军总司令竟

如此向前妻与好友求助,

戴与龄紧急筹措了200元钱,送到了朱德母亲的家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朱德写给戴与龄的信

守护与成就

钟氏晚年知道了自己的儿子成为八路军的总司令,却没有为此产生优越感,她依旧辛勤劳作,自食其力。然而在钟氏的心中有一个未完成的愿望,那就是再见朱德一面。

彼时中国正处在抗日战争的紧要关头,朱德身负重任,实在无法与母亲相见。

钟氏在弥留之际依旧不忘挂念远在千里之外的儿子,她嘱咐家人,不要将她葬在早已经修好的陵墓之中,不要修坟头,不立墓碑,以免被反动派下毒手。

钟氏去世的消息传回了延安,朱德悲伤不已。为了追思钟氏,各界群众自发组织了隆重的追悼大会,人们号召做母亲的要向钟太夫人学习,做子女的要向朱德总司令学习。

后来朱德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说:

“我这一生,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侍奉老母亲,在她离开人间时,甚至没能端一碗水给她喝。”

已经贵为总司令,却不得不向前妻和好友求助,请求他们接济母亲,朱德的一生虽然轰轰烈烈,在家庭方面却存在着太多的遗憾。

一方面,革命存在着无可奈何。

当国家面临着危机的时候,朱德还是选择舍弃小家,成就大国。不论是当年离开母亲、妻儿革命还是之后为了国家丧失了最后一次见母亲的机会,朱德都面临着太多的遗憾。

他曾经自责、难过,却从未后悔过。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舍己为人的精神,这就是中国革命先辈的思想觉悟。

另一方面,革命信心坚定,胜利终会到来。

朱德当年劝告陈玉珍独立,不要依赖他,其实就已经做出了选择。革命是他一生中的唯一信仰,任何牵挂都不能阻止革命的进程和脚步。

新中国成立之后,朱德和陈玉珍也因为种种原因分道扬镳。

陈玉珍守护了朱家20多年,朱德看在眼里,也记在心中。

20世纪50年代,在朱德的嘱咐之下,儿子朱琦来到了南溪,探望了陈玉珍,此后多年来,他们一直保持着书信往来。

纵使朱德为了家国大义而不得不放弃自己的婚姻与小家,却依旧没有丧失爱意。

钟氏、陈玉珍、朱德……每一个人都生活艰难,每一个人却又无比伟大,他们在革命与家庭之间做出了取舍,用无私的爱意成就了国家胜利。有的人成为了英雄,有的人则是背后的无名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