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国对乌克兰的《援助法案》,吸引了不少眼球,其实《援助法案》不仅美国有,苏联也有,而且为我们抗击日寇的侵略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中国进入艰苦卓绝的全面抗战时期。在抗日战争开始后,苏联对中国的局势密切关注。1937年8月21日,中苏两国签订 《中苏互不侵犯条约》。随后,苏联开始了援华之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七七事变爆发后,民国政府曾经寻求国联的帮助。由于绥靖政策的实施,英法美等国采取不干涉政策,使得日本的侵略气氛更加嚣张。在布鲁塞尔会议上,除苏联外,其他国家都不赞成对日制裁。在向西方列强求助无望之下,民国政府只得将希望转移到苏联身上、1937年8月21日,中苏两国签订 《中苏互不侵犯条约》,奠定了苏联进行援助的基础。在随后的签订的的 《中苏信贷借款条约》和《中国军事航空条约》上,双方达成进行军事援助和经济援助的协议。中国政府派遣军事委员会参谋次长杨杰和国民党 中央执委张冲赴苏,名义上为考察实业,实际上 是为获取军援。双方自 9 月起开始谈判,10 月, 苏方就应中方要求开始向中国调运军事物资。

当时,日本侵略者的战略很直接,以占领中国的沿海国土,用以切断中国经济命脉,进而逼迫中国投降,这也使得经济雪上加霜,当时中国的外汇储备只有2. 5亿美元。因此,苏联首先对中国提供了大量军火贷款1938 年 3 月和 7 月,苏联 给中国政府两次贷款各 5000 万美元,总计1亿美元。1939 年 6 月又贷款 1. 5 亿美元。从1937年至1942年,苏联实际给予中国购买军火的贷款共1.73亿美元,居同期各国对华援助之首。与此同时,苏联也允许中国用食物来抵货款,中国向苏联提供茶叶、皮革、兽毛、锡、锑、锌、镍、 钨、丝绸、棉花、桐油、药材、红铜等,偿还苏联贷款。

根据协议,从1937年9月到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苏联向中国提供的飞机共 904 架 ( 其中轻重轰炸机 318 架) ,坦克 82 辆,汽车 1526 辆,牵引车 24 辆,大炮 1190 门,轻重机枪 9720 挺,步枪 5 万支,步枪子弹 1. 67 亿发,机枪 子弹 1700 余万发,炸弹 3. 11 万颗,炮弹 187 万余 发,飞机 发 动 机 221 台,以及其他一些军事物资。需要说明的是,苏联援华的飞机及其他军火物资价格优惠,大大低于当时国际市场价格。中国驻法大使顾维钧在会见法国政府领导人赖伐尔时指出:这一时期,“莫斯科给予了 中国大量的物资援助,而且还正在继续援助。苏联帮助中国的物资数量比其他国家援华物资的总和还要多”。

当时,中国抗战不仅战争资源不足,军事人才更是捉襟见肘,所以,苏联在提供军事装备的同时也向中国派遣了大量的军事顾问,其中有后来著名的苏联元帅崔可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家都知道飞虎队,可是知道苏联飞行志愿军的可能就没那么多了。1938年2月爆发的武汉空战中,苏联飞行员击落了12架日寇飞机,到1940年,日本侵略者在陆上和空中 共损失飞机986架。这当中苏联飞行志愿军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抗战结束后,新中国百废待兴,如日中天的苏联老大哥伸出友谊之手,将中国拉进社会主义“帮派”,也将初生迷茫的新中国推上正轨。苏联豪掷千金,为中国搭建起工业根基,技术共享,为中国科研注入了当时世界最为强大的力量。

当时的中国工业化程度几乎为零,国内只有几个残存的工业企业,这些企业大都只能造桌椅或者日用品。新生的中国迫切地需要推进工业化进程,才能带动整个国家的发展。可是,刚刚从战乱中走出来的中国要人才没人才,要技术没技术,要钱没钱,国家发展步履维艰。万般无奈之下,伟人只能寻求其他国家的援助,而同为社会主义国家的苏联出于对国际形势的考虑站了出来。

当时的世界分为两大阵营,分别以苏联和美国为首,苏联早已经计划好将新中国拉进自己的阵营中。新中国成立之后,苏联第一时间就承认了中国中央人民政府,并宣布了与中国的友好关系。新中国成立之后不久,中苏双方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这一条约也标志着苏联对新中国多方面援助的开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苏联对中国最直观的援助莫过于经济援助。实际上,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伟人们认为国共战争胜局已定,逐渐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国家建设中来,当时的伟人多次出访苏联,向苏联申请了三亿美元的贷款,苏联伟人同意了。

1950年,中国伟人在莫斯科同斯大林共同签署了《关于苏联贷款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协定》和《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苏联允诺为新中国提供三亿美元的低息贷款,援助的形式除了贷款之外,还有各类商品、仪器以及工业材料等等。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苏联所提供的这一贷款无异于雪中送炭。

随后,抗美援朝战争的开启使得苏联认清了中国对于社会主义阵营的重要作用,逐渐开始加大了对中国的经济援助。在1952年,苏联政府再次慷慨地向中国提供了855万卢布的贷款。抗美援朝战争结束之后,我国开展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在这一时期,苏联开始全力帮助中国进行经济建设。于是,依托于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156项目”便横空出世。“156项目”是苏联建设的156项重点工业建设项目的总称。苏联在帮助中国进行“156项目”建设期间,不计成本,很多工厂都是苏联政府自己掏钱建设起来的。

在“156”项目期间,苏联向中国派出了很多专家来帮助中国进行全方面的国家建设。在1954到1957年三年内,苏联向中国派遣了将近5000名各个行业的专家来援助中国国家建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4年,苏联伟人赫鲁晓夫访问中国,又再次与中国伟人签订了新协定,表示苏联政府将会为中国政府提供5亿2千万卢布的长期贷款。

可以说,当时的“156项目”的完成就代表了中国工业经济体系的初步完成,也奠定了中国工业化基础,对于中国发展来说意义深远。中国境内“156项目”的建设成本再加上苏联对中国的贷款援助,总价值将近百亿卢布。

在苏联援助中国期间,经济援助是可以用金钱来衡量的,但有些援助根本无法用金钱来衡量,苏联对中国教育的援助就是其中之一。苏联向中国派出的专家中,有很多人专门从事中国各大学校的教育工作,他们对新中国各行各业的人才培养贡献巨大。从干部技术人员的培训到主动帮助中国人翻译文献材料,苏联人的身影随处可见。苏联教育专家在原先华北大学的基础上,帮助中国建立起了中国人民大学,短短几年时间内,这所学校就成为了新中国为数不多的正规高等学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的苏联专家对这所学校的帮助有多大呢?从学校的课程设计上就可见一斑。这所学校建设初期总共开设了140多门课程。以苏联教育者为主导建立的就将近100门,苏联专家们还无偿为学校编写教材和讲义,教材共计100多种,累计超过50亿字。

除此之外,苏联还积极鼓励中国留学生到苏联进行学术深造。针对中国留学生问题,中苏联两国还专门签订了友好协定,苏联允诺会对在苏联留学的中国学生们提供学费优惠以及生活补助。

在我国很多学者眼中,苏联对中国最大的帮助不是资金援助,也不是教育援助,而是技术援助,技术援助同样无法用金钱来衡量其价值。

中苏两国历史上签订的第一个技术协定是在1943年,在这份协定中,苏联允诺会为中国提供“156项目”中所有的技术资料以及供中国人使用的培训学习资料。而中国需要付出什么呢?材料的复制成本费用,可以说,苏联几乎是将核心技术白送给了中国。

据统计,1950年到1953年期间,苏联累计向中国提供科学文献和专业技术资料多达数万套,其中大部分都是当时世界上最为顶尖的科学技术。甚至包括核技术。1955年,中苏两国正式签订了第二项技术合作协定即《原子能合作协议》,苏联允诺帮助中国建设原子能反应堆,并派出苏联专家,免费为中国安装相关原子能设备,这些专家也带来了数量庞大的科学技术资料。

1957年,中苏两国再次签订了合作技术协定即《关于在特种技术方面给予中华人民共和国援助的协定书》。同年5月。苏联“原子弹之父”库尔恰托夫带领着十几位当时苏联的最为顶尖核武器专家来到中国的物理研究所进行核武器制造援助,这些专家还带着有关原子弹的教学模型和图纸资料,中国自此拉开了核武器研制的序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我们的核武器主要都是我们自己中国人开发出来,但苏联专家前期的帮助也是很重要的。

历史已成过去,苏联也早已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但曾经对我们的帮助,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不可忘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