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谧的夏日午后,读苏轼的《贺新郎》,言尽意远,韵味无穷

贺新郎·夏景
苏轼
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渐困倚、孤眠清熟。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又却是,风敲竹。
石榴半吐红巾蹙。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秾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又恐被、秋风惊绿。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共粉泪,两簌簌。

初夏,乳燕学飞,时不时地落在雕梁画栋的房子上。没有盛夏的燥热,有的是静谧,清新舒适。这个时候因为是午后,周围“悄无人”,小燕子的呢喃,更让人觉得周围的安静。随着时光的流转,桐树的影子渐渐转移,人开始登场,“晚凉新浴”。这是一个美丽的女子,虽然没有写她的容颜,但是通过写她的手,我们也能感受到她的美丽。因为透过扇子看见她的手是洁白如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她不是持扇,也不是扇扇子,而是“弄”扇,“手弄生绡白团扇”,这里的弄,有摆弄,像玩具一样玩弄。一个弄字,将女子的百无聊赖刻画殆尽。她摆弄的是团扇,团扇在古代诗词中有特殊的象征意义,它出自汉成帝的妃子班婕妤在失宠之后所做的《团扇诗》,后来多用团扇来形容红颜薄命,佳人失宠。失宠的女子就像秋天的扇子一样被抛弃。晚凉新浴之后,她轻轻弄着扇子,寂寞而无聊。周围一切又那么安静,“渐困倚”她困了,就那样斜倚着睡着了。

在梦中,有玉石砌成的楼台,看来还是个美梦,但是她的美梦被惊醒,睡梦中她感觉到仿佛有人来推“绣户”,打破这种寂寞,但是,却只是“风敲竹”。根本不是有人来,她的兴奋和期待落空,产生了怨嗟,“又却是”一个又字表明这不是一次了,顿挫之间,流露出人内心的寂寞。这里化用了唐诗中的“开门复动竹,疑是玉人来”意境愈发的清幽。

女子的情感是波动的,从百无聊赖的入眠,到美梦的享受,从梦中惊醒的希望,到彻底醒来后的失望,更显出她的孤单寂寞。上片中出现的景物“华屋”“晚凉”“团扇”都是这个女子寂寞的背景点缀。

词的下片由夏日特有的石榴花开始,“石榴半吐红巾蹙”, 石榴花半开像红巾叠簇,这句化用白居易的诗“山榴花似结红巾”一个"蹙"字把石榴的形态刻画得非常真实,形象。半开的石榴花像紧束起来的红巾,含苞初放,清丽无限,耐人寻味。

石榴花开放的时候,昔日那些娇艳的杏花桃花都已落尽,落花伴着流水随波逐流。正所谓“千花事退,榴花独芳”,此时陪伴女子的只有多情的石榴花。如果说上片写人的寂寞很含蓄,只是从“枉教人梦断瑶台曲”来推测,那么在这里清楚地点明,只有石榴花来“伴君独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因为石榴花是唯一的陪伴,所以觉得它尤其可爱,不禁细细观察,“秾艳一枝细看取,,石榴花的外形特点是花瓣重重叠叠似有千层,但是花蕊芳“心千重似束”,这就把石榴花和那些浮花浪蕊区别开了,石榴花是情有独钟的。但是即便是这样的石榴花到了秋天,也会凋谢,剩下的绿叶也禁不住秋风的摧残。

花开花落,本是自然现象,是谁也无法阻止的,由花及人,美人如同美景一样,也终究会消失。所以“若待得君来向此”,即便是日后重逢有日,也是物是人非,只能是“泪落簌簌,花落簌”的“两簌簌”的凄凉景况了。

下片先写石榴花,然后写人,通过石榴花的外部形态来表现人的内心境界。但是无论是石榴花还是美人都一样地年华易逝。

这首词从结构上来看,上片写人,下片先写石榴花接着将石榴花和佳人合写,花和人合二为一,既写出了花的形,又写出了人的神,和谐而自然,因此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东坡此词,冠绝古今,托意高远。这首词寄意高远,构思奇巧,尽管他的本意众说纷纭,但是我们拨开云雾,依然能够看出来,苏轼还是借石榴花,借佳人来寄托自己的幽怀,毕竟苏轼一生也是坎坷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