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标题:《陶瓷锯钉传统手艺,淄博文创GDP不缩水》

锯钉补瓷可以说是中国民间最为常见的一种瓷器修补技术。

这种修补技术在修补之后会在器物表面留下镶嵌入碗内的锯钉和断裂的痕迹,但是器物内部只留断裂痕迹而没有锯钉的痕迹。在佐仓孙三的《台风杂记•钉陶工》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台岛漆器少而陶器多。

凡饮食器具,用陶磁器。是以補缀其既破坏者,自得妙。有钉陶工者,以小锥穿穴其两端,以金属补缀之:肃然不动,且有雅致”可见当时锯钉补瓷技术在中国以及其的普遍,工艺技术也达到了极高的水平,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为熟知的事物之一,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锯匠锯瓷”的场景和明代风俗画《锯缸图》都通过图像的方式记录了那个年代的锯瓷工艺。

锯瓷作为一个行业盛行是在三四百年前,但是历史上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在新石器时代,陶器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日常用器,但是制作依旧不易,再加上一些人为和外力因素,陶器极易损坏,因此陶器的修补也同时应运,有将破损边缘磨去后改型的,有用沥青或天然漆粘接的,也有先粘接再打孔用植物藤进行连接的。

在江西仙人洞遗址出土的陶器残片中就发现有带钻孔的陶片,类似于陶器修补所凿的孔,但是没有发现另一片,因此这一定论一直无法得到确切答案而被搁置至今。

而且锯瓷工艺不光在中国盛行,在日本、朝鲜、西亚乃至欧洲都被普遍使用技术高超的锯瓷匠修复后的陶瓷器物不光可以如常使用,而且置物而不漏。但是这种修复方式会对器物造成二次损伤,不符合现代国际标准修复保护理念,因此这种修复方式在现代专业修复领域中日渐式微,再加上大工业化的发展,工业制品开始取代手工制品,使一般的陶瓷器物变得极为廉价,这些因素的叠加使得曾经走街串巷的锯瓷匠连带锯瓷工艺渐渐消失于大众视野中,甚至是一度徘徊在消失边缘。

直到复兴传统手工艺的呼声高涨,茶文化的普及以及社会对传统手工艺的关注,锯钉补瓷工艺开始回到人们的视野中。

但是锯瓷手工艺依旧只是停留在对纯粹技艺的关注和对古法的崇尚和翻刻,很难使这种传统的手工技艺得到更好的延续和新的发展。因此我们除了要关注和保护传统工艺的原生态,也要通过对传统锯瓷工艺的文化和技术的重新解读、重构,将现代艺术思想融入其中,使其体现出新的价值。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