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LV这个品牌又火了,因为消费者在专柜购买的包竟然是假货,经过近两年的诉讼,消费者获得法院支持的“退一赔三”原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具体是什么情况呢?

2020年9月,长沙的罗女士和男朋友高先生到长沙国金中心的LV门店购买了一件饰品和一个VAUGIRARD手袋,手袋售价高达18700元。在店里,店员给罗女士看的是正品,而且还拍了照片,专业人士也认出这是正品的手袋。

不过手袋拿到家里之后发现不对劲,于是就将产品送到了专业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检测公司给出的鉴定意见是假货。因为这款手袋的图层帆布拼皮革和花色不符合品牌公示的技术信息和工花特征。

罗女士也有找LV店铺要个说法,不过LV专柜用各种理由来搪塞罗女士,比如说:我们给你的时候是合格商品,不存在售假行为。这个说法暗指罗女士自己进行了掉包来这里捣乱。

这个理由肯定不会让罗女士满意,店铺又指出罗女士是职业打假人,购买商品并不是为了生活消费需要购买。到底是不是非生活消费目的购买?这个很难界定,毕竟只购买了一个手袋,而不是几十个手袋。但是假货是确定的事情,商场没有任何理由来推脱。

最终罗女士将LV店铺告上法院,经过一年多的诉讼,法院判决LV店铺退还商品,并且赔偿三倍价格。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奢侈品大牌的专柜会有假货售出?主要有四个原因:

第一,专柜工作人员个人掉包行为。假货其实每个国家都有,但是能把假货做到乱真,并且质量比真货还要好的地方并不多,我国有些工厂具备复制奢侈品大牌的实力。国人喜欢将这种商品称为“高仿货”,这实际是一种违法行为。

一款高仿包包的售价可能也就几百元,最多在2000元左右,如果可能当成真包售卖,一转手就可以赚1万多元。对于部分售价超过10万元的包包,转手之后可以赚10万元以上。

那么什么人才可以将假货卖出真货的价格呢?一种是骗子,另一种就是奢侈品专卖店的柜员。

特别是专卖店的店员,他们具有天然卖假货的优势,因为很多人认为专卖店肯定都是真货,毕竟没有品牌会自己砸自己的招牌,毕竟正品的利润空间也很大,没有造假的必要性。

假设你是柜员,每天面对的都是很有钱的客户,而且自己的工资也就一万多而已,请问你有什么想法?

可能也想卖假货吧?只要一个月卖出去一件假货,自己就可能多赚10万元,这是多么大的诱惑。

去年,上海的一家Gucci门店在进行日常的抽查中发现,库存中有多个包被人掉包,出现了假货情况。

经过警方的调查发现,这种行为是店员金某的个人行为,通过掉包公司产品,她又将正品以低于市场价5000元左右的价格出售,非法获利超过57000元。

第二,整个店铺参与掉包事件。由于奢侈品店铺日常会存在抽查货品的习惯,个人掉包行为很容易被公司查到,可是假设整个店铺一起参与掉包行为,那么就很难发现了,只要掉包数量不多,总部也很难发现。掉包的非法收入,店铺人员将其分掉。爱马仕出现过一次这样的情况。

第三,经销商参与造假。有些经销商看到产品好卖之后,自己会找专业代工厂来做出看起来一模一样的高仿产品,真货假货掺着发到专卖店里。品牌方因为利益关系,看见也只能当没看见,毕竟出现问题需要承担的是经销商而不是品牌方。

第四,品牌以次充好。有部分品牌由于供不应求现象的发生,固定的代工厂无法满足需求,因此品牌会找多个工厂代工,最终就出现了以次充好的情况。

这种情况出现的概率最小,但是不排除有这种情况的发生,因为有些品牌在赌客户不会发现。

在国内,《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经营者出现售假行为的时候,需要“退一赔三”。

我们国家明明存在这么严厉的处罚措施,为什么还是屡禁不止呢?

原因可能是处罚力度还是不够大,举个例子,假设店铺卖出10个假货,只有1个人发现是假货,并且退一赔三,那么商店仍然可以赚6个假货的钱。如果是退一赔百呢?还会有人敢来卖假货吗?

也有网友表示,为了避免自己买到假货,不如自己干脆买一个假货,至少没有被坑钱。

那么问题来了,大家喜欢购买奢侈品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用资本思维与创新模式融合,全世界都是你的舞台!

在新商业的世界里,没有被淘汰的行业,只有被淘汰的产品和过时的商业模式,未来所有的商业竞争都会聚焦在产品创新和模式创新上。

一家公司或一个老板,如果创新能力短缺注定会提前败下阵来,请记住没有创新力,哪有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