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中国经过多年的规划布局,决定开始兴建全国高速公路网,其中北南纵向主干线第二纵沈阳—海口的沈海高速公路,就有一段横越渤海湾的线路规划。

它自辽宁旅顺口直抵山东蓬莱,期间跨越105公里的海峡,沈海公路截止2021年仅剩三段未通车,其中就有这跨海通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百公里的跨海通道,不要说中国,世界上也没有这样的先例。

但中国幅员辽阔,没有各种各样的通道连接,就没有今天这个统一团结、繁荣富强的中国,因此,中国直到今天,还在一点点地将很多年前看起来天方夜谭的工程实现。

被称为“天路”的青藏铁路、在地球地质最复杂区域开“洞”的大柱山隧道、“飞”在天上的坝陵河大桥……许多外国人直言“不可能”的工程,被传承着愚公移山精神的中华民族,变“不可能”为“可能”。

看着这些现代“奇迹”,有网友惊叹:“中国人把地球表皮修理学的天赋点满了!”

遇山开山,遇水开水,2018年10月24日,修建了近十年,连接中国内地、中国香港、中国澳门的港珠澳大桥正式开始运营。

也正是港澳珠大桥的建成,中国“地球表皮修理技术”正式完成“海上测试”,距离实现约四十年的夙愿又近了一步。

可这一步与未竟之业相比还是很小,港珠澳大桥全长55公里,实际建设过程中,考虑到风浪等因素,有一截约7公里的海底隧道,最深海底作业40米左右,合计跨海段长度约42公里

在纸面上看,建设过程中我们积累了海底隧道与海面大桥结合建造的经验,但这只是应用于海峡宽度不及百公里、海底作业最深不及50米的沿海浅海。

依照规划,跨过渤海海峡的渤海湾大桥却是要跨越105公里左右的海段,其中部更是有最深86米的海底盆地,并且渤海海峡上有一道桥,往来进出渤海的货轮怎么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建造上也不光只是不便,毕竟海峡上有不少自然小岛,大大降低了海上施工难度,可长度的增长,还是较港珠澳大桥的建造难度几何倍提升。

甚至有人质疑,是否需要建造这么长、施工难度这么高的跨海通道?并且有人提议,大力发展陆上高铁事业,推动高铁物流港建成,也要比费劲建造大桥来性价比高。

这是很多人的疑惑,明明解决快捷运输的方式有很多,究竟跨海通道有什么好,需要念念不忘近40年?

2021年,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写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

根据这份文件,我们能看到渤海海峡跨海通道被规划为:世界上第一个真空管道运营线;第一个跨海真空管道线;第一个水下桥;第一个速度突破600千米/小时的地面交通线;同时也将成为我国最长的海底隧道。

真空管道运营线意味着,这条通道不再是我们想象中传统的高速公路的样子,而是更能符合经济高速发展的现代化通道。

首先,“真空”和“管道”已经提醒了我们,通道很有可能将是无人化、智能化运输。

而这运输方式又被定义为600公里每小时,眼下除了高速磁悬浮列车,地面交通上没有任何技术能够达到这趟的速度,虽然这一技术尚不成熟,但仅用于货运还是大有可为。

以上,结合起来,我们才知晓工程的规划者有怎样的野望。

时速600公里的货运列车在全长百公里左右的隧道上行驶,仅需要10分钟左右就可以跨海从辽宁省到山东省。

偏偏磁悬浮列车最大程度上避免了摩擦耗损,能量消耗仅为汽车的1/2,飞机的1/4,是一个无比节能的运输方式,快捷、廉价,似乎是一个完美的运输方式,唯一的缺陷就是建设需要庞大的资金。

如果忽略成本,我们来看这个工程,会发现这将是一个有诸多好处的交通通道。

首先,就是交通便利问题,眼下,辽宁省到山东省性价比最高的方式就是通过海上的客滚船,乍一看“客滚”的名字,不熟悉的内陆朋友或许会觉得不是很友好,其实它的全名叫作客运滚装船,是海上客、货两用船。

它不仅可以承载游客,还可以同时承载大量的集装箱、货车、私家车,可以说是汽车轮渡的升级版,不过客滚船的游客设施达到了游轮级别,充分满足了乘客的娱乐需求,是当下渤海湾客货两运的主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它的缺点就是抗沉性大幅度下降,为了安全要尽可能规避海上的风浪。

辽宁大连到山东烟台直线距离仅有160公里左右,但因为隔着一道海,最快、最便捷的货运方式就是走客滚船——连货车一起开上船,到港下船就可以直奔公路继续货运。

当下客滚船最快航速23节,换算为我们最熟悉的时速,大约在每小时40公里左右,实际行进过程中,为了安全,速度在每小时20-30公里左右,加上装卸时间,一趟大概6、7个小时

这已经算快的了,如果不走海路,从辽宁沈阳到山东济南,高速公路近一千公里,理论上需要到10个小时左右,实际肯定要比这个再多2-3个小时。

如果按照原路程,大连到烟台,绕一大圈下来,大概有1400公里,又多了4、5个小时车程,同样的起点和目的地,算下来,因为隔海,要花海路两倍多的时间。

相比下来,客滚船确实是通行渤海湾最划算的方式,但即便是这样,依然比不上修建跨海通道来的便捷。

一旦建成,山东省到辽宁省的距离就从陆上的上千公里转为驾车可往的百公里,自驾的百公里,行程时间最多不超过3个小时,高下立分。

其次,距离的缩小将大大缩减两省交流成本,以货运为例,无论是辽宁的货物还是山东的货物,在渤海通道建成前,要么辗转上千公里,要么在海上飘荡7个小时,时间成本过高,实际上只相隔百公里左右的两省,很少会跨越小半个中国进行大规模的交流。

骤然拉近的距离,大大缩小了时间成本,即便是不像磁悬浮列车那么快捷,也能做到大大节省时间。

最后,就是经济发展账,对于两省自身来说,尽管两省第一二产业高度相似,但原本相隔“一水”千山产生的民俗差异,因为突然间的“天涯咫尺”,如今成为了两省人彼此心仪的“诗和远方”。

加上两省截然不同的自然风貌,仅两省之间的旅游业,就将推动双方的第三产业蓬勃发展。

超出两省看区域,辽宁属于东北经济带,山东属于兼顾了东部沿海经济带和华北经济带,但辽宁离内陆地区的较远,山东在东部沿海中难以与南方各省市竞争,较华北中部又失去一定交通便利优势,两者要么自身经济带有缺陷,要么在经济带中地位尴尬。

因此,环渤海经济带的重要性对两省来说相当之高,从前的环渤海经济带区域效应并不明显,或者说京津冀经济区对山东和辽宁的虹吸效应太明显。

京津冀经济区正好处于现在环渤海交通线的中心地带,这意味着该地区是环渤海地区的交通枢纽,一切货物流通都需要此地进行调配。

加上首都北京处于该地区,各方面资源整合之下,其产业对其他两省来说,优势过于明显,很容易形成两省给京津冀地区“打工”的局面

连通渤海通道以后,两省可以直接交流,虽然削弱了京津冀地带的地理优势,但大大提高了两省的经济发展,促进环渤海地区均衡发展。

同时不能只看到对京津冀地区的削弱,而看不到环渤海地区的资源整合。

世界上建立了跨海大桥的地区,无不形成了经济相互促进的大湾区经济带,拿粤港澳大湾区举例,它的建立,整合了内地的政策、人才、资源和香港的资金、经验、技术和澳门的航运等特殊产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者互补,从三个高质量经济发展点,连接成互通有无、合作发展的经济发展区域,这不仅是规模的提升,也是一种优化。

再看渤海海峡通道的意义,环渤海地带串联完成,渤海就形成了货真价实的“内海”,渤海的石油资源、渔业资源三省可以联合开发,推动中国对沿海、近海领域的开发利用。

不仅如此,人才、物流、资源也将就近得到最高效的流转和调配。

走出渤海地区,放眼整个北方,一旦山东和辽宁将若有若无的联系增强,我们发现,环渤海成为了一个交流更均衡的经济地带,并且很快就能辐射周边。

还是经济流通,拿山东来说,江苏想要发货物去东北,要么海运慢一点,要么空运贵一点,根本没有折中的办法实现连接,河南、安徽、也是如此,甚至缺少了廉价的海运优势

背靠辽宁的是黑龙江和吉林,两省基本等同于河南、安徽,一旦渤海海峡连着,看似只串联了环渤海区,实际连接了豫、鲁、皖、冀、京、津、黑、辽、吉、苏10个省市的经济通道。

整合资源方面,虽然这之中有不少农业大省,工业也大多不如东部沿海城市,但各地也有自身的发展特色,经济的本质就是交换和整合,越是落后越是要加强交流沟通才能发展。

总而言之,这将是一个东北和华北共同发展的时机。

另外,不光东北和华北的链接更加紧密,还依靠江苏,增加了中国东部南北两方的交流

众所周知,中国东部的南方地区是中国最先发展起来的地区,一旦加强联系,整个北方都将成为南方产业升级的承接地。

南方可以放开手脚继续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北方传统制造业、加工业也将迎来新生,从某种程度上来讲,符合了我国最早提出的“先富带后富”的共同富裕原则。

总的来说,从小到大看下来,有三点贯彻始终:加快国内经济流通、整合资源、区域均衡发展。

而这三个方面正好应对我国的三个政策,除了上文提到的区域均衡发展对应共同富裕,加快货物流通对应的则是国内大循环战略,整合资源对应国内统一大市场。

在2020年全球疫情的大背景下,中国出口贸易受到影响,各港经济规模大幅下降,增强中国内部经济流通势在必行,渤海通道在其中起到的作用不言而喻。

而国内统一大市场方面,拿农业举例,当今世界粮食危机越发明显的情况下,辽宁背后的东北和山东背后的华北都是产粮主力,怎么种、种什么,在结合物流、仓储升级的情况下,统一规划实际操作的可能性大大提升。

因此,无论是小方面的各省发展,还是大区域的整体优质发展,乃至宏观战略的整体布局,渤海通道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