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夏天都要重温一次《蓝色大门》的朋友说这个夏天有新事可做了,按头安利陈柏霖的新慢综《极岛森林》。
名字确实一听就容易叫人爱上:离城市很远,能听见海浪、鸟啾声,有泥土和雾的气味,还有露珠和日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狙击我们这些城市人,其实有这些就足够了。但让好多人更期待的,是20多年过后,穿过蓝色大门的“孟克柔”和“张士豪”终于也要认真搞售后了。
节目里,陈柏霖会到不同的森林或村落扎营,每趟旅程还会邀请一位好友来。白天,他们或是去给树治病,或是探寻当地的村落文化,夜晚便在帐篷外捣鼓野炊、聊野天。
其中一段旅程,搭伴的朋友就是他的夏日特属CP——桂纶镁。

现在节目只播了两集,小镁还没出现,但已经有不少人拿着预告片在温习两人的片段了。
骑单车的少女少男,汗津津地穿过蓝色大门之后,究竟“会变成什么样的大人呢”?那个夏天过后,这似乎就不再是孟克柔一个人的疑问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夏季无限回响的电影台词,和站在泳池边、清澈透亮的女孩儿一起,就此印刻在大众脑海里。
这可能是桂纶镁最厉害的地方吧,出道之初懵懵懂懂,就把角色统统演成了她自个儿的腔调。

她演过的女学生揉着“桂纶镁”的特质,以至于很多人会直接用她来概括一种风格——干净的、清新的、初恋的。
但这么多年了,桂纶镁不是没敲碎过自己的壳。
颠覆的形象也看过好些:《女人不坏》里终年幻想的摇滚女歌手、《线人》里动刀动枪的黑帮女人、《龙门飞甲》里乖张跋扈的蛮族头目、《白日焰火》里阴郁的洗衣店女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狠角色不同于以往,但也有各自的骨,各自的谜,完全能感受到,小镁为了和她们发生化学反应,是用过力气的。
只是,不管面貌如何改变,始终难以掩盖她本人的气味。

桂式DNA刻在她的身体里,但不全然只是大众爱说的那些“文艺、初恋、不食人间烟火、小清新”。
桂纶镁的独特之中,确实有着清透、素净的文艺调调,但只能说,是其中一抹不能擦拭的颜料。稍加搜罗一下她的各种视讯,就知道她要比这丰富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如她后来出演的“反转角色”,恰好就是导演们嗅到了她的不同气味。

因为《女人不坏》的一张剧照,林超贤邀请桂纶镁演了《线人》,而徐克顺着线引,唤醒了《龙门飞甲》里的小镁,看了电影的杨采妮,又把她拉来演《圣诞玫瑰》里边有童年创伤、心灵病态的钢琴老师。
即便是早年差点将她框住的、过于深入人心的高中生形象,也是有千百种里子的:孟克柔被张士豪堵在体育馆时,仍旧不停冲、不停撞;路小雨虽然看着文文弱弱,实则特别勇敢坚韧;而林美宝,二话不说剃掉了鬓角头发的那一幕,不知道帅翻了多少人。

不难发现,桂纶镁挑中的角色,都不止一种面相:温润的人也有稍许不安和叛逆,有野望的恶女内心可能有片柔软草地,看似绵软无害的老师有着阴暗扭曲的过去。

她的确喜欢复杂、多面、带着些许挣扎的角色。

▲ 《圣诞玫瑰》
不论是专访,还是为电影宣传,被问到接戏的理由时,小镁的答案都有一条基础逻辑:首先是很欣赏导演,然后是有值得的形塑。“如果能透过角色,向观众传递人性的多面向,也是件很不错的事情。”

▲觉得小镁是为数不多把“演员”当职业而非“明星”的人。
在她看来,人就是拥有很多种面相的,不然该多单一无聊啊。
所以,她还蛮乐于接受身上的各种标签:大众眼中的种种“桂纶镁”,文艺也好,清新也罢,虽然定义不了全部,也不失是自己的其中一面。
桂纶镁对自己的多面性是觉察自知的。虽然粉丝将她的风格归类,但她常常说自己私底下“更调皮、率性、更疯”。

有一次,刷到在一场私人聚会上,她和友人们各种跳舞的视频。那应该是《南方车站的聚会》的卡司聚餐,廖凡、胡歌也在场,大家一手红酒,一手香烟,齐齐陶醉在十六步舞里。
众人舞毕,桂纶镁又和另一位朋友来了段更有活力的舞步,她整个人蹦蹦跶跶的,没什么敛着的模样,全情、肆意,但是很chill地舞动着。

是有不少声音的:纯情少女抽烟?两副面孔?原来私下里这么”辣“?玩太开了吧?.......
因为个人习惯不符合期待被骂上热搜的明星,也不是一个两个了。有时我也好奇,苦明星失去鲜活力的同时,是不是意味着,我们事先失去了对一个人多面性的想象?
角色以外,她当然可以做个更富含层次的人。所以当干净、乖巧、轻柔的桂纶镁变得稍微“疯狂”一点时,反倒觉得更有魅力、更灵动、更曼妙了。

▲喜欢这种生动而具体的自我形容。
桂纶镁对“自我多面向”的敏感,大概有不少得益于职业,她可以时常体验另一种人生——遥远的、相近的,有更多可以抚摸人性棱角的机会。
她也喜欢文学、哲学,大学时读了法文系。虽说不是什么学霸型人格,翘掉了不少无聊的课程,但是法国哲学课她去得比谁都积极。

好几个访谈里,小镁都聊到了波伏娃。“她可能是影响我思维一个很重要的人。在我的求学阶段,她所讨论的东西我是非常惊讶的,包括两性关系、个人、个体空间和自我存在的问题,还有女性意识的问题。”
看小镁的访谈,觉得她是个特别有自己节奏的人,不紧不慢的,吐出来的话不至于精美到像是雕琢过,但平日一定思考过。

她说波伏娃对她最大的冲击,是和萨特的关系。特别是读到他们往来的情书时,她体悟到,原来人与关系,都是可以拥有多种面貌的。
最近翻她的视频总能看得很深,和近来一个很大的感受叠合了:我们太需要对“复杂”“多面”的理解了。
不然为什么电影对男女只有一种想象?为什么拓印的面具明星不用担心冷场?为什么千丝万缕的生活,全部变成非黑即白的衡量?

小镁和别人聊天时,姿态总是放松、舒适的,但能从她的节奏里,听出她曾经走入过哪些迷宫——电影的、角色的、自我的、他人的。
而关于曾有过的那些蜿蜒和沮丧,她说自己翻看了很多次电影《时时刻刻》,里面有几句台词点拨很大:“直面人生,永远要直面人生,这样你才能了解它的真谛。当你真正了解人生,就能真正热爱生命,然后,才舍得放下。”

我独自猜想,这里的“直面”,意思大概是:人还是得多去思考沮丧,思考困惑,亲手拆解它们背后复杂、缠绕的线团。
所以,桂纶镁才老是选择复杂却不见得成功的角色,选择袒露大众印象外更多面的模样,选择受困,选择思虑吧。

这一切,也许只是不想简单得太扁平。
毕竟,走过迷宫之后再选择执简驭繁,和压根懒得去绕迷宫,也是挺不同的两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