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周刊》首席评论员 钮文新

建立30多年了,正值壮年的中国A股市场,能否矗立于全球资本市场之林?是否有能力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的战略支撑?这是个问题,也是中国金融管理者必须认真回答的时代之问。从当下的新态势看,有理由预期:A股市场从此站起来了。

最近,从中央最高决策者到金融相关部门,再到国资主管机构,纷纷在A股市场关键时刻,直指中国股票市场的健康发展,这仅仅是对股市行情的关注?其实,这其中包含更为深刻的内涵:通过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动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股票市场建设带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是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客观要求,也是中国经济破解发展瓶颈的战术依托。所以,务必要深入理解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的市场方针,关键是建设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

我们曾多次力陈:当今世界的经济竞争实际是科技争夺,而科技竞争的背后必然是股权资本争夺。所以,中国经济要屹立于世界,必须抓住机会,以最为强大的魄力参与到全球股权资本、实业资本争夺当中,而只有在这场股权资本、实业资本的争夺中取得胜利,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战略才能顺利实现。

正是这样的考量,A股市场应当摆脱国际金融"热钱"控制,摆脱"跟跌不跟涨"的历史困惑,抓住美国加息、股市暴跌,股权投资偏好的资本寻求新出路之机,让A股市场成为世界之星。

对于前不久市场上流传"美国在加息、中国在降息,所以A股市场会因资本逃逸而下跌"的奇谈怪论,我们要看清不同资本的不同偏好,美国加息、中国降息,离开中国的资本必然是"套利偏好的资本",而股权资本、实业资本则更加偏好低利率金融环境。

还有,一些人把A股市场下跌与人民币贬值生拉硬拽到一起。对此,我们提出:美国加息、中国降息必然导致美元升值压力、人民币贬值压力,但发达国家股市的历史经验证明:从长期看,股市涨跌与货币升贬可能恰恰是负相关关系。实际上,美国市场连涨12年所遵从的就是这样的规律,所以不存在人民币贬值、A股必然下跌的道理。

正本清源太重要了。4月受疫情冲击,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经济"数据表象"未如理想,但外商直接投资大幅增长,债务资本流出、股权资本流入形成逆向走势,实实在在的数据证明了基本经济规律。

正是这样的基本经济规律,加之最高决策者和金融管理部门关键时刻的重手,中国A股市场似乎已经露出灿烂的曙光。至少我们看到:北京时间5月19日凌晨,美国三大股指均现3%以上的暴跌,港股习惯性跟跌,但A股呢?低开后顽强向上,红盘收市;5月20日凌晨,美股继续下跌,但港股拒绝跟随,与A股一起双双红旗高扬。

有人会说:5月20日A股上涨是因当天上午,中国央行将5年期LPR报价从4.60%下调至4.45%——5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15个基点所致。没错,应当说的确与此相关,但为什么不能如此?美国股市12年上涨不是和美联储12年极度宽松货币密切相关吗?我们需要看到的是:这次LPR调降是针对5年期,是长期利率的下调。这样的调降股市当然欢迎,至少应当比调降短期利率更欢迎。因为,中国金融所短缺的恰恰是"相对便宜的长期资金"。

我们一直强调:中国应通过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金融质量。什么样的金融质量才算是高质量的金融?中国金融市场中拥有大量"相对便宜的长期资金"。怎样的金融结构才是高质量的、符合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金融结构?资本金融为主,货币金融为辅;股权资本为主,债务金融为辅。这样的金融结构才是符合中国经济战略发展要求的结构。

由此可见,摆脱美国影响,让A股市场真正站起来,建成独立自主,而且是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这也是大幅提升中国金融质量的题中之义。可以肯定,中国金融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的"发令枪"已经鸣响,而未来关键是方法。还是那句老话:希望中国金融管理者能够避开自由主义金融学束缚,解放思想,借鉴有利于高质量金融构建的国际经验,大胆探索,走出中国特色的金融之路。

责编:姚坤

(版权属《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