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多年前的唯物主义

人生如树花同发,随风而堕,自有拂帘幌坠于茵席之上,自有关篱墙落于粪溷之中。坠茵席者,殿下是也;落粪溷者,下官是也。贵贱虽复殊途,因果竟在何处?

这是南北朝时期的思想家范缜所言。

当时的竟陵王萧子良信佛教,他对不信佛的范缜说:人生如果没有因果轮回,那人的命运之间的差别,贫富贵贱,又怎么解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范缜缓缓说道:

人的命运就像同一颗树上的花儿一样,风来了,花儿就随着风飘向不同的地方。有的花飘在屋内的茵席之上,有的花飘在茅厕的粪坑之中。茵席上的花儿,就是殿下您。粪厕内的花朵,就是在下我。虽然高贵和贫贱有天壤之别,但是所谓的因果又在哪里呢?

竟陵王无语。而范缜的话,影响了中国一千多年以来抱持着唯物主义思想的人。

命运是谁造成的?

究竟命运是因何而来的?人与人之间命运的差别又是怎么回事。我们倘若不幸摊上了某种悲惨的命运,那这样的人生还值不值得去过?

这些,都是大问题,在哲学中。

有相信宗教的朋友,认为今生的命运,是由前世的自己或者某种超自然的力量来决定。

这样的想法,的确能够安放心灵。

不去证明宗教的真伪(事实上也证明不了),只是说这样的解释,例如因果,例如报应,这样的解释,的确能够宽慰人心,让我们放下对于“不公”的执着,释然自己的情绪。

对啊,倘若一种说法能够让我们释怀,能够让我们的痛苦解除,我们去相信,岂不是也很好?

况且,所有信教的朋友们,你去问他(她)为什么信,他(她)不会对你说,是因为教派的教义解释让自己宽慰。他们会用逻辑或感情来表达为什么会信。

当然,不承认自己被宽慰的过程,是发生在无意识内的事情。人们往往因为羞耻而无法承认,自己某种信仰的真相是为了利益。

倘若抛开宗教的话我们来谈,什么是命运。

其实很难说。

所以需要引入一个哲学中的重要概念,自由意志

自由意志即一个人是否能够为自己的行为做主的权利。

这句话乍一看似乎很荒谬,人当然能够掌控自己的行为,所以人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但是,如果从根本上来分析,人是否具有自由意志,是很难界定的事。

叔本华曾说过一句话:人可以做其所想,但不能想其所想。

哲学家拉美特利说过一句话:人是机器。这句话也是他一本著作的名称。

拉美特利为何说人是机器呢,原因大概如下:

1、人的精神和生理都是由身体活动决定的

2、人从根本上不能决定自己的运动变化

3、包括精神在内,人体是一台极其精妙复杂的机器而已

拉美特利的观点无法反驳是错的。

尽管我们在感觉上似乎是自由的,但谁又能证明这种感觉不是由大脑神经元的运动所带来的呢。

况且爱因斯坦有一句话:原本一切都是注定好的

这句话可以从多方面来解读,尤其是涉及到人类时,不知道爱因斯坦的本意,除了宇宙时空之外,是否也包括命运呢?

与命运的博弈

自由意志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便是外力。

这里的外力,指的是与人类的主观意志无关的外界原因,不可控因素

例如一个人早年便去世了,还很年轻的时候。

或许是因为疾病,也可能是因为外在的灾祸。

这个时候当然不能说他短暂的命运是由自己决定的,因为即使人具备完全的自由意志,他也没有故意选择了自己的命运。

再有甚者,在出生时便夭折的婴儿,几乎可以把婴儿自己的主观因素完全排除,而是外力决定了婴儿全部的命运。

对于婴儿来说,他连选择自己命运的机会都没有,哪怕是一丁点儿。

所以在强大的外力面前,人类又有多少选择的机会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这样也不必灰心。因为倘若是自己可以控制和选择的范围,那便尽力做好,这样便没有遗憾。

如果是自己控制之外的外力因素,那么自己更不必自责,坦然释怀就好。

所以一个人要有勇气,来改变那些能够改变的。要有宽容,来接受那些不能改变的。还要有智慧,来分辨二者之间的区别。

所以归根结底,人在面对命运的时候,仍然是能够胜利的

正如尼采的酒神精神所说,哪怕人生是一场悲剧,但是在看清了真相之后,仍然选择与之共舞,将命运的悲惨视为欢乐的修罗场,将痛苦当作享受的乐趣,这样强大的意志力和精神,便导致自身无论在面对何等的厄运之下,仍然可以将生命升华,变成强大和壮观的美丽旅途。

所以人终究是胜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