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进入2022年,在产业政策方面,陆续释放诸多利好酒业的信号。

从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加快现代轻工产业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三提白酒,到“国发2号文”支持贵州酒业发展;从十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透露酒业八大利好,到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对酒业内外部环境产生深远影响……

与之对应的,是地方有关部门对酒类产业发展的重视。政府领导频频调研酒业,仅从省级来说,就有河南、贵州、山东、山西、湖北、浙江、陕西、河北等省份的省委书记、省长或副省长,亲往酒企开展调研。

这对于酒业来说,意味着什么?

调研酒企,省委书记/省长

都说了什么?

2月23日-24日,河南省委书记楼阳生到平顶山市调研,并考察宝丰酒业;

2月24日-25日,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谌贻琴深入黔东南州镇远县、施秉县等地调研,考察了贵州青酒酒厂有限公司;

2月26日-27日,山东省委书记李干杰前往枣庄市青岛啤酒智能制造产业园考察;

2月28日,河南省委常委、副省长费东斌一行前往仰韶酒业考察;

3月28日至30日,贵州省委副书记、省长李炳军深入遵义市桐梓县、习水县、赤水市和毕节市金沙县,调研当地酒业发展;

3月29日,山西省副省长汤志平深入汾酒集团,调研白酒产业集聚区发展、品牌建设、市场营销等内容;

4月21日,浙江省政府副省长徐文光来到会稽山1743黄酒吧调研;

4月22日,湖北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忠林到劲牌公司进行调研;

5月11日,河北省委书记倪岳峰到河北衡水老白干酒业股份有限公司调研视察;

5月15日-16日,贵州省委副书记、省长李炳军到黔东南州调研,深入到贵州青酒集团;

5月16日至17日,山西省委书记林武深入吕梁市多地进行调研,汾阳市杏花村镇东堡村实地考察杏花e镇建设;

……

归纳上述酒业调研活动中的关键词,品牌、品质、文化、创新等频频出现。其中提到要推动企业的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践行酒旅融合,带动产业集群发展。

品牌是一个企业存在与发展的灵魂,代表着企业的竞争力。刘国中、倪岳峰等明确提出要加强品牌建设、增强品牌影响力;林武则要求汾阳借助汾酒品牌势能,扩容市场主体,完善服务功能。

汾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袁清茂曾表示,企业的品牌建设有两大重要支撑,一是品质、二是文化。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白酒的消费需求是来自理性与感性两个层面,理性落实在品质上,感性体现在文化上,因此品质与文化是白酒市场竞争的根本。

楼阳生提出,要以文化为魂、品质为基;费东斌表示,要厚植文化自信;刘国中强调,企业要夯实基础、做优质量;谌贻琴勉励企业,以产品的优质优价赢得市场、做大做强。

对于当下的酒业来说,创新力是重要的生产力,企业在产品、渠道、营销等方面的创新探索,有助于品质与品牌的双提升。楼阳生、谌贻琴、李干杰、费东斌、徐文光、倪岳峰、陶长海等,不约而同地表达了关于创新发展的观点;王忠林也提出企业要加强技术自主研发,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

“产业集群”的打造与酒旅融合,也是领导们较为关注的发展点。

李炳军明确表示,推进贵州省白酒产业布局优化调整,推进中小酒企转型提升,培育骨干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相关配套产业,打造酱香白酒产业集群;陶长海认为,金沙产区应大力发展包装、物流运输等相关配套产业;汤志平指示汾酒集团要围绕白酒核心产业持续发力,延伸上下游产业链条。

而在酒旅融合方面,徐文光、汤志平也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频频调研的背后

8省主要领导“不约而同”密集调研酒类产业,是否反映出某些产业趋势?

从当前的经济形势来看,酒业在疫情冲击与外部环境多变的条件下,表现依旧亮眼,成为实体经济中的具有参考意义的样本。

首先,从企业的业绩表现来看,2022年一季度,酒业实现了开门红。

以白酒为例,18家白酒上市企业(顺鑫农业未披露酒类业绩)一季度营收总额首次超过了千亿,合计1088.89亿元,净利润合计448.01亿元,平均净利润率高达28.82%,实现五年来新高。

与此同时,啤酒、黄酒板块业绩也多呈增长状态。兴业证券研报显示,疫情得到控制后,啤酒的消费场景有望率先复苏。

其次,酒业在消费场景建设与市场转型方面,率先交出优异答卷。

面对疫情干扰与市场信息化转型的双重考验,传统行业应该如何应对,关于这一点,酒业近几年来一直在探索与实践。

5月19日,茅台打造的数字营销App——i茅台,经过49天试运行后正式上线。云酒头条曾在《试运行49天后i茅台正式上线,除了飞天,还有?》(点击链接阅读原文)中提到,i茅台代表的是新一轮渠道的深刻变革,对经销商的赋能效果将有望得到倍增。

事实上,林武深入汾阳考察杏花e镇的建设,并对当地依托酒业资源发展电商的模式予以肯定,实则也是基于对此方面的重视。

最后,从消费层面来说,酒类产品可以拉动消费、创造新消费。

日前高层提出,“要全力扩大国内需求”,强调“发挥消费对经济循环的牵引带动作用”。培育更多新的消费增长点以实现全面突破,酒业理应有更多积极作为。

比如说,为适应外部环境变化,酒业探索出了新的消费场景,像是疫情下的“云酒局”、基于消费个性化打造的定制消费场景、更加细分的小众化饮用场景等等。

云酒·中国酒业品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卓鹏战略咨询董事长田卓鹏也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他认为,省委书记、省长/副省长频频调研酒业,说明酒业越来越受省内经济板块的重视,一方面是源自酒业对当地的税收、就业做出了较大的贡献;另一方面是酒业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原粮等附加值产业,对农民增收、产业链发展,都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利好之下,酒企应如何行动?

政府对产业的重视,无疑将推动产业的发展。

近几年来,贵州、四川两省多次出台支持酒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推动川黔成为白酒领域的两颗明珠。

截至2021年年底,河南省重点白酒生产企业的税收同比增长了38.37%,较2017年“豫酒振兴”提出时税收增幅高达160%。

需要注意的是,作为一个产业,酒业的发展是经济行为,同样会受市场经济规律的约束。政策、领导调研等利好信号,属于导向性的方针政策,能否在利好中拥抱机遇,实现长足发展,还需要看企业的具体运营与操盘。

那么,面对如此形势,酒企应如何行动呢?

田卓鹏认为,政策、领导调研等利好信号,省内龙头企业受益较大,比如说豫酒振兴下的仰韶酒业、宝丰酒业等。

同时,省政府的重视会形成一个连锁式的反应,地市区县等地方政府同样也会重视,在省市县三级政府重视下,区域酒企也将迎来利好和机遇。

基于此,他表示,酒企应理解并迎合政策导向,充分地利用税收政策、科技政策以及相关建设政策等利好,根据自身情况,量力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