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月19日,教育部发布最新通知,规范非学科类校外培训行为,引导其成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这是官方首次对非学科培训地位的明确,也预示着非学科类将来拥有更多的发展前景。

非学科类是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预示着什么?

首先是对非学科类社会地位的肯定。一直都是校外培训是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本次提出非学科类是教育的有益补充,是在双减推行即将一周年,学科类机构转非或者部分地方基本清零的基础上,可以预见未来非学科类将会作为校外培训的主流登上校外培训的”舞台“。

其次,预示着对非学科类培训也会加强监管。所谓”打一棍子给个糖“,万事都有苦有甜。从本次通知的监管方向来看,目前主要集中资质审核、收费规范,预付费监管三个方面。按数据分析来看,非学科类被纳入监管的一共接近11万家,这个数量不及高峰期学科类培训被纳入监管的40万家的一半,整体来看非学科类培训相对来说,规模小,机构量少,未来非学科类培训行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非学科发展的前景到底有多大?

据企查查去年的数据,“双减”发布以来,艺术类和体育类培训新增3.3万余家,同比增长99%。这说明在教培行业急剧变化中,很多学科类培训机构还是转向了非学科类领域,那么非学科类发展前景到底有多大呢?

要计算这个其实也简单,就是市场收费单价乘以市场的规模(报名数量),但是非学科类的收费单价在监管之中,想走高端市场可能性不大,所以唯一的扩展途径是扩大招生规模,但是非学科类又是非必需品,涉及科目种类比较多,短期内来看,全凭孩子兴趣报名的非学科类培训发展前景虽然很大,但是市场规模和市场容量不会太大,并不会有实际上那么美。

附通知全文,点开图片观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