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荡,文化底蕴深厚、水乡风情浓郁、民风村俗淳朴。在春秋时吴王阖闾就在镇北筑彭城御敌,在秦王嬴政海盐建县的时候就有了关于我们沈荡的记载。而“沈荡”之名来源,传说颇多。其一便说沈荡古为沼泽地,名沉塘,沈荡音自沉塘,因此得名。老镇有九老:老街、老弄、老宅、老祠堂、老庙、老桥、老水荡、老酒、老渔村。

下面是沈荡中学美术老师杨晓波带领七、八年级的学生作的《沈荡九老》,快来和小编一起瞧一瞧!

九老沈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醉美老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学生们的画中我们能感受到他们对于老镇的深厚热爱,将情感注入画笔进行创作,以画抒情,传承文化。下一步,沈荡镇将持续推动文艺活动进校园,将老镇的深厚文化底蕴与校园相结合,碰撞出更多火花。

关于九老

1.老街:贲湖路,是老沈荡人口中念念不忘的老街。当时曾有这样的描述,东市有木行,中市有钱庄,两头有酱园,东西两爿当,还有三十六爿稻米行。虽然路上的商铺都早已不存在,但每每走过,沈荡的老一辈总会津津乐道地说起在哪打过酱油,在哪买过老酒,是一条充满历史和回忆的老街。

2.老宅:沈家民居位于沈荡镇居委会送子庵弄21号,建于清代。现存建筑坐北朝南,占地面积320平方米,合院式,屋顶均为硬山造,阴阳合瓦。正房为二层砖木结构小楼,前檐出廊,面阔5间,进深1间,左右设二层厢房。中间为天井,南墙出石库门带门楼。门楼上部雕刻有人物故事、花草虫鸟,内容丰富,形象生动。据户主介绍,老宅已有200多年历史,原有建筑大部分毁于文革时期,西外墙面的弹孔是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人用机枪扫射所致。

3.老祠堂:钱家祠堂,始建于明代,重建于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是嘉兴市现存唯一一座保存较完整的宗祠建筑,省级文保单位。2013年对其修复,如今修缮一新的钱氏宗祠还原了三百多年的容貌,至2016年4月8日正式对外开放以来,接待了全国各地游客,有寻根而来的,也有慕名而来的,为熏陶钱氏深厚文化底蕴,探寻钱氏传说奥秘,一睹钱氏宗祠风采。

4.老弄:送子庵弄因弄里一座送子庵庙而得名,庙内还有一座陈云轩晚清到民国时期开办的沈荡镇最有名的私塾,北京燕山石化总公司接外处陈志英、中共地下党员上海金山石化驻京办事处陈志光、革命烈士朱聚生等都在该私塾读过书。木大弄,一侧墙面做成了沈荡名人墙,另一侧绘着一幅幅3D墙绘,让人身临其境,所绘的内容则是沈荡生活中的那些人那些事,如邮递员送信、捕鱼、沈荡老酒等。

5.老庙:永宁禅寺俗称大庙,其前身为沈荡镇地藏庵,因原址空间不足,异地而建,现地址为沈荡镇永庆村大桥公园北侧,并更名为永宁禅寺。地藏庵始建于明代,盛于清代,民间抗日战争前达到鼎盛。

6.老水荡:千亩荡饮用水源保护区水域面积77.4万平方米,是海盐县唯一在用的饮用水源地,其东接盐嘉塘,北连大横港,西接百步港,与西南的长山河相连。这里地势低平,河道密布,水域宽阔,大大小小、曲曲折折的河道汇聚到这里,浩瀚一片,蔚为壮观,河两旁满是芦苇,高高低低的,挨挨挤挤,不时有白鹭飞起,这就是千亩荡。

7.老桥:永庆塘桥俗称“沈荡大桥”,是全县宏伟的古建筑之一,重建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抗日战争前,石阶上铺坚硬木板为硖石至新篁公路桥,抗战中木板被毁,不能通行汽车。永庆塘桥原址位于沈荡集镇东市梢,跨盐嘉塘河与原齐家乡相连,1997年12月因河道拓宽,移址拆建于今聚金村陈家港上,是海盐地区为数不多的拱桥之一。

8.老酒:沈荡酿造始创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是海盐历史最悠久的老字号企业,是沈荡老镇的百年品牌。一百多年前传承至今的黄酒和酱油酿制技艺、修缸补甏的手艺、立冬开酿仪式都是沈荡酿造为沈荡保存下来的珍贵非物质文化遗产。

9.老渔村:沈荡镇聚金村,早前为一个小渔村。南翁苏家荡总面积270多亩,水域面积120多亩,50多户人家中渔民有44户,均为本地人氏。这里水产资源丰富,是有名的淡水鱼荡,盛产鲢鱼、鲤鱼、池鱼、虾、河蟹等40多种鱼虾,加之水生植物遍布,野鸭白鹭栖息,这里的人们可以农忙耕作粮食,农闲捕捞鱼虾,一年四季,一片繁忙,久而久之,造就了专属于他们的渔村文化。

关于杨晓波

杨晓波,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漫画家协会会员,嘉兴市美术家协会会员,海盐县漫画家协会副主席,海盐开明画院画师。个人作品多次发表于《嘉兴日报》《陕西电力报》《梅州日报》《现代物业》《幽默大师-漫画国学》《新漫堂》《笑话与口才》《山东都市报》《讽刺与幽默》《鸡西日报》《苍南日报》《江苏工人报》《运城晚报》等报纸杂志,还参与湖南台“汉语桥”,《海盐家训》,《感动海盐》等的漫画绘制,同时漫画作品屡获国内外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