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建设现场。深中通道建成后,将进一步促进珠江口东西岸融合互动发展。叶志文摄

潮涌大湾区,风好正扬帆。

在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融合发展的浪潮下,珠江口东西岸的距离正逐步拉近。作为东西岸融合发展超级工程——深中通道的西着陆点,中山翠亨新区走上了湾区融合发展的浪尖。

中山提出实施“东承、西接、南联、北融”一体化融合发展大战略,奋力建设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支撑点,并赋予翠亨新区“东承”桥头堡的角色,引领带动全市全面学习拥抱深港,深度对接珠江东岸。

中山对接深圳的步伐正在加快。继深圳市开展《前海与中山翠亨及东莞滨海湾联动开发建设方案研究》课题项目后,中山市近日发出《推动中山与深圳一体化深度融合发展的路径与方案研究》重大专题研究采购项目的招标公告。两地相向而行,深中融合发展正加速走向现实。

伶仃洋畔,东西交汇,中山将在翠亨新区探索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路径,打造深中融合乃至珠江口东西岸融合互动发展的新支点。

拉近的珠江口东西岸

从深中通道西着陆点走进翠亨新区东片区(马鞍岛)腹地,带有深圳“基因”的企业和项目随处可见。离深中通道西着陆点不足3公里处,由中山深圳联动建设的西湾国家重大仪器科学园已于去年底正式建成投入使用,首批聚焦攻关技术难题的科创企业已进驻。

随着深中通道建设,翠亨新区对深圳项目的“磁力”持续提升。近两年来,落户翠亨新区的企业中超过70%来自深圳,包括世界500强华润集团等龙头企业先后登陆马鞍岛,由深圳企业带来的产业资源正加速集聚成链。

纵观国内外,跨海通道的带动效应不可估量。19世纪30年代,旧金山湾区金门大桥、海湾大桥的建成,让旧金山与奥克兰等城市连成一体,造就了世界级湾区;东京湾跨海公路缓解了东京湾的交通压力,也为川崎市等城市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中国沿海大通道中的第一座跨海大桥——杭州湾大桥,突破了杭州湾天堑,扩大了上海都市圈的辐射范围,也直接带动了宁波、嘉兴等南北岸地区发展。

作为深圳直接连接珠江口西岸的第一条跨海通道,深中通道也将深刻改变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格局,最明显的变化是深圳都市圈将跨海而过,延伸至珠江口西岸。

过去30年,深圳不断发展,截至2021年,伶仃洋畔的深圳南山区和宝安区人口合计超过620万,GDP超过1.2万亿。

深中通道的建设,打开了珠江口东西岸融合互动发展的新格局。2021年12月,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发布《深圳都市圈一体化2021年度报告》,将中山纳入深圳都市圈范围,并将中山翠亨新区、广州南沙、深圳前海等地划入“珠江口一体化示范区”。与此同时,去年12月,深圳发布《前海与中山翠亨及东莞滨海湾联动开发建设方案研究》课题,深圳踏上珠江口西岸土地的脚步越来越近。

中山也在隔岸呼应,积极对接来自东岸的资源外溢。去年底,中山提出将以翠亨新区、火炬开发区为“桥头堡”,引领带动全市全面学习拥抱深港,深度对接珠江东岸。近日,中山市发展和改革局发布《推动中山与深圳一体化深度融合发展的路径与方案研究》课题研究项目招标,推动形成深中融合发展的N个方案。

通过深中通道,翠亨新区将直接面对经济体量约有3个中山规模的深圳西部核心区。随着珠江口东西岸物理距离拉近,翠亨新区全面参与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融合发展,进入深圳都市圈,翠亨新区将成为大湾区的翠亨新区、世界的翠亨新区。

环珠江口科创新支点崛起

今年以来,来自中山翠亨新区的企业频频在全国乃至全球亮相,凭的是科技创新实力。1月,中科富海(中山)低温装备制造有限公司1.5吨/天氢液化设备出口加拿大,打破了以往液氢技术及装备被国外垄断的格局。2月,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广东熠日照明科技有限公司近1万台灯光产品出现在冬奥会开幕式舞台和多项赛事赛场上。北京冬奥会上使用的“飞扬”火炬也有翠亨新区企业印记,哈特三维(中山)金属材料有限公司是参与火炬设计生产的企业之一,其在冬奥会火炬生产中融入了航天工业3D打印技术。

翠亨新区的科创标签日益鲜明。自2017年以来,翠亨新区累计引进生物医药、数字经济、人工智能以及精密制造等产业领域项目超过30项,其中包括中科富海(中山)低温装备制造有限公司、西湾国家重大仪器科学园、中德(大湾区)工业物联网创新孵化中心、康方湾区科技园等一批重点科创项目。

加快在翠亨新区布局科创项目,打造高水平科创产业发展平台,已成为中山的一个核心战略,也是中山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融合发展的重要之举。

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机遇,大湾区各大城市纷纷加快打造重大科创平台,融入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格局,一个以深圳前海、广州南沙和珠海横琴为核心支点的环珠江口“科创圈”正加快形成。

中山翠亨新区正处于这个“科创圈”的核心位置,借助毗邻深圳前海、广州南沙和珠海横琴的优势,翠亨新区正发力提升发展能级,打造湾区科创发展格局中的新支点。

中山提出,支持翠亨新区申报国家级平台,打造面向未来的国际一流科技创新区。翠亨新区东片区(马鞍岛)将重点强化科技创新功能,打造科技创新重大平台,争取参与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西片区(南朗片区)则瞄准建设大湾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首选地。

如今,翠亨新区正加快建设中深科技创新产业园、中科中山药物创新研究院、哈工大研究院、西湾国家重大仪器科学园、生物医药智创中心等重大科创平台,提升对科创资源的承接能力,增强科创支点的支撑力,翠亨新区科创实力日益增强。

多维探索融合互动发展路径

站在翠亨新区东片区(马鞍岛)深中通道西着陆点向东眺望,深中通道蜿蜒在伶仃洋碧波之上,天气晴好时,对岸深圳前海的建筑群清晰可见。随着深中通道建设,深中距离不断拉近。

深中通道建成后,中山将成为第一个与深圳城市核心区直接连接的珠江口西岸城市。深中通道既是中山实现再次腾飞梦想的机遇,也是挑战。深中通道建成后,中山如何避免大城市的“虹吸效应”,是地区发展的一道“必答题”。

中山破题在于“主动”,实施“东承、西接、南联、北融”一体化融合发展战略就是中山主动探索湾区一体化融合发展路径之举。其中,瞄准珠江口东岸的“东承”布局是中山的探索重点。中山提出从规划、创新、产业、营商环境、交通、公共服务等六个方面,全方位学习拥抱深港,消除发展要素流动障碍。作为中山“东承”桥头堡,翠亨新区已在多个领域先行先试。

深圳中山两地正在翠亨新区开展大湾区融合发展多项创新探索。在规划层面,深中两地提出“规划建设深圳—中山产业拓展走廊”。去年以来,深圳和中山先后发出“联动开发”和“一体化深度融合发展”的课题研究项目,两地课题都将翠亨新区作为实验的重要阵地,课题项目成果有望在今年内出炉。

在交通领域,中山正以翠亨新区为主要节点,打造与深圳对接的多式联运交通网络。除了深中通道,中山还结合深茂高铁、深江铁路、南珠(中)城际等交通网络,在翠亨新区打造“轨道深中通道”;在翠亨新区建设新客运港码头,开设中山至深圳、香港、澳门等航线,形成“水上深中通道”。

通过构建陆上水上的跨岸交通网络,翠亨新区作为珠江口东西岸交通融合枢纽的角色将进一步凸显,翠亨新区将不仅仅是深圳进入珠江西岸的第一站,还将是珠江口东岸城市走进西岸乃至粤西腹地的首站。

在营商环境和公共服务等“软环境”上,中山和翠亨新区正对标一流,布局中山国际人才港、翠湾文化艺术中心、国际医疗城、会议会展中心、五星级酒店、码头片区综合体、翠亨国家湿地公园以及中山科技大学等配套,打造现代化滨海新城。

2021年,翠亨新区统筹南朗发展,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统筹发展后,翠亨新区汇聚了孙中山故居等丰富历史人文资源和独具特色的乡村区域,一个看得见都市、望得见“乡愁”的新空间将展现在深圳前海面前,珠江口东西岸融合互动发展将在此产生更多新可能,结出更多新成果。

撰文雷海泉王锡炎李嘉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