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读者致电《生命时报》咨询:

“我明明是左肩疼,医生为什么建议查心电图?如果怀疑是心梗,做造影不是更好吗?”

很多人以为心电图才二三十块钱,准确性可能不如彩超、造影等贵的检查;也有人非常疑惑,有些症状好像与心脏无关,做心电图真的有必要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生命时报》采访专家告诉你,哪些情况必须做心电图,以及心电图的曲线上到底“藏”了什么信息。

受访专家

河北省人民医院老年科主任医师 李刚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 唐强

广东省中医院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 尹鑫

哪些情况必须做心电图

怀疑患者有心脏问题时,医生优先选心电图主要有两个原因。

1.心电图是区分心梗、心绞痛最基础的检查之一,检查时只需要几分钟就能看到结果。万一是心梗,能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抢救时间。

2.别看心电图价格实惠,它在诊断心脏疾病方面的贡献却很大。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冠心病、低血钾、左室心肌肥厚等多种疾病,都可以通过心电图发现蛛丝马迹。

在心脏疾病中,心梗算是非常危急的一种,但是除了胸痛、胸闷,有时候症状并不典型。哪些情况必须做心电图检查?

不典型心梗

症状千奇百怪

在很多人看来和心脏没有直接关系的症状,要做完心电图才能撇清嫌疑,嗓子疼、胃痛、呕吐、头晕、腹胀、都可能是心脏疾病的不典型表现。

结构问题

活动后呼吸困难

活动后呼吸困难、胸闷、心慌、气促等症状,可能是缺损的面积很大或瓣膜狭窄、关闭不全达到一定程度时才出现的。

这一类心脏结构问题,主要包括心房、心室间隔的缺损,瓣膜出现了狭窄以及关闭不全等,常见于儿童、少部分年轻人和一些老年人,也可能没有症状。

血管问题

胸闷、胸痛、肩背痛

给心脏供血的冠状动脉出现问题,容易出现胸闷、胸痛、咽部发紧、左侧肩膀以及后背部疼痛等症状。想知道心脏的供血情况,心电图是最基础的检查。

节律问题

头晕、心慌

心跳节奏和速度的问题,包括心跳过慢、心跳过快、早搏等,会导致心慌、头晕、晕厥等不适症状,心电图能快速排查心律失常的种类并制定治疗方案。

不过,心电图记录的是某一时刻心脏活动的情况。如果疾病发作持续时间比较短,到医院就诊时心脏已经恢复正常,做心电图可能查不出异常。

心电图上的曲线是什么意思?

想要看出心电图上的“异常”,首先得知道正常的心电图是什么样。

心电图纸上有许多小格,每个小格子横向代表0.04秒,纵向代表0.1毫伏(电压的单位)。

一次完整的心跳,画出来的波形图如下,包括完整的P波、P-R段、QRS波群、S-T段、T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常心电图波形组成

心电图异常,简单来说就是间距不整齐了、形状变了、有些波形丢失了。

例如,心电图中一个P波距离下一个P波的间距不等,可能是发生了窦性心律不齐,也可能是心房颤动、早搏等;QRS波群整体变宽,说明心室的室壁变“胖”了,可能是被高血压累坏了。

在众多异常的心电图中,最需要警惕的是以下两类。

1

墓碑样心电图

“墓碑样”心电图指心电图ST段向上凸起,与其后面的T波融合,从外观上看很像墓碑。心电图呈现这种改变,说明心脏冠脉血管堵塞,引发了急性心梗,情况很危险。

2

没有规律的波浪线

房颤的心电图,P波成了没有规律的波浪线,但是QRS波群形态比较正常。

室颤的心电图分不清P波、QRS波群、ST段和T波,整个心电图都成了波浪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房颤可能引起中风,室颤则会让心脏停止供血,都是非常危险的情况。

智能设备测的心电图有用吗?

目前,可穿戴设备在健康管理中的运用越来越多,智能手表、手环都能测出心电图。这类设备测出的心电图有什么特点?

1

准确度和技术有关

目前智能可穿戴设备监测心电图主要通过光电容积脉搏波描记法(PPG)和心电描记法 (ECG)两种信号收集技术。

  • PPG是一种光学技术,通过智能穿戴设备的特殊光线照射血管,再根据血液的吸光度测量心率。目前市场上多数测心率的智能手环、手表采用了PPG技术,价格在百元左右。
  • ECG需要在人体皮肤表面贴上的电极,以此侦测心脏的电位传动。原理和心电图类似,准确度相对高,运用这一技术的智能设备价格在千元以上。

在医院做心电图时,除了左右手和左脚上的夹子,胸前还有6个电极片。心电图中每增加一条导线,就能多收集一组信息,数据更加全面。

2

检测范围小

在我国,获批心电图功能的智能手表属于二类医疗器械。目前智能手表可报告的异常监测结果包括房颤、早搏、心动过速或过缓等。

“房颤”对心脏病患者具有一定的警示作用。不过,由于情绪紧张、交感神经张力增高时也会影响心电图表现,对大多数人来说,智能手表或手环偶尔提示心电图异常却没有不适症状时,不用过分紧张。

如果出现心慌、气短、胸痛等心脏疾病症状,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本期编辑:张杰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