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研究局稿件未经同意禁止一切媒体转载,包括友商,本文不构成投资决策。

作者|李实、陶彦军(浙江大学共享与发展研究院)

李实(浙江大学共享与发展研究院院长)

60s要点速读:

1、根据2018年的CHIP数据推算,2021年“新万元户”的比例为2.3%,由此推断出全国相应的人口数接近3300万。

2、教育、房地产、科技等领域就业人员有更大比例成为月收入一万的人群,党政机关也是如此,其政府官员成为“新万元户”的概率比全社会平均水平高出近1倍。

3、从增加“新万元户”的角度出发,在经济增长缓慢下降中,保持居民收入增长不变,则需要提高居民收入份额,特别需要降低政府收入份额以及金融行业的企业收入份额。

正文:

改革开放初期有一个人人熟知的词语:“万元户”,是指年收入超过了一万元的个人或家庭。当时“万元户”是一个富裕群体,在经济上受人羡慕的人群。对于当时家庭年收入仅为几百元的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能够赚到年收入1万多元简直是一种奢想。那只是过去中国人的一种“收入梦”,现在人们对收入有了更高的期望值,对“万元户”有了新的定义和理解。

最近看到一篇报道:“月可支配收入1万元已超过99%的人”,“月可支配收入1万元以上家庭占比仅为0.61%”。这不免引起我们有关“万元户”的联想,个人月收入[1]或家庭每月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1万元的人群也可以称为当代的“万元户”。为了有别于以前的“万元户”,我们称为“新万元户”。这类报道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出现了一个社会热议的“新万元户”话题。我们就这个热点议题谈几点看法。

01

“新万元户”的数据准确吗?

如何判断最近网上流传的“月可支配收入1万元以上家庭占比仅为0.61%”的说法?仅仅根据这一句话是无法对它的准确性做出判断,这是因为我们不知道这是哪一年的数据。如果是指5年前某一年的情况,这一说法也许是对的。根据我们2018年CHIP调查数据计算的结果,这一年全国家庭人均月收入万元以上的人口比例大约为1.1%,再往前推三年,2015年这一比例估计为0.6%左右。也就是说,前推5-8年这个说法也许是对的,放在现在它的准确性会有很大问题。随着居民收入增长,“新万元户”的比例会不断上升,这也是非常正常的。那么,现在究竟有多大比例人群的月收入超过1万元呢?有多少“新万元户”呢?这也许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我们还是利用2018年的CHIP数据来做一个推断。按照国家统计局居民收入的五等分组,计算出2018-2021年期间每组的收入名义增长率[2],假定这一期间每组内部居民收入差距保持不变,推算的结果是2021年“新万元户”的比例为2.3%,由此推断出全国相应的人口数接近3300万。从相对比例来看,我国收入过万的人群并不是很多,而从绝对数来看,这个人群数量接近世界上人口排名第46位马来西亚的总人口。

从一些媒体报道中,我们不难发现不少人并不是从家庭人均收入,而是从就业者个人收入来看待“新万元户”问题。当有人发觉月工资收入超过1万元的人是随处可见,而且身边不乏一些更高收入的人群时,就会对以上我们估计出来的“新万元户”比例不足3%的结果产生怀疑。这种疑问主要是来自于对两种统计口径的混淆。一种是根据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估计出来的“新万元户”比例,另一种是根据就业人口的个人收入估计出来的“新万元户”比例。这两种口径得出的“新万元户”的规模和比例会有不同。为了说明这一问题,我们利用同样一套数据,按照后一种口径估计“新万元户”的比例,在2018年为4.7%,2021年上升为8.1%,明显地高于按照前一种口径估计出的比例。以此比例可以推算出2018年和2021年“新万元户”大约分别为3600万和6100万(表1)。为什么前一种口径估计出的“新万元户”人数大大低于后一种口径的结果呢?这是因为有一部分个人月收入过万的就业者,他们的收入与家庭中其他没有收入或低收入成员分摊后就不是“新万元户”。

02

谁是“新万元户”?

“新万元户”是社会上少数群体,算是“高收入”人群,虽然他们中一部分人还没有达到官方设定的高收入人群的收入标准,仍属于中等收入人群。这样一个群体仍是值得关注的。他们具有什么特征呢?首先,他们主要是城市居民,农村居民比例很低。一方面是与城乡差距有关系,另一方面是因为在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过程中高收入居民往往会捷足先登。农村中较高收入人群进入城市,留下的大多是低收入人群。当然不是说农村中没有“新万元户”,是有一些种田大户,从事非农经营就业的人群成为“新万元户”但是毕竟比例是很低的。其次,就业人群中的“新万元户”男性比例远高于女性,男性占到72%,而女性只有28%(见图1)。不出预料的是,在“新万元户”中,个体户和私营企业主占绝大比例,接近40%,其次是国有部门(机关、事业单位和国企)人员占比为接近37%(见图2)。从不同行业来看,“新万元户”集中分布在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行业,它们的“新万元户”占比分别为14%,11%,11%(见图3)。值得注意的是,有些行业如金融、教育、房地产、科技等的“新万元户”占比看上去不高,这是因为这些行业的就业规模占比不高,如教育行业就业人员占全社会就业人员只有3.9%,但是其“新万元户”占全体“新万元户”的比例却高达9%,也就是说教育领域的就业人员有更大比例属于“新万元户”,党政机关也是如此,其政府官员成为“新万元户”的概率比全社会平均水平高出近1倍。

03

加快居民收入增长

从现有数据来看,当前我国居民中“新万元户”的比重很低,总体上居民收入水平不高,需要加快收入增长。更需要看到的是,全国近98%的人群的家庭人均月收入不足1万元,还不是“新万元户”,而且他们中有相当一部分人群的收入只是略高于绝对贫困标准,处于相对贫困状态。如表2所示,2021年仍有近9800万人群的月收入不足500元,3亿人月收入不足1000元。众所周知,这些低收入人群大多是农村居民,是那些刚刚摆脱绝对贫困的人群,也是易于返贫的人群。

从共同富裕的战略出发,我们不仅需要不断提高低收入人群收入,扩大中等收入人群比重,也需要增加高收入家庭,而实际上中国高收入家庭的比重严重偏低。在未来促进共同富裕的进程中,还是要坚持“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帮后富”的原则,希望能够看到更多的家庭成为“新万元户”。为了将这个希望变为现实,一方面需要加快居民收入增长,全体居民收入增长,另一方面调整调整政府、企业、居民的三者分配关系。

未来“新万元户”比例增加主要取决于居民收入增长,在不同的收入增长率对应着不同的“新万元户”的比重。到2035年,如果居民收入增长保持年均6%水平,那么“新万元户”的比重将从现在的2.3%上升到18.1%;如果居民年均收入增长率提高到8%,那么“新万元户”的比重将上升到28.6%,提高超过10个百分点(见图4)。假定出现一种糟糕的情况,居民收入年均增长率只有2%,那么2035年的“新万元户”的比重只有5%。由此可见,居民收入增长对于“新万元户”比重的影响是很大的。

居民收入增长,一方面靠经济增长,高质量就业岗位增加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另一方面依赖于国民收入分配中居民收入份额的增加。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经过再分配后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比例一度达到近66%,然而在随后近20年中出现了持续下降,到2009年下降了近10个百分点,而政府和企业收入份额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虽然2009年后,居民收入份额有所回升,但仍没有回到90年代初期的水平。从增加“新万元户”的角度出发,在经济增长缓慢下降中,保持居民收入增长不变,则需要提高居民收入份额,特别需要降低政府收入份额以及金融行业的企业收入份额。

注释:

[1]本文的个人月收入指可支配收入,不仅包括工资性收入,还包括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

[2]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8年-2021年,低收入户、中间偏下户、中间收入户、中间偏上户和高收入户的名义增长率分别为29.38%、28.44%、25.29%、23.24%和21.51%,年均增长率分别为8.97%、8.70%、7.80%、7.22%和6.71%。

网易研究局(微信公号:wyyjj163) 出品

网易研究局是网易新闻打造的财经专业智库,整合网易财经原创多媒体矩阵,依托于上百位国内外顶尖经济学家的智慧成果,针对经济学热点话题,进行理性、客观的分析解读,打造有态度的前沿财经智库。欢迎来稿(投稿邮箱:cehuazu201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