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枣庄公安“保民安、护发展、创满意”

5月19日上午,枣庄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枣庄公安“保民安、护发展、创满意”新闻发布会,市公安局政委刘勇作新闻发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勇介绍说,今年以来,市公安局锚定“单项工作争第一、整体工作创一流”目标,深入实施“创优秀、创满意”工程,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各项工作,努力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和“守护神”。

坚持“小案不小看”,全力推进小案侦防

立足主责主业,以服务保障民生、维护社会稳定为主攻方向,全力打造“破小案、暖民心”枣庄公安品牌。

扛牢主体责任。在快侦快破命案要案的同时,把涉及面广、关系民生的“小案”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的大事来抓,持续优化小案侦防机制,集中警力、集中精力破小案,最大限度挤压犯罪空间,实现了破案率、追赃率的全面提升。

强力组织推进。市县两级公安机关分别成立“小案”侦防工作领导小组,实体化运行,专班式推进,对重大案件实行局长包案制,主要领导盯案靠案、及时跟进、牵头侦破;对疑难复杂案件组织集体会诊,合成作战,专班办理,有效提升打击质效,为扎实开展“小案”侦防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全力破案攻坚。根据当前刑事发案的规律特点,在不同时间节点,先后组织多个批次的专项打击行动。比如,1月份,针对岁末年初入室盗窃、盗窃电动自行车等侵财案件高发的问题,组织开展了为期2个月的冬春季严打整治行动;4月份,部署开展了以打击传统“盗抢骗”犯罪为重点的专项行动。今年1至4月,全市盗窃案件同比下降17.39%,“两抢”案件同比下降35.29%,累计126天无“两抢”警情,传统诈骗犯罪也得到了有效遏制。

打防一体化,坚决遏制电诈多发态势

实行防范治理、破案打击一体推进,强化精准宣防、精准预警、精准反制、精准打击。今年1至4月,全市电诈案件的发案数、损失数同比分别下降58.14%、70.72%,破案数同比上升72.09%,打击治理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精准开展反诈宣传。建立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长效工作机制,重点针对高发案件、高危人群,开展形式多样的精准反诈宣传。今年以来,全市公安新媒体发布反诈宣传提示800余条,开展“进社区、进学校、进商超、进企业”等线下宣传活动1600余次,协调三大通信运营商发送反诈公益短信2500余万条。

精准实施预警劝阻。制定《电信网络诈骗预警劝阻工作规范》,成立市、县、派出所三级预警劝阻工作专班,对上级推送和研判发现的疑似被骗人员,通过发短信、打电话、直接见面等方式,第一时间开展“点对点”劝阻;必要时,协调通信运营商对潜在的受害人手机号码采取保护性措施。截至4月底,累计预警劝阻17万人次,紧急止付金额8亿元,冻结金额6100余万元,切实守牢了群众的“钱袋子”。

精准组织专项打击。先后开展冬春季严打整治、“打盗抢、反电诈、保民安”“云剑”“断卡”“断流”“拔钉”等系列专项行动,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及上下游黑灰产业链条。

精准做好反制治理。严厉打击买卖、销售、出租、出借银行卡、手机卡以及利用虚拟拨号设备拨打诈骗电话的违法犯罪行为,持续开展“清楼扫地”行动,围绕出租房、写字楼、公寓楼定期开展治安大清查,彻底铲除电诈犯罪滋生土壤。

民生无小事,持续畅通警民联系渠道

以提升群众满意度为目标,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做到人民有所需、公安有所应。

回应诉求解民忧。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将工作重心从“供给侧”转向群众“需求侧”,以“群众需”引导“我们办”,真正把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小事做细、实事做实、难事做好,切实做到“管理无感知、服务有温度”。强化政务公开,及时通过“枣庄公安”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发布、解读各类涉及民生的政策措施,全方位回应社会关切。近期,围绕简政放权、服务民生、保障发展、打击犯罪等方面,我们出台了“抗疫情、促稳定、保民生、护发展”12项措施,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流程,提高业务办理效率,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企业和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拓宽渠道严监督。健全完善涉企违法违纪线索核查机制,畅通涉企执法办案监督渠道,依托“枣庄微警务”服务平台、12389举报投诉电话等形式,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对涉及公安机关执法服务过程中侵害群众和企业合法权益的投诉举报,第一时间受理核查、规范处置、反馈答复、监督整改,全力优化营商环境。

千方百计创满意。聚焦解决影响群众满意度的突出问题,依托9600110、12345热线,健全疑难复杂问题“领导牵头办、部门会商办”工作机制,联合枣庄广播电视台推出《警民连线》节目,及时为群众发布友情提示,有效提高广大群众的法律意识。

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支队长杜茂广,市公安局网络诈骗犯罪侦查支队支队长姚雷出席并一同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附:记者问答实录

记者:请介绍一下即将开播的《警民连线》节目有关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鹏翔:《警民连线》是市公安局联合枣庄市广播电视台共同开办的全媒体警务服务类直播访谈节目,是推动市公安局“大宣传促平安”攻坚行动走深走实的重要举措,也是公安机关倾听社情民意、回应群众关切、主动服务群众的重要窗口,为公安机关和社会群众搭建了重要的沟通桥梁。节目将于5月下旬首播,每周三下午3点至4点,通过枣庄综合广播频道音视频、鲁南传媒网、指动枣庄客户端、蜻蜓FM、喜马拉雅等平台进行全媒体直播。

《警民连线》节目聚焦全市公安机关“创优秀、创满意”工作,聚焦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邀请各区(市)公安局局长,市公安局交警、户政、出入境等与群众密切相关的警种部门主要负责人分别走进直播间,通过访谈对话、接听热线等形式,主动倾听群众意见和建议,努力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节目设置《防范提示》《在一线》《警察故事》《对话》等模块,通过形式多样的节目形式,宣传普及法律常识,解读枣庄公安服务群众政策措施,展现全市公安工作成效。同时,建立问题办理反馈制度,针对《警民连线》收集的问题事项进行梳理分析,形成工作台账,由市局相关职能部门跟进督办、定期通报、推动落实,做到事事有回声、件件有着落,切实以精准化服务提升群众满意度。

记者:当前,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进入了关键阶段,创建文明城市对于促进我市城市建设、提高群众生活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交通秩序整治中,公安机关将采取哪些措施?

杜茂广:今年是全市创城工作最为关键的一年。从责任分工来看,交警部门承担的任务量大、面广、标准高,是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热点,工作中也面临不少难点。全市公安交警部门将紧紧围绕创城重点任务,坚持问题导向,树立有解思维,拿出“工匠精神”,下足“绣花功夫”,全面提升道路交通管理水平。

一是紧盯问题短板,切实提升安全头盔佩戴率。对照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要求和测评标准,我市最明显的短板是电动自行车骑乘人员头盔佩戴率低。下步,我们将以《山东省电动自行车管理办法》正式实施为契机,进一步加强电动自行车挂牌工作,推动落实电动自行车带牌销售,优化电动自行车登记上牌服务,集中开展文明交通宣传、爱心头盔发放等系列活动,依法处罚不佩戴头盔等行为,积极营造全民佩戴安全头盔的浓厚氛围。同时,充分发挥智慧劝导系统的作用,加大各个路口的管理力度,对首次不佩戴头盔人员,开展说服教育并登记备案;第二次不佩戴头盔的,现场组织观看交通安全警示片;第三次不佩戴头盔的,严格落实处罚措施,力争短期内实现头盔佩戴率的大幅提升。近期,还将主动联系企业、学校等单位,推动落实“无佩戴不进出”制度,加强交通安全教育引导,切实提升电动自行车头盔佩戴率。联合文明办等单位,建立行人及非机动车违法抄告制度,督促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发挥好带头示范作用。

二是紧盯重点违法,切实加大道路交通执法力度。行人和非机动车违法是影响我市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难点。下步,我们将最大限度把警力摆在路面,常态化治理行人闯红灯、乱穿马路、翻越隔离栏等不文明交通陋习,严查非机动车闯红灯、逆向行驶、不在非机动车道行驶、越线停车,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压实线变道等交通违法行为。同时,加强“两客一危一货”、渣土车、电动三四轮车等重点车辆治理,落实“三见面、一建档”,努力形成高压严管态势。

三是紧盯静态管理,切实加强路面秩序整治。车辆乱停乱放是影响我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突出问题。下步,公安交警部门将主动对接住建、城管等部门,科学规划停车区域,深挖社会面停车资源,最大限度布设停车泊位,着力破解停车难、停车乱等问题。特别是对学校、医院、市场、小区和背街小巷等重点部位,加强教育管理,引导车辆规范有序停放,及时查纠车辆乱停乱放、随意占用人行道等行为,确保取得实效。

四是紧盯宣传教育,切实提升群众文明交通素质。借助各类媒体平台,主动营造浓厚创城氛围,有效提升广大群众遵守交规、文明出行的意识,力争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交通违法问题。同时,加大典型违法案例曝光力度,引导交通参与者自觉抵制交通违法和不文明行为,争取实现“曝光一案、警示一批、警醒一片”的良好效果。

借此机会,我们也呼吁广大市民朋友,自觉遵守交通法规,规范佩戴安全头盔,不闯红灯,不乱停车,主动摒弃交通陋习,做到安全出行、文明出行,共同营造安全畅通有序的交通环境,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出应有贡献。

记者:当前,国内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呈高发、多发态势,我市高发案件类型主要有哪些?群众如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

姚雷:目前,我市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高发类型主要有:刷单返利类诈骗,虚假投资理财类诈骗,贷款类诈骗,冒充客服、快递退款类诈骗,以及冒充领导、熟人和公检法类诈骗等。

在此,希望广大群众切实提高警惕,增强防范意识。重点做到以下四点:一是不明链接一律不点;二是陌生来电一定不要轻信,特别是前面带“+”号或“00”开头的,此类号码的归属地属于境外,绝大多数都是诈骗电话;三是个人信息一定不要随意透漏;四是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没有轻轻松松赚大钱的好事,转账汇款要多核实,做到不贪、不信、不转账,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同时,特别提醒广大群众及时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这是公安部组织开发的一款具备诈骗预警、快速举报、身份核实、风险查询等功能的手机软件,可以显著提高手机安装用户的防骗能力,有效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发生。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环泽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