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月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建会70周年大会暨全球贸易投资促进峰会上发表视频致辞。图/新华社

5月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建会70周年大会暨全球贸易投资促进峰会上发表视频致辞。

在致辞中,他说:“我愿重申,中国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决心不会变,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中国将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高水平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全球工商界提供更多市场机遇、投资机遇、增长机遇。”

这是中国领导人再一次重申对外开放。开放,也体现在中国经济基本面的数据里。2021年,中国货物加服务贸易总额增长到6.9万亿美元,连续两年成为全球第一;同一年,中国吸引外资达到1.15万亿人民币,连续四年位居世界第二。而自2013年起,中国就已成为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直至今天。

即便最近一段时间中国经济受到疫情冲击的影响,开放的步伐同样也没有放缓。1-4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744.7亿美元,同比增长达到26.1%。这些数据都也在事实层面上,反复重申着中国的开放态度。

几十年时间,中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如果总结发展历程中重要的历史经验,对外开放毫无疑问是其中重要的一方面。而对外开放,也已经是中国当代社会的基本形态之一。

今天的中国人,长久地生活在对外开放的语境之下:中国的商品摆上了全世界的货柜,中国消费者随处也可以买到来自全世界的产品;城市的大街小巷不难见到外国人,中国人也走向了世界的各个角落;奥运会两次来到中国,中国传统文化也感染着各国民众。

这些,都让对外开放成了当代中国人不假思索的常识。无数人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见证了何谓“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

当然,国际和国内形势的一些突发状况,可能会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波折。比如因为疫情冲击,全球化进程受到了干扰,国际交往不再那么便利,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也会产生新的变化,由此人们产生了种种担忧。

但这些一时的偶发因素,不会影响浩浩荡荡的历史潮流。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全球最大贸易国,中国深刻认识到全球化是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是不可逆转的历史大势,团结与合作才是国际社会解决各类冲突与纠纷的出路所在。

在对外开放的道路上,中国始终在笃定前行,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应对百年变局。近年来,中国实施了一系列对外开放新举措,包括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扩大鼓励外商投资范围、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大力推动经贸谈判等。

这些既是在锚定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是为近些年深受保护主义、逆全球化之苦的世界注入信心。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始终站在全球化的一边,坚持着人类社会这一来之不易的发展共识。对话而不对抗、拆墙而不筑墙、融合而不脱钩、包容而不排他,始终是中国面对世界的明确态度。

看清了历史大势,也看清了中国的决心与态度,自然就会对未来的方向抱有底气和信心。因此,“中国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决心不会变,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这句掷地有声的话语,值得所有人仔细聆听,世界也必将见证一个海纳百川、气象万千的中国。

撰稿/吴瑜(媒体人)

编辑/徐秋颖

校对/陈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