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已经实现社会面清零,很多产业都在有序恢复中。

魔都上海,或将在一个月左右彻底实现清零,进而解封,恢复往日的繁华。经济也要开始全面复苏,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终于取得了胜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海清零和楼市有什么关系呢?

全国多地放宽政策,鼓励买房,但4月份无论是销售量还是总销售额,同比去年都有下滑。

楼市会继续萎靡还是触底反弹?

先梳理一下房价涨跌的逻辑。

决定房价的关键是供需关系而不是取决于成本。

为什么这么说呢,房地产开发成本除了建筑成本和税费成本以外(这两项其实全国都差别不大),最大头是地价。地价是怎么来的?并不是地方政府拍着脑袋决定的,而是取决于本地的房价和开发商对于地块未来价值的预期判断。

本地的房价是怎么来的?是开发商试探性的价格和市场反应而来。买房的多,投资客多,中介炒作多,房价就起来了。过去十几二十年,就是这么一轮轮的来自于各种力量的助推,导致房价不断地上涨。

而买房的都是什么人?大部分是在城区工作的人和乡村进城的人。房地过去那么火爆,主要是得益于城镇化发展和人口红利。

但随着房地产发展,房地产的金融属性越来越强,对资金的吸引力也越来越大,在一定程度上侵蚀着其他行业。

所以坚持住房不炒,恰恰就是为了解决这种矛盾。

工业、制造业才是长久之计。

摆脱对房地产的依赖,是共识,也是战略方向。但一场疫情改变了很多事情。

内循环再次提上议题。

内循环靠什么?消费、基建和房地产。当下救市,各种放宽政策,并不是为了让房价再次疯涨,而且为了振兴经济,为了保住大部分房企不倒下,房企活下去,才能保证期房顺利交付。

与其说是保楼市,不如说是保交付。毕竟期房销售是主流,涉及千家万户的居所之地和一辈子的心血。

而另一组数据是,中国人60%以上的资产或者资金,都在房子上。所以房地产行业绝对不能倒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无论是降息还是取消限购限贷,都解决不了当前房产去化问题。

一方面是供需关系发生了变化,刚需和改善性客户大多数都上车了,投资客不想再入局。

没上车的要不就是没钱,要不就是有更好的投资渠道或者资金需要用在其他地方。

另外一部分有实力的中产,则在观望中,观望的原因无非有两个,一个是担心房价会降,二是担心自己的收入不稳定,买房以后断供。

未来买房的核心群体,基本都是这类中产。这类中产有两个明显特征,一是很多都是在大城市工作,收入还可以。二是对生活有一定的追求,但又不想压力太大。

他们缺乏的并不是基础资金,而是缺乏对房地产的信心,对自己从事的行业业的信心,对经济复苏的信心。

而上海的疫情得以顺利控制,恰恰能给予这些人信心。魔都如此紧张的局面都能搞定,还有什么是解决不了的呢?疫情结束后是经济的复苏,全面复工复产,意味着收入更加稳定。

而收入的稳定,也会刺激老百姓投资和消费的资源,进而让各个行业变得更有活力。

房地产救市的关键不在于放宽政策,而在于振兴老百姓对市场的信心。

或许。很快房地产就能实现触底反弹了。

疫情结束后,你会选择买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