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网易号&脉脉「100种职业100种人生:行业故事大赛」参赛文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我们讲述的第375位真人的故事

我是熊善云,70后安徽人,如今在越南公司做厂长。

15岁,我没能如愿考上中专,从此人生路开始改写。之后,走过高考的独木桥,经历职场的大浪淘沙,中间跌倒过,但马上爬起来,自始至终一直坚持着。坚守一个行业22年,我没有选择躺平,而是寻找平台不断实现自己的抱负,最终到越南当了厂长。虽然没有大富大贵,但我每一步都走得踏实坚定。

( 我最喜欢的休闲爱好是爬山 )

1979年,我出生于安徽巢湖的一个农村家庭,爸爸是方圆几十里有名的裁缝,妈妈是地道的农民,上面有个姐姐。因为爸爸多一门手艺,家里孩子又少,这在六七十年代的农村,家里经济条件还算可以。

记得小时候最幸福的时光,是家里停电了,一家人围坐在煤油灯下。爸爸踩着缝纫机,妈妈在昏暗的油灯下缝扣子,我和姐姐在一旁剪线头。夜深人静,一家人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在这个充满爱的家庭长大,我从小无忧无虑,爸妈也不太管着我。我个性安静,对读书很感兴趣,成绩在班级前两名,这令爸妈很欣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小学时,姐姐爱打扮,我爱读书)

直到初中,成绩一直很好的我,不知不觉开始有点轻飘飘了。那个时候,我和几个成绩较好的同学在校外租房,别的同学在紧锣密鼓地准备中考,而我们每天还在玩耍、下象棋、吃饭,彻底放松了学习。

就这样,在初三摸底考试中,我考了全校24名,相比平时一向排名前十,这成绩非常不好。那时校长正好是我家亲戚,他当着全体初三学生的面批评我说:“本来以为你能考上中专,现在还考中专,你连一中都考不上。”

这是1994年,中专生还享受统招统分政策。一旦考取了中专,学费、生活费都不用交,国家还包分配,等于捧起了铁饭碗。而考不上的同学,不仅学费、生活费统统自己交,毕业后还要自主择业。这就是人生关键的分水岭,能否进中专,直接决定了不同的命运。

(我家和姐姐家小孩是同年同月同日生)

听了这番话,我很有感触,心里嘀咕着:“如果连一中都进不了,那怎么办?”这话对于一个15岁的孩子,也很打击自尊心。于是,我开始发奋读书。我们仍住在一起,但是,一改贪玩的习惯,开始每天学习到半夜,累了就放松一下,然后继续学习。

在临近中考的三个月时间里,我努力冲刺,成绩终于冲到前10名去了,但还是没有考进中专,因为中专生的分数线在前8名。深感遗憾,但已成事实,只能接受。从此,人生的路开始改写。

(时间真快,转眼间儿子长这么高了)

进入高中后,我学习成绩仍然很好。高考时,可以自由选择想要的大学和专业,但对报考的专业不够了解,更多是凭自己的想象。我填报的第一志愿是华东地质,第二志愿是医生。理想是很丰满,但现实很骨感。本想着进入华东地质,以后可以回家乡搞建设,实际上却完全不是自己想的那样。

大学毕业后要自主择业,不像中专生的职业路那么明朗。所以,进入大学后,还要继续努力,否则毕业即失业。我在大学里,不仅努力学习,还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后来,我成了班里的团支部书记,系里的自律部部长,院里的国旗班班长,还常拿奖学金。不断磨砺自己,就是未雨绸缪,为毕业后找工作做准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儿子在升国旗,爱国教育越早越好)

所有的努力都不会白费,但前行的路是陌生的,需要摸索探寻,免不了栽跟斗。2000年大学毕业后,我来到宁波一家做喇叭的台资企业实习,15天之后,我成了当时最年轻的科长,但做了一年就离职了。

我工作很认真努力,看到生产线上有很多空闲时间,于是先向HR建议从双方角度考虑,既让公司受益,又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但不被接纳。

我骨子里踏实肯干又血气方刚,初来乍到也不懂职场规矩。HR没同意,我就自己主张设定激励政策,最终4个月时间,产能增加了4倍,这在当时是难以想象的。事实证明,我的观点是没有问题的,但因HR不作为,我不屑与这样的人为伍,便选择了离开。

(祖孙三代难得相聚)

人在职场,除了实力和业绩能让人站稳脚跟外,还需要情商。这让我看到自己的不足。不破不立,破而后立。

接着我向另一家心仪的企业提交应聘书,决心拿下这个Offer。当时投递的简历有400余份,公司只面试40人,安排在周三回复,周五面试。

机会往往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我周一打电话给HR,让他们帮查下我的简历,说没有;周二,我又打电话去问,还是没有,这时我知道,自己没被选中;于是,周三我再次联系HR,请他们帮我推荐。就这样,在我锲而不舍的坚持下,赢得了面试机会。

那年代的网络没现在发达,获取信息非常不便。为了做好充足的面试准备,我还特意从宁波市中心乘坐班车到公司附近,去与周边三轮车车夫,公司门口的小商贩聊天,向他们打听公司情况。

(我认真工作,爱心爆棚,这是第九次献血)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从众多候选人中脱颖而出。很多人进去5分钟就出来了,我却面试了半个多小时。至今还清晰地记得,面试出来后,我在自己的笔记本上重重地写了一句话“今天一定行”。

有时运气来了挡也挡不住,我不仅被录用,还遇到了人生中的贵人周总,他也是我进入公司后的导师。

(我的样子很严肃,他们都怕我认真)

在进入公司的头三个月,我和其他储备生一样,每天带着课题到现场去实习。到车间一呆就是半天,我观察仔细,做事认真,总能发现一些问题,并主动提出自己的建议。周总很看重我对细节的把控,尊重我的意见,这是在之前企业从来没有过的。他也有意栽培我,公司有工作相关的培训都给我争取机会。

在周总的指导下,储备期结束后,我来到吸尘器事业部做生产线组长,很快又晋升为车间主任。此外,他还教我与人相处要“先为人后做事”的道理,这句话使我受益匪浅。

至今,很多朋友都喜欢和我做生意。因为我不仅给他们一单生意,还会提供一个非常好的优质资源的圈子,也正所谓互惠共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在越南与兄弟朋友们打成一片)

2006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从车间主任晋升为生产部经理。此时,我和周总分管不同的车间,但遇到了公司搬迁。这对很多老员工造成了影响,他们提出的诉求没能如愿,就开始罢工。导致我和周总两个人天天半夜维修模具,就这样一起战斗了60多天。最后,也因这次经历,我不仅得到了晋升,与周总的关系又更进一步了。

他不仅在工作上给我指导,在生活上也非常关心我。他是宁波本地人,而我是一个人在宁波。下班后,他都会约我一起去吃个饭,喝点小酒。我也喜欢聆听,时而给出自己的建议,就这样聊着天谈着工作,我们各自都感觉自在。

2013年,我在公司摸爬滚打了12年,我不仅对技术熟悉,还对行业发展有了自己的想法。但在我需要更好的平台施展设想时,公司的产品出现质量问题,周总也被调走。此时,我的收入也从原来的月薪4000元增长到年薪20万。但我还是产生了离开的想法,并告诉了一位开公司的朋友。

(朋友之间经常聚在一起)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很快,他把我介绍给一家大公司的老板。更让我没想到的是,我与这位老板很投缘,对工作的“设想”一拍即合。

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在2013年底,我们需要购买生产设备,但在进厂之前,我们对设备的走向,工艺路线方案来回修改了20多套。当时的一套方案至少要做一天一夜,可每次拿到老板面前一看,横竖不好,需重新再来,甚至到了进场当天,还觉得方案有待商榷。其实,拿着前后图纸对比,改善了不知多少倍。

然而,通过这次经历,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什么是精益求精。此后,公司在任何方案的确定前,都要进行多轮讨论,从而选出最佳方案。刚进入公司时的创想,慢慢摸索2年之后,开始步入正轨。

( 曾圈过我5年的001公寓)

之后,我设计了一套物流管理方案。这套方案没有耗费任何外部资源,全靠自己摸索总结出来。为公司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公司业绩从原来最高额6000万做到了4个亿。这在当时是非常大的突破。就在2015-2018年间,原本普通的公司,获得了飞速发展,把同行业众多优秀企业都比下去了,成为行业横空出世的黑马。

高贵是难以企及的,光鲜的背后全是代价。方案刚研发出来时,其实还愁没订单,然后订单来了又难以维持生产。从这个时候开始,老板的压力也特别大,白天是开不完的会,晚上拉着我四处应酬。

2018年,我老婆来了,她看到我每天深夜醉醺醺地回家。她担心我的身体被拖垮,劝我不要做了。此时,公司正处在巅峰阶段,我的工资是年薪30万。自己也觉得太累了,而且公司也已步入正轨,就决定先离开休息一段时间。

(这个团队将要一起奔赴越南战斗)

2019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得知另一家公司要扩张到越南去,沉寂的心又开始躁动了。因为是我的老本行,而且我正想换个环境挑战一下自己,想看看自己这套技术应用到国外又会怎样。心有所想,必有所成。

2021年3月,越南的公司需要大规模项目转移。于是,我来到了越南负责整个项目运营,但初到越南,我首要挑战就是语言。

来越南之前,我已有思想准备。只是我的英语不好,在国内也不敢说,一时难以适应。不过,一旦融入这种环境中,我自然而然地也敢说了。现在,我与客户交流都用英语,包括邮件往来。

( 摩托车王国的人都是踩着点下班)

在工作上,自由越大,责任越重。我把原先非常成熟的模式引用了过来,并且做了改进,采用了系统信息化,数据能够精确到个位数。

其次,很多文化建设也都要重新策划。国内的很多管理制度,在越南根本行不通。这边工厂招工问题不大,员工年龄在22岁左右的人很多。但这个群体的人很不好管理,经常旷工、请假。然而,请假不能扣工资,旷工也不可以处罚。

(越南工厂现场,看我们朝气蓬勃)

在越南,工人集体旷工是常有的事,每年都有各种形式的旷工。在2021年底,我们公司就出现了一次,不过我用2个小时就摆平了。他们的诉求不成立,还有工厂的订单在年前都结束了。我态度很强硬的跟他们说:“不要做的,可以马上写单走人”。

这边工厂人均工资在2000元左右,这比国内低;但公司给员工交的社保公积金比国内高。总体人力成本与国内相差不大,不过,这边在税收上可以享受到一点优惠政策。

(我们在厂区开荒种地,绿油油一片)

对待工作我很认真,但生活比较随意。目前在越南,我有7位来自中国的同事。工作不忙时,下班后,我邀上同事或朋友一起去喝杯咖啡,吃顿饭或喝杯酒;周末有空了,再去探巷、徒步或爬山。

每周给家里去个电话,报个平安。本来我每年有几次回家的机会,但因疫情,来到这边一年多了,还没有回去过。

(在越南,兄弟朋友们为我庆生)

今年3月份,我也染上了新冠病毒。越南和许多国家一样选择“躺平”态度,人们对此不恐惧,像得了感冒一样很自然地接受。相比国内,自己也是非常担忧,幸好自己身体好,吃了药之后转阴了,让自己心有余悸。

在来之前,很多人会担心越南的治安不安全,条件落后等。但我却没太在意这些,反而品出不一样的味道。

(以美好的心情迎接每一天)

来到越南,我年薪60万,虽没有大富大贵,但这让我很踏实。不管工作还是生活,每一天都是崭新的,为了过好每一天,我选择从接纳开始。

曾经,我努力工作的目标,是在45岁之后不再工作。但现在看来这完全不可能,工作一旦卯上劲,就不那么容易停下来。

这一路走来,我吃过了很多苦,也尝到了不少甜。走的每一步都很辛苦,但每一步都是沉甸甸的积累。痛苦也好,挫折也罢,那一个个都是通往成功的阶梯,是人生宝贵的经历,是这些撑大了我们的心胸和格局。

【口述:熊善云】

【编辑:书女】

目前我们已经记录了375位真人故事,感动了被采访人和千万读者。
如果您有故事想讲述,或想加入我们团队成为作者,都请私信@真实人物采访,随时欢迎您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