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密克戎不是“天然疫苗”,省会和千万级人口以上城市建步行15分钟核酸“采样圈”,提前规划准备永久性方舱医院,不以等待检测结果为由限制车辆通行……

在5月16日出版的《求是》杂志刊发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马晓伟的署名文章《坚定不移贯彻“动态清零”总方针 坚决巩固疫情防控重大战略成果》,对于当前我国疫情态势和防控要点,这篇文章透露了大量重要信息。

No.1

奥密克戎既不是“天然疫苗”
也不是“大号流感”

对于我国当前的防控政策以及奥密克戎变异株的特征,马晓伟在文章中分析,奥密克戎变异株既不是“天然疫苗”,也不是“大号流感”,必须充分认识到“躺平”、“共存”政策必将付出的巨大公共卫生和经济社会代价。

他表示,如果不把力量和资源重点放在核酸筛查、隔离等“防”的措施上,势必造成大量的人群感染,将压力都传导到“治”上,威胁有基础性疾病患者、老年人、儿童和孕妇等脆弱人群的健康,出现大量重症和死亡,经济社会平稳发展将受到严重影响,人民不会答应,党和政府也决不允许出现这样的情况。

文章称,完善常态化监测机制,省会和千万级人口以上城市建立步行15分钟核酸“采样圈”,每周定期检测,重点人群加大检测频次。

此外,进一步提升核酸检测能力,以可移动检测力量为重点,加强公共检测实验室、城市检测基地、第三方实验室建设。在采样人员调配上尽量不要挤占日常医疗资源,医疗机构的检测能力主要保障日常疾病诊疗。

收治隔离能力再加强,提前规划准备定点医院和亚定点医院、永久性方舱医院、集中隔离点,把防控的人力物质资源备足备齐,确保一旦发生疫情迅速启用。

No.2

这些防控要点值得注意

马晓伟在这篇文章中强调了“因时因势提速升级防控措施”,这其中,他谈到的一些防控要点值得关注。

严防大企业、农贸市场、学校等成疫情“放大器”

封控收治隔离更坚决,以“空间换时间”,情况不明时封控管控先从严,把风险人群控制在管控范围内。

风险管控更提前,严防大型企业、工地、农贸市场、学校、养老机构等场所成为疫情“放大器”。重点地区“拔钉子”更精准,及时查找疫情高发的区域、街道或楼栋,集中资源力量消除风险点。

提前规划准备永久性方舱医院等

完善常态化监测机制,省会和千万级人口以上城市建立步行15分钟核酸“采样圈”,每周定期检测,重点人群加大检测频次。

收治隔离能力再加强,提前规划准备定点医院和亚定点医院、永久性方舱医院、集中隔离点,把防控的人力物质资源备足备齐,确保一旦发生疫情迅速启用。

适当增加ICU床位、120急救等力量

收治上要防止无症状感染者挤占医疗资源,治疗上既要防新冠本身加重又要防止基础性疾病进一步恶化。要积极构建平急结合的医疗救治体系,适当增加重症监护治疗病房(ICU)床位、120急救等力量,健全疫情情况下分工管理体系,建立梯度收治病人机制和双向转诊机制。

加快针对奥密克戎的疫苗研究和审批上市

加快推进针对奥密克戎变异株的疫苗临床研究和审批上市。及时把握国际新的疫情形势变化,完善防控措施。以老年人特别是80岁以上老年人为重点,有序推进疫苗同源和序贯加强免疫接种。

医疗机构停诊原则上不超2天

疫情发生后,各级医疗机构要正常开诊。医疗机构整体封控、管控、停诊需经当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同意,原则上不超过2天。急诊、透析室、手术室、重症监护室、分娩室等科室“非必要不封控”。

保障好辖区医务人员正常上班,安排好医务人员闭环管理酒店和交通工具。指定定点医院为透析、肿瘤化疗、孕产妇、儿童等提供服务,畅通诊疗通道。

不以等待检测结果为由限制车辆通行

加强核酸检测结果互认,不任意增加隔离时间、盲目扩大管控范围、随意查验核酸检测证明,不以等待检测结果为由限制车辆通行,不擅自对低风险地区人员采取限制措施,不搞简单化、一刀切。

来源 : 澎湃新闻、中新网 (本文 内 容及图片来源网络,版权或知识产权归原创者所有。除非无法确认,“医务之声”都会标明作者及出处。本 平 台选用仅用于科普,不作任何商业用 途。如有侵权烦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删除并表示歉意。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