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日,菲律宾选出了新总统。

然而,菲律宾总统的存在感一直都很弱。相对而言,菲佣的名气却很大,可以说是名扬海外。

事实上,除了菲佣,菲律宾海外务工人员群体在世界各地的影响力都非常的大。

小编曾经驻外工作的时候,经常会和菲律宾的打工者打交道,而有两件事,让我印象深刻。

在香港写字间工作过的人,深知香港社会有多离不开菲佣(菲律宾籍的家庭佣人)。

有个独特的现象是,每个周日,在香港的中环等地繁华闹市区天桥上,菲佣们席地而坐,欢乐的聊天、唱歌、打牌。我第一次看到这个场景时候很震撼,因为周日的香港繁华街头,菲佣才是主角的样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港岛的人行天桥上每到周日都是这番场景,菲佣们拿大纸壳既当隔板又当坐席,成堆在这里打牌吃零食,这是最便宜的社交场所。上图拍摄地点就在香港著名的四季酒店南侧的天桥上,四季酒店内富豪在社交,外面是菲佣在聚会

详询了香港的同事,我才明白,这些菲佣相当于我们讲的住家保姆,在香港没有自己的居住地。

每个周日是菲佣们的强制休息日,而休息日他们也就不能在雇主家待着了。在天气炎热的香港,天桥就成了菲佣们休闲避暑的聚集地(此外还有一部分是印尼来的佣人,但印尼佣人显然不如菲律宾佣人那么世俗化)。

香港因为离菲律宾很近,拥有众多菲佣我们见怪不怪了,但在遥远的美洲加勒比海的邮轮上,菲律宾雇员的身影就更让我钦佩了。

加勒比海上的邮轮从规模数量到奢华度都冠绝全球。2019年之前,往返于美国迈阿密和中南美洲各地的游轮不计其数。

在美国的留学生小伙伴说,美国本土的打工仔,以墨西哥人居多,而这些游轮本来就是往返于美国和中南美洲,所以他曾以为,那些性价比很高的中南美洲年轻劳动力会是游轮上雇员的绝对主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疫情时代,再次起航的外国邮轮

令他意外的是,他第一次上游轮玩儿,从登上游轮开始,就发现了很多亚洲工作者的身影。

在游轮这样密闭的空间里,这些雇员往往需要承担多份工作,白天他们是餐厅的服务员、泳池的救生员,晚上又变身酒吧的酒保、赌场的荷官......

小伙伴忍不住询问了这些亚裔雇员来自哪里,得到一个共同的答案——菲律宾。

菲律宾以全球1.4%的人口比重,为全球提供了30%的航船员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邮轮上的菲律宾籍员工举着菲律宾国旗欢迎客人。这是疫情后的照片

菲律宾全国劳动人口中至少有十分之一的人,是在海外务工。菲律宾海外务工人如何遍布全球,他们因何被菲律宾政府称为国民英雄?

1.菲律宾人海外务工的传统

菲佣的名号之所以能名扬全球,也是靠长期积累起来的,而菲律宾人远赴海外工作的传统要追溯到16世纪。

大航海时代的到来,让菲律宾成为了西班牙的殖民地,从那时起,菲律宾人就被西班牙殖民者强征到西班牙的造船厂工作,主要承担造船、修理等工作,或是直接到海上当基层水手。

所以,第一批菲律宾海外务工人员就是与船和海打交道的。或许,现代游轮上如此之多的菲律宾雇员,也算是一种传承吧。

十九世纪末,在美西战争之后,菲律宾成为了美国的殖民地。宗主国的改变,让菲律宾海外务工人员的步伐迈得更快、更远了。

恰逢此时美国颁布排华法案,在美华人劳工减少,菲律宾劳工被大规模强招入美国,弥补华人减少而空缺的岗位,从事大量低端、廉价、艰苦的工作。

在菲律宾独立之前,菲律宾海外务工者主要是被殖民者强招到欧洲和美国工作的。

独立之后,因为菲律宾国内经济萧条,国家不能为国民提供足够的就业岗位,菲律宾人又开始自发的前往海外工作。

西方世界是菲律宾人外出务工的第一步,在欧洲的轮船、美国的农场,甚至美国的雇佣军中,都能看到大量菲律宾人的身影。

随着世界全球化的进程,世界各国对海外雇员的需求以及工种也在发生着变化,伴随着这种变化,菲律宾人也走向了全世界。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石油危机后,中东国家成为了菲律宾劳务输出的重要新目的地。

石油危机后,中东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发展迅猛,多个行业都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

而中东国家的人口基数很小,本土人口完全无法支撑庞杂的现代化产业。因此,各行各业都将视线转移到海外,寻求海外劳工来弥补劳动力的不足。

劳动人口富裕的菲律宾抓住了这个机会,成批的劳工奔赴中东土豪国务工。

菲律宾的年轻男性可以奔赴欧、美、中东,做船员、劳工、雇佣军,年轻女性能去海外工作吗?

答案是肯定的。

在职业女性越来越多的今天,以家庭佣工为主的服务行业对外来务工人员的需求巨大;与此同时,随着人们对健康的追求以及传染病防控压力等诸多因素,护士也成为各个国家最急缺的人力资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29年菲律宾马尼拉的护士学校的照片

女性这两个行业都有着天然的优势,随着东南亚地区跨国劳动力流动开始向女性化方向发展,菲律宾妇女也逐渐涌入国际劳动力市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国加州的护士至少有五分之一是菲律宾人,新冠疫情后这个比例更高了,据说达到30%。美国各地的护士也很多是菲律宾人

2.外汇摇钱树还是国民英雄?

如此多的青年劳动力远赴海外工作,菲律宾政府不着急吗?

菲律宾政府不但不反对国民赴海外务工,还非常鼓励,因为——外汇收入。

目前,菲律宾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劳务输出国之一,每年都有大量劳动力被输送到世界19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海外工作的劳工们将辛苦赚来的美元、欧元、港币邮寄回菲律宾的家人。

积少成多,这些劳工们寄回国的血汗钱成为了菲律宾非常重要的外汇收入,海外务工人员每年赚取的外汇已经超过菲律宾GDP的10%,超过国民总收入的8%,这些汇款已经成为菲律宾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

既然海外务工人员对菲律宾经济做出了重大贡献,菲律宾政府当然要支持和保护他们,不但如此,政府媒体还将他们称之为菲律宾的国家英雄。

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菲律宾政府就开始制定一系列政策,并组建专门机构支持鼓励菲律宾海外务工人员。

1974年,菲律宾政府颁布《菲律宾劳工法》,将对海外务工人员的权益保护纳入法律范畴。

与此同时,菲律宾还成立了“海外招聘发展委员会”和“国家海员委员会”等相关机构,专门为菲律宾海外劳工人员提供技能登记、技术培训、岗位对接等服务。

1982年,为提高工作效率,菲律宾将这两个组织合并为“菲律宾海外就业署”,此机构在提升海外劳工的质量,并为他们争取更多的岗位和工作条件上做了大量工作。

1995年,菲律宾将每年的6月7日定为菲律宾外籍劳工日,以纪念和表彰他们对菲律宾所做出的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8年,在科威特打工的一位菲佣被发现死在雇主家中,尸体被藏在雇主冰箱里,这是该菲佣的姐姐见到妹妹遗体时痛哭的场景,此事还引发了菲律宾和科威特之间的外交危机

3.忍辱负重,只是为了下一代?

虽然菲律宾国内将海外务工人员宣传为“国民英雄”,但不可否认,菲律宾劳工们在海外从事的大都是以体力为主的基础性工作,挣得都是辛苦钱。

虽说行业没有贵贱之分,但雇主决定着菲律宾海外劳工的去留,他们之间的不平等关系使很多菲律宾人不可避免的遭到剥削,而这样的剥削除了经济利益以外,还包括精神剥削甚至性剥削。

比如像家政服务这样“私人”性质的行业,很多国家都没有好的监管措施,性骚扰、虐待等事件经常发生。特别是在中东等宗教信仰与菲律宾迥异的地方,时常被爆出菲律宾劳工遭受虐待甚至死亡的消息。

海外劳工都是临时性的工作,受到国际形势和各国经济形势的变化影响很大,这也让菲律宾劳工的工作变得极其不稳定。

一旦遇到经济危机,各国政府为了避免本国劳工就业率的下滑,都会鼓励企业首先保证本国劳动力就业的权利,为此,只有首先辞退外籍劳工。

比如,在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的时候,在美国、日本等劳务输入大国,失业人数成倍增加,而首先卷起铺盖卷回家的,就是菲律宾劳工这样的外籍务工者。

为了提升海外务工人员的竞争力,菲律宾也尝试以教育为突破口,通过教育和培训,提升年轻人的学历,以期让菲律宾年轻人在海外工作的时候有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

菲律宾教育水平在发展中国家中处于领先,人平均接受教育时间为11.5年,初等教育完成率为90%;近年来,菲律宾海外务工人员中,一半以上拥有高中学历甚至大学学历。

同时,因为从小就接受双语教育,80%的菲律宾人能讲英语,为他们在海外务工创造了条件。

然而,在那些经济发达国家的雇主看来,菲律宾海外务工人员=菲佣或劳工。

高学历的菲律宾海外务工人员,也很难找到体面的工作。

反而,菲律宾海外工作人员的学历越来越高,让他们也变得越来越内卷。拥有大学学历的年轻人从事家政服务,菲律宾国内的医生到海外当护士,都变得越来越常见。

背井离乡、工作不稳定且没有保障、从事辛苦和自身专业能力不匹配的工作,为什么还会有如此多的菲律宾人选择海外务工呢?

说的底,还是一个“钱”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菲律宾劳动人口充裕,但国内经济一直不景气,很难给在国内就业的年轻人提供满足他们物质需求的岗位。

而到发达国家务工,虽然艰辛甚至遭受不同程度的剥削,但菲律宾人到海外务工的收入往往是在本土就业的十倍到几十倍。

菲律宾海外务工者将挣到的钱花到哪里去了呢?

答案是:教育。

他们将在国外省吃俭用挣到的血汗钱寄回国内后,除了贴补家人们的基本生活外,主要将钱投入到了子女的教育上。

开眼看世界的菲律宾外务工者,大多希望自己的子女以后也出国工作甚至移民,但并不希望他们未来继续从事和自己一样的职业。

而他们能为自己子女做的,就只有投资教育。

然而,任何的投资都是有风险的,包括教育。

前些年,护理专业是菲律宾职业教育中最抢手的专业之一,因为发达国家对护士的需求很大,很多国家都从海外引进执业护士,在菲律宾学成并拿到护士执照后,到海外工作甚至通过职业移民的机会都比较多。

但是,任何一个职业的发展都有一个周期,由于这些年菲律宾学护士专业的人数太多,拿到护士执照的人数远超发达国家护士引进需求数,菲律宾的执业护士开始内卷起来。

新冠疫情的爆发后,为了保障菲律宾国内的医护资源,菲律宾政府还严格限制本国护士到国外工作的数量。目前,在菲律宾,想通过先学习护理专业,然后到海外工作或者移民这条路就越来越难了。

网上曾经有一个很火的视频,是马某演讲时对俞敏洪说的,他说“很多年以后,新东方可能不在了,但教育一定还在”。

对于那些“望子成龙”的菲律宾海外务工者来说,一个热门专业可能风光不在了,但教育一定还在。

因为教育会让他们的下一代有更多选择生活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