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顾天杰

合肥 欢迎八方来客

平地惊雷,合肥站了出来,只用了一句话就引爆全场。

《合肥日报》报道,5月12日下午安徽省常委、合肥市委书记虞爱华主持召开第50次市疫防工作视频会,其中提到:

不管是“来的客人”,还是“返的家人”,合肥都诚挚欢迎,绝不拒之门外。

一时间合肥和虞书记登上热搜头条,刷爆朋友圈。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我们太需要这样城市站出来了。

其实虞书记还提到了两点,分别是:

望来自中高风险和其他疫情发生地人员,无论是否提前报备,都可随时光明正大地来,切不可翻越高速护栏、藏匿于车子后备厢、伪造行程码等。 层层加码看似履职尽责,实则是懒政怠政。坚决防止地方“土政策”毁了全市“一盘棋”,引发次生问题。

都是大实话,比其他城市的各种官方发言稿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

所以合肥政府为什么要额外强调,来返合肥人员的安置问题呢?

根据当地媒体的报道,事件的起因是有一家人去外省看病,因为不了解合肥返乡政策,怕回来了被拒收,于是呆在大货车后箱里颠簸了一路,终于回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件事情在疫情防控发布会上被提及,于是才有了上面的那句话。

有时候,真正管用的话,一句顶一万句。

过去三个月里,全国范围内至少已经有28个城市和区域实行过静态管理,即使是官方文件也会经常有变动。

比如一开始叫做动态清零,然后是社会面基本清零,后来是社会面动态清零,最终演变成建立15分钟核酸检测圈。

居民并不关心各种清零之间的区别,以及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分别有多少人,他们最想知道的是早上7点起床抗原加核酸的日子什么时候能结束,却始终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

在一天又一天的希望与失望死循环中,很多人失去了对生活的耐心和对他人的信任。

在这种时刻我们太需要合肥这样敢于站出来的城市了,值得敬佩。

那么合肥到底做对了什么,才有这样的底气?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首先是上层的指令传达足够快。

从当地卫健委的调查来看,合肥遭遇的是输入型病例,具有很大的突发性。

省常委和相关部门在5月13日晚上开了一个通宵的会议,对流调、隔离、采样、送检、信息发布等工作进行指挥调度一直到14日凌晨才结束。

接下来不到24小时的时间里,合肥组织了11支核酸检测队伍,采样了超过6.2万人。

同时全市快速腾空集中隔离场所,把167名密接、次密接实施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相关的医疗救治、环境消杀、社区防控也陆续展开了。

一个常住人口超过946.5万超级城市,能在短时间内达成如此高效的结果,已经非常令人惊讶了。

从5月13日到17日,合肥1.2万名医护、干警、机关干部、社区工作者,以及4.5万志愿者持续奋战在一线,全都是从市一级到县一级24小时连夜调度出来的。

除了政策指令的传达和迅速响应,合肥作为中西部科技中心,自然少不了硬实力托底。

2022年3月,安徽智飞龙科马生物制药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联合研发的全国首款“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获批使用,成为国内第四款获批紧急使用的新冠疫苗。

这次合肥全城疫苗接种,主要使用的就是这一款本土疫苗。

位于合肥高新区的智飞龙科马疫苗生产线24小时连轴转情况下,每分钟下线超过2000支疫苗,日产量高达100万剂。

更重要的,合肥的很多做法,值得其他城市借鉴,因为大家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温度。

比如在交通运输这种关键环节上,合肥多部门联合组成保障护卫队。

疾控、交警、交通运输相互协作,在各个道口,为来肥的车辆进行车道引导、双码核验、免费双检采集。

不但不劝返司机,还优先给司机做双码核验、双检采集。

全程闭环,不会影响城市居民生活。同时又为司机提供最大程度上的便利。

交警会把四菜一汤的盒饭传递到每一位司机手里,有师傅说,吃到的米饭还是热的。

合肥被当地人戏称为霸都,和江浙沪这些兄弟省份比起来,它算不上有多富裕,却足够真诚。

在上海疫情爆发期间,合肥多次支援上海。

4月10日下午,本土企业老乡鸡将600吨蔬菜分装在30辆冷链物流车上,从安徽合肥出发直达上海。

4月11日合肥文一集团组织近50名员工分装了包含胡萝卜、青菜、莴笋、花菜、大蒜等十余种蔬菜以及鸡蛋、水果等物资,合计2万斤火速发往上海。

合肥庐阳区前后组织两次合计50人的医疗队,前往上海闵行区进行了3万余人次的核酸采样。

除此之外,合肥启动了免费早餐工程,覆盖整个市区,1.2万名环卫工人按时吃上了早餐。

在自身抗疫的同时,不但想到了帮助兄弟城市,还将城市里最弱势群体的需求考虑在内,合肥不简单。

抗疫 如何才能不走样

说了这么多,在一场疫情反击战里,最应该关注的是什么呢?

我们认为,除了常规的物资保供、居民吃喝、配药看病和团购快递消杀,还有一件事不能忽略:

信息透明度

合肥政府选择相信群众,因为这是基本路线之一。

倾听群众的意见、了解群众的要求、集中群众的智慧,形成正确的理论和政策。

绝对不是说说而已。

既然选择相信居民,那么自然也会在必要时刻,及时准确地传达第一手信息,并且对不实信息进行辟谣。

不说官话、套话、空话是不可能的,可以做到的是把这些修饰性语言的占比压缩到最低,多说一些大实话。

上一次见到像合肥一样坦诚的城市,还是之前江苏句容的一封告居民书,截取一部分给大家看看:

恳请大家理解,无论何时何地,都是在一定约束条件下开展防控工作,无法做到人人时时处处满意。 我们已成立群众诉求专班,不间断收集特殊诉求,对于真正“急难愁盼”的问题,必会第一时间响应处置,确保不发生疫情次生灾害和悲剧; 我们将聚焦保障“足不出户”群众的生活,打通物资采购链、物流配送链,确保大家吃得饱、穿得暖; 我们会根据疫情形势变化,在上级和专家组的指导下,及时调整优化策略,确保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正确、准时、高效的信息传递,有助于大幅减缓居民的焦虑感,减少绝大部分次生灾害。

可惜的是,目前绝大部分城市的居委会、街道受制于各种条件,无法做到这一点。

如果做不到,那么请至少尊重一下当地居民的人格和智商,多多交流,把目前可以公开的信息尽可能多地传达到位。

最新看到的一则消息是,有网友质疑合肥其实并没有“说到做到”,防疫政策还是加码了。

根据媒体的报道,一位网友通过正常途径从杭州抵达合肥后,被告知合肥属于敏感地区,工作人员表示要么隔离7天+3天居家隔离,要么原路返回。

由于车票已经卖完,这位网友不得不自费入住隔离酒店。

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尽管杭州在官方定义上没有中高风险地区,却被合肥认定为“敏感地区”。

合肥政务热线随后给出的回答是:

敏感地区,就是指社会面发生疫情但没有及时划为中高风险地区的,然后被划为重点关注发生疫情地区。 根据最新政策,杭州抵达合肥需要3天居家隔离,并且三天两检,不用在酒店集中隔离了。

目前全国依旧处于疫情震荡波动期,各省市有自己的防疫专属政策,完全可以理解。

这种情况下往返流动人员自我保护的方法也很简单,在回去的当天问好政策,再启程出发。

当然,如果各城市能在一个统一的平台上,发布常见防疫问题的解答,那就再好不过了。

(免责声明:本文为叶檀财经据公开资料做出的客观分析,不构成投资建议,请勿以此作为投资依据。)

-- END --

叶檀财经微信矩阵号

声明:由叶檀财经运营并管理的微信公众号有且仅有叶檀财经、叶檀股市、叶檀楼市、叶檀股市学院、叶檀财富、叶檀放心保,上述六个账号,请用户认准上述微信账号。但凡与上述微信账号不一致的公众号均非叶檀财经注册,也并非由叶檀财经负责运营管理,叶檀财经对其任何行为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檀香们小心识别,谢谢!

作者:顾天杰编辑:苏苏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叶檀财经作品 | 尽情分享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