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河南的兄弟姐妹,河南省人民医院援沪医疗队是能啃硬骨头的援沪团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月15日,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上海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张文宏教授到上海杨浦区市东医院督导工作时,高度评价了河南省人民医院援沪医疗队的救治工作,点赞背后,是省医人日夜奋战的坚守。

5月7日,河南省人民医院援沪医疗队接管上海杨浦区市东医院九楼病区。

市东医院作为上海新冠定点收治医疗机构,在院患者有“老、小、孕、重”四大特点,由省医医疗队接管的九楼病区以收治确诊新冠的老年患者为主。病区设置床位50张,患者最多时接近60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于患者多、护理难度大、任务重,九楼病区被大家称为难啃的“硬骨头”。省医医疗队驻市东院区的147名队员,以敢打硬战的顽强作风,迎难而上,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

为什么是“硬骨头”?

病区护士长王燕平给出了一组数据:

65-80岁的患者有14人,80岁以上患者22人,100岁老人1人,失明2人、耳聋2人、失能卧床16人、心电监护3人,胃管2人、尿管1人,最多单日收治患者16人。卧床患者多、病情差异大,压伤、褥疮比例高,护理难度大;基础性疾病患者多、护理需求多,工作强度大;豫沪口音不同、残障患者多,沟通难度大。

“每天,我们要负责他们的抽血、就餐、核酸、化验、服药,监测各项生命体征,帮助更换垫巾、咳痰、翻身、擦拭等等。”护理组长刘艳玲说。三餐要“因人而备”,结合医生对患者的病情和诊断及营养科的专业建议:“糖尿病有专属饮食、高血压要低盐低脂、吞咽功能不好的老人要准备便于消化的流食……”

穿着防护服,老人看不到医护人员的神态、嘴型,在进行护理操作时,护士常常握着老人的手,对着耳朵慢慢讲、重复说,直到讲明白为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靳祖蕊护士为听障患者制作的手写沟通板

而对病区失明、耳聋的特殊患者,大家也自有妙招,通过书写、画图、感触、模仿等可视化、肢体化的语言,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沟通难题。

发现老人身旁没有亲属近邻、难与外界交流,负面情绪大的情况,张琳组长就安排组员找机会和老人多沟通,多互动;很多队员主动学说上海话,一声声热情的“阿公、阿婆”,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即将出院的患者,会出现害怕他人不认可、担忧传闻后遗症的情况,护理队员就主动做好延伸护理和健康宣教,帮助老人们尽快获得心理康复

从5月7日至今,由省医援沪医疗队接管的九楼病区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已累计收治患者103人,其中66人已先后康复出院。

5月15日下午14点,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上海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张文宏教授一行人到杨浦区市东医院督导工作。王燕平护士长及护理组长张莹向张文宏汇报了病区工作,得到称赞和认可。

张文宏表示,感谢河南兄弟姐妹们的辛苦付出,在援助上海的过程中,河南省人民医院援沪医疗队展现出了优秀的护理水平和高效的工作状态,是能啃“硬骨头”的援沪团队

来源:河南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