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中海油深圳分公司宣布,位于南海东部海域的我国首个深水气田群外输天然气突破500亿立方米,惠及广东、香港、澳门等地的10个城市、100余家大中型企业和8000多万人口,有效缓解了华南地区“缺油少气”的局面,助力广东省建设国内领先的清洁低碳、安全高效、智能创新的现代能源体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测算,500亿立方米天然气可替代燃煤约67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7100万吨、二氧化硫110万吨,相当于种植近7亿棵大树,绿色环保效益显著。

南海东部海域是我国重要的油气产区,现有在产油田38个、气田9个,是我国第七大、海上第二大油气田。2005年底,惠州21-1气田的天然气在珠海横琴登陆,拉开了广东省大规模利用天然气的序幕。2014年4月,我国首个深水气田荔湾3-1投产。此后,中国海油以荔湾3-1气田为核心,滚动开发周边深水天然气资源,流花34-2、番禺34-1、流花29-1等7个气田相继投产,彼此依托,串珠成链,形成了我国南海第一个深水气田群。近3年,南海东部油田的天然气年产量保持在60亿立方米以上,天然气在油气总产量的比例中超过1/3。

长期以来,南海东部油田坚持对外合作和自营发展并举,持续提升天然气供应能力,不断夯实能源保供“底气”。2021年,我国南海东、西部两大海域的气田群完成联网,实现多气源互补、安全保供的格局,“深海一号”超深水大气田所产的天然气在高栏终端登陆,为粤港澳大湾区注入新的绿色动力。

在去冬今春供暖季中,南海东部油田累计供应天然气近3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约21%,日外输气量屡创历史新高,最高时达到2608万立方米。高栏终端和横琴终端外输液态产品7300多车次、13船次,多项生产指标创新高。

当前,南海东部油田正持续加大深海天然气资源开发力度,努力寻找大中型天然气田,并积极推进油气生产智能化转型,建成我国首个海上气田生产操控一体化智能应用平台,实现气田“台风生产模式”常态化,努力打造管理现代化的绿色能源生产基地。

天然气上游产业的“气势如虹”,带动燃气发电、城市燃气、汽车加气、天然气管网等中下游产业不断延伸,一条完整的绿色低碳产业链初具规模,海上天然气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清洁能源供应主力军。

据悉,2021年广东省天然气消费量达364亿方,首次成为全国天然气消费第一大省。广东省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推动碳达峰、碳中和进程,到2025年天然气供应能力达800亿立方米。

作为华南地区最大的天然气资源供应商,中国海油天然气供应量约占广东省天然气消费量62%。其中海上天然气占比近三成。随着粤港澳大湾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等发展战略的实施,南海东部油田正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一步加大海上天然气勘探投入,推动海洋大型装备研发应用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天然气全产业链抗风险能力,进一步促进大湾区能源消费清洁化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南方+记者】刘倩

【实习生】杜洋乐然

【作者】 刘倩

绿动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