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包兴安

5月18日,财政部通报了8个隐性债务问责典型案例,旨在进一步严肃财经纪律,发挥警示教育作用,以儆效尤。

8个典型案例为:安徽省安庆市化债不实、新增隐性债务;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假借医院采购药品名义新增隐性债务;贵州省兴义市通过国有企业举债融资新增隐性债务;江西省贵溪市通过融资平台公司募集资金用于市政建设支出新增隐性债务;湖南省宁乡市新增隐性债务、化债不实;河南省孟州市借政府购买服务名义新增隐性债务;浙江省湖州市湖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通过占用国有企业资金方式新增隐性债务;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欠付公益性项目工程款新增隐性债务。

财政部表示,上述8个典型案例反映出一些地方和单位的领导干部政绩观存在偏差,纪律观念不严,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中存在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问题,严重影响了隐性债务风险防范化解工作成效。对相关责任人予以严肃问责,充分彰显了对隐性债务问题终身问责、倒查责任的坚强决心和坚定意志。各地方和各单位要从中深刻吸取教训,举一反三,引以为戒。

财政部表示,目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严峻复杂,党中央明确要求有效管控重点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各地方、各单位要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把防范化解隐性债务风险作为重要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持底线思维,落实工作责任,层层传导压力,强化日常监管,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妥善处置和化解隐性债务存量。财政部将切实履行财会监督职责,对新增隐性债务和化债不实等违法违规行为,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问责一起”,持续强化监管,有效防范化解隐性债务风险。

(编辑 田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