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穿越到80年代末的深圳,手里只有8000元,你能将它变为上亿资产么?

这不是什么天方夜谭,在那个年代,有个人就做到了。

他,就是有民间股神之称的林园。33年前靠借来的8000元入市,不到一年就赚了12万,到如今成了资产百亿的茅台股东。

他曾公开声称自己比马云还有钱,家里司机年收入2亿,保姆年收入更是在8亿以上,连股神巴菲特都不被他放在眼里。

许多有钱的大佬都很低调,林园却向来语不惊人死不休。他到底有多厉害,为何能如此狂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63年,林园出生在陕西汉中的一个杏林之家,父母都是当地人民医院的医生。

小时候林园调皮且不爱学习,但却有经商的天赋,对数字非常敏感。闲来无事的时候,他经常在医院附近摆摊卖茶水赚钱,很早就明白了供求关系决定价格这个道理。

依照子承父业的传统,从卫生学院毕业后,林园进了深圳红十字会医院。只是他原本就志不在此,再加上不适应昼夜倒班制,没干几年便打了退堂鼓。

从医院辞职后,林园去了深圳博物馆上班,收入稳定,工作清闲,是长辈们眼中的“铁饭碗”。但他却不满足于此,总想着要干一番事业。

1989年,中国股市本着“试得好就上、试不好就停”的理念建立试点。当时,全国老百姓都带着三分好奇、七分迟疑,打量并揣测着这个还在襁褓中的“婴儿”及其命运。

一位朋友告诉林园,股市是个“用钱生钱”的地方,想赚钱不妨去试试。从博物馆到交易所走路只要15分钟,林园没事就过去溜达一圈。

那会儿的交易所就跟菜市场似的,股票行情都写在黑板上,一有变化就把信息擦掉,再填上新走势。当时只发行了5只股票,交易量非常小,来来去去就那么几个股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观望了一段时间后,林园决定搏一把。他将从母亲那借来8000元,一股脑地全部投进了股市。

凭借两条路,林园完成了原始积累:

一是买了“深发展”,这只股票一路高歌猛进,让他赚了个盆钵满盈;

二是倒腾股票,深圳4家交易所股价不同,于是他每天来回倒卖,一天就能挣100多元。

到了1990年,8000元变成了12万。要知道,当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才903.4元。

“那时候股票是一个稀缺资源,你买了它就涨。当时我二十几岁,也是糊里糊涂的。”

那年引爆了第一波牛市狂潮,股市火到什么程度呢?有的村子集体凑钱派村长扛着蛇皮麻袋到深圳买股票;港澳台的资金也悄然流入;就连普陀山的僧人也筹集了20万去炒股。

有了资本后,他又将目光瞄向了原始股。彼时许多企业员工手里都有原始股,但却不懂其价值所在,只要给20%的蝇头小利就十分满足。

于是林园奔走于深圳、上海,溢价收购了大量“原野”、“锦新”等原始股。这些股票上市后均翻了十几倍,到1992年,他手里的股票市值已超过1000万,成了名副其实的千万富翁。

机遇来了,不是每个人都能抓得住。林园幸运地站在了股市的风口上,靠着敏锐的嗅觉把握住了时代脉搏。

股海沉浮,瞬息万变。有人一夜暴富,有人一夜爆仓。

股市里的钱赚多少倍也只是个数字,钱没到口袋里,终究是场虚幻。林园的厉害之处在于,每当熊市来临之时,他都能成功逃窜,落袋为安。

当时林园眼看市场陷入疯狂,便果断从股市抽身,转而回西安做起了房地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92年下半年,A股指数从1429点一度跌至386点。当时流传这样一句顺口溜:“1993年消灭大户,1994年消灭机构。”

躲过了这波熊市,林园并未放弃股市,只是伺机而动。1994年,眼看一波大牛市汹涌而来,他果断从房地产市场套现了1000万,再次一头地扎进了股海中。

此次归来,林园看准机会,重仓“深发展”与“四川长虹”两只股。此后的四年里,光长虹股价就暴涨了15倍:“股票持续上涨的时间只有5%,一定要清楚,赚钱要在牛市里赚的,该赚钱的时候就一定要赚够。”

然而深发展的前景却不容乐观,到1996年1月一度下跌至5.9元。即便如此,林园依旧是放长线钓大鱼:大盘正在好转,深发展作为金融股,有强大的政府背景和区域经济支撑,不会这样一直跌下去。

果然,到了当年4月深发展一路爬升到了12元,10月后更是暴涨到40元,单这只股票就让林园大赚了3000多万。

2001年,股市再度陷入疯狂。正如股神巴菲特所说:别人恐惧我贪婪,别人贪婪我恐惧。

眼看大量“韭菜”入场,林园再次从A股抽身,转而投向了港股市场。

当时他看中“宁沪高速”这只股,并调研了这条收费高速沿线几个城市的汽车保有量,觉得既然汽车的增长率都能在20%以上,那么收入业绩至少也能涨这么多。

林园的判断没错,买入三年后“宁沪高速”每年的复合增长高达39%,这波操作又让他稳赚三倍。

之所以能次次逃离熊市,林园给的理由很简单,他说自己的强项就是资产配置。

“我经历了大概三次熊市,三次熊市都出来了。”

“东方不亮西方亮。它能够把我现在的利润锁死。我想这个办法这么多年就没错过。”

在股市江湖,能做到大道至简,顺势而为的才是最终赢家。

对于选股,林园经常拿“红烧肉”来作比。在他看来,像红烧肉这样的经典菜式能够一直流传下来,是因为它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得到了人们的认可。

就如同那些值得信赖的老字号企业,产品质量过硬,定价能力强,毛利率高,往往是最能够产生大黑马的摇篮。

茅台正是这样一只股。林园曾去茅台镇做调研,在股东大会上,人人都举杯干了一杯茅台,林园平时不怎么喝酒,只喝了一小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时,茅台董事长前来敬酒,见林园酒杯里还有剩酒,端起来就要喝。林园见了赶忙阻止:“这酒是我喝剩下的。”茅台老总端起酒杯一口闷下:“好酒不能浪费。”

从这一点,林园见识到了茅台人对茅台骨子里的热爱,也更加坚定了他投资茅台的信心。

这只票成了他获利最多的一项投资。林园2003年大举买入茅台,2006年完成茅台建仓,一直持有至今。

在2021年的茅台股东大会上,他坦言自己已经持有茅台总股本的2%。

这是什么概念?据说林园在2006年资产已达20亿,80%的仓位都在茅台上,换算下来他持有茅台股票当前约值400亿元。

单靠茅台,林园就足以“躺赢”,创造了在股民中流传甚广的“林园神话”。

茅台缔造的神话绝非林园一个,只是能笑到最后的为数不多。投资人董宝珍买入茅台的时间比林园晚的多,当时茅台股价100多元。到了2018年茅台股价涨到了700元,他清仓了。

两年后,茅台从700涨到2100元,涨幅300%,他丢掉了最丰厚的一段收益。

林园之所以成为民间股神,是因为有长线持股的决心,有认真调研的精神,并且在牛股最牛时懂得全身而退。

“无论市场如何,认准自己确定能赚钱的股票,坚定地持有它就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但林园也有失手的时候。2007年,他开始做私募基金。所谓私募,是以非公开方式向特定投资者募集资金,然后以投资特定目标的证券基金。

刚发行第二年就赶上了大股灾,跌幅一度接近60%。之后几年时间里,林园投资旗下的基金都表现平平,直到2016年才迎来爆发。

到了2020年末,林园投资旗下的产品从3只增加到172只,且在全国私募基金排名中位列第一。

如今,业内对林园的评价两极分化:有人称他为“中国巴菲特”,也有人说他是“江湖骗子”。就林园的经历来看,他确实踩准了一些机遇。

纵横股海30多年,林园持股向来剑走偏锋,毫不忌讳对重仓的偏爱;在公众面前他从来口无遮拦,常常语出惊人。

在2021年8月的一次直播路演中,面对质疑,林园怒怼投资人:“我从来都只赚钱,你认可就买,不认可就不买,买了要拿三五年。亏钱了别和我说,我不会向你这样的穷人道歉。”

此话一出,众人哗然。代销机构分外后悔让其参与路演,直言“想找块豆腐撞死”。

有人拿他和股神巴菲特对比,林园十分不屑:“我不了解他,我去了解他干嘛?没看过巴菲特的书,我家里连书柜都没有。”

身为资产百亿的富豪,林园在北京、深圳、西安等地有多处房产。对大多数中国老百姓而言,房子是最大的资产了。

但这些却从未被他放在眼里:“谁还在乎房子那点钱啊,简直是胡扯,哈哈,房子能值几个钱?你也太小看我了,我从来不算这些资产。”——简直就是行走的“凡尔赛”。

有记者想跟林园聊聊人生观,不料他直言:“我没有人生观,我的人生观就是‘视金钱为皇帝’。”

但在生活中,林园却几乎不花钱:“我到哪都是别人请。”他自己经常10块钱打发一顿饭,但朋友请吃鲍鱼鱼翅,一桌就吃了一万多。

坐飞机,他只买打折机票;住宾馆,基金经理住的房间400多一晚,他却偏要在隔壁找一家200多一晚的。

“不是心疼钱,这是习惯,我就是要找最便宜的东西,找股票我也找最便宜的。”

林园的惊人之语不止于此。在一次采访中,记者问他最喜欢玩什么,林园直言不讳地说:“谈恋爱。”并透露每到一个地方他都会赶紧打电话约女孩。

“带女孩是不是会住的讲究些,比如不会选200的宾馆?”林园笑了,“带女孩就直接带家里。”

记者被雷得外焦里嫩:“很少看见你这样说话。”林园:“那是因为我说的他们都不愿意登。”

国内的顶级富豪们,多数行事低调、出言谨慎,很少见到如林园这般口无遮拦的。有相关领域的专家指出,园林不过是在吸引关注。

像他这样将自己的名字和公司名称、产品名称高度合一的打法,是“网红”价值最大化的高明之举。早已实现财富自由的林园,已成为了林园投资的一个招牌。

正所谓时势造英雄,其实从来就没有林园时代,只有属于那个时代的林园。

出身普通家庭的他,没有任何光环背景,却凭借自己的经验和知识,抓住了历史的机遇,在股市闯荡出一番天地。

培根曾言:“善于识别与把握时机是极为重要的。在一切大事业上,人在开始做事前要像千眼神那样察视时机,而在进行时要像千手神那样抓住时机。”

虽然道理人人都懂,但面对千载难逢的机遇时,许多人还是会选择犹豫逃避。其实人生中很多关键的转折都出现在不经意间,有时候一念之差,就会完全改变人生的方向。

哪怕最终的结果不尽如人意,也远比徘徊在场外更好。既然如此,我们为何不勇敢地进场,为人生努力拼搏,让自己无怨无悔呢?

-END-

作者:鹿野

编辑:柳叶叨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