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阿里裁员:N+3,这是真的吗?!
这几天已经有很多小伙伴在问我,阿里裁员,是不是N+3?这个我真的不知道?
目前脉脉、毕业群的三种言论:
1、脉脉很多人验证说是真的。
2、毕业群大部分认为是假的。
3、那些领了N+3的签署保密协议,不能对外说,否则要被追回。
但是另外一个有意思的新闻是:微软考虑到通货膨胀,给员工涨薪。
个中滋味,各自体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厂内人,重点谈谈大厂“毕业”的重灾区在哪里,或是哪个部门,何种业务。
1、小公司比大公司走的人更多
新闻上看到的都是阿里、腾讯、美团、字节等这些大厂的人员优化新闻,但事实上很多小公司走人更多,有的高达80%甚至关门。大厂走人比例虽然看着夸张,但考虑下其末位淘汰机制,只是比平时高了5%-10%而已。因此,规避风险应该还是在大厂。
2、大厂人员优化主要发生在业务、职能部门,而不是平台部门
这一点和我一开始的预想有些出入。理论上讲,业务部门帮公司赚钱,平台部门帮公司省钱,怎么能让前者走人呢?
这就要讲到这次裁员的目的——降本增效。业务部门虽然赚钱,但业务部门的工程团队除了支持主要业务,还会不自觉地发起一些“为了做而做”的事,比如沉淀工程平台,意欲发展为更通用的平台产品等。
而一个大厂的各个部门虽然有差别,但产出的工程平台其实大同小异。(比如用于不同业务的两个推荐系统,其实都是推荐系统,并不需要各立山头)。裁员时,这部分显然是首选。说白点,就是部门臃肿、人员冗杂,需要精简瘦身。
那么有没有例外?有。腾讯csig(云)由于去年的扩张主义导致成本过大,但增速过低,这种时候也会因为纠正错误的决策而优化人员。但不是此次的主流。
下面的这段文字是我认识的一个大厂业务线HR负责人有感而写,其实很多时候都是注定的,你我无力改变。
作为集团招聘条线负责人,公司业务发展情况,公司今年的整体调性在年初就已经有了苗头。
我清楚地记得,我在集团的年度经营分析会上,集团领导对2022年的业务增长幅度要求,并没有往年那么高;相反,在费用管控方面的要求,却比往常更多。
我清楚地记得,我在年初收集2022年的招聘需求时,各事业部和分子公司一改往日的积极踊跃,各种支支吾吾半天交不上来。
我还清楚地记得,我在年初提交2022年招聘费用预算时,集团人力总把我的方案放在一边,问我2021年的招聘费用还有多少没有结算,让我加快结算的进度。
当外部环境不如预期,公司内部为了维持运转,不能开源就只能节流。对很多公司来说,虽然外部市场不如预期,但是不能不开拓业务;虽然研发不一定能立刻产生效益,但是研发创新是企业能长期发展的动力源泉;而在人力成本方面就不一样了,尤其职能部门更是如此。人员优化,往往从职能部门开始。
3、 程序员会被“优化”吗?
当然会。这次人员优化最大的影响就是开始动程序员了。虽然我身边没有被优化的,但我确实听说有一些程序员中招了,这对于家庭压力大的还贷者是非常致命的。你所在的厂越小,作为程序员就会被优化的可能性越大。因为对于一些小厂来说,产品一旦开发完成,后劲不足时。程序员反而成为降本增效的首选,这时候你的活不多,但是工资成本真的不低。
一个人的人力成本有多高,有一个很直观的例子:假设员工薪酬为月薪10000元,那么企业支付的人工成本(含五险一金)为14410元,而员工到手的薪资只有7454元。如果还提供各种餐补、话补、交通补、房补、节假日等各种福利,提供工装、办公电脑等这个成本就更高了。
这就是为什么企业认为人工成本太高,而员工到手的薪酬却不高。
4、我们应该怎么做?
大环境低迷时期,最重要的就是苟着,别轻易跳槽。此时跳槽也并不是最合适的,出去你可能也要不到高价钱,白辛苦一场。小厂苟不如大厂苟,卷着苟不如躺平了苟。我们都知道,此时努力的边际效用是最低的(就如搜狐张朝阳所说,不要太努力,因为结果不一定好),好好锻炼身体,好好思考规划,多买一些保险,多储蓄是十分重要的。
回归到我本人这里,因为是业务线里面中台性质的部门,所以团队暂时没有人中招。市场热度也没有减退(猎头+某大厂HR依然疯狂的每周至少两个电话)。
希望各位保存好实力,祝大家都顺利地度过这一困难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