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湖镇村头村是惠城区去年重点打造的10个美丽乡村精品村之一。在建设过程中,难免会涉及规划、用地、清拆等问题,如何协调由此带来的矛盾纠纷?在汝湖镇党委的指导下,村头村以党建为引领,成立乡村振兴理事会,探索乡村治理新模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几棵果树,一池金鱼,各色花草,还有鸟儿在“唱歌”,村头村牛垅头(第五村民小组)村民理事会的牌子就立在这个没有围墙的院子里,这也是74岁村民孙国环的家。“没有围墙,没有隔阂,显得敞亮。”孙国环说,这也是理事会成立的初衷,“有事敞开来说。”

村民小组组长孙军权是理事会会长,孙国环担任顾问,发起人是党员、乡贤孙国如。孙国如党龄有10多年,在外经营生意多年,周末常回村里。“看到别人的家乡发展越来越好,我们村还是老样子,心里不是滋味。”孙国如说,“我想着成立一个理事会,把党员和乡贤的作用发挥起来,一起搞好我们的家园。”

“有了村民理事会,很多事情大家一起商议解决,有利于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是乡村治理的新探索。”村头村党支部书记孙艳武说,受牛垅头村民理事会的启发,村头村发动党员和乡贤力量成立了该村的乡村振兴理事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要是村里有个公园就好了。”理事会把村民的心声向上反映,得到镇里和村里的支持。去年,村头村以打造精品村为契机,结合该村优良的革命传统,准备建设一个红色文化公园。不过,公园规划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用地涉及13户村民。听说要让地,有的村民不太乐意。

孙艳武带领“两委”干部和各村小组组长一起,在村民理事会对此进行了讨论。孙国环在会上劝说:“我们现在都住上了楼房,把旧房子的地让出来建公园,大家受益,还能造福子孙后代。”他还表态:“我来带这个头。”局面一下子打开了,村民们一致同意无偿主动让出土地,全力协助村里的小公园尽快建成。如今,一块曾经杂草丛生、被抛荒已久的荒地,摇身一变3500平方米的“红色文化小公园”,成为村里的标志性建筑,也是村民们茶余饭后散步遛娃的好去处。

“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如何发挥理事会的作用?如何为村民做实事好事?如何打造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精品村?”孙艳武说,理事会成立以来召开集体会议10多次,这些议题都是大家关心和讨论的。

村头村以种植甜玉米为主,一年三造共1500余亩。眼下,400亩初造甜玉米正喜获丰收。“在乡村振兴理事会的建议下,我们陆续盘整300多亩撂荒地,由村合作社带动村民种植甜玉米,实现增收致富。”孙艳武给大家算了一笔账,通过村合作社选种、技术指导带动村民种植,每斤甜玉米批发价可以从1.2元提高到1.8元,亩产提升到2200斤,这样,村民收入提升将非常可观。

当前,村头村还在积极接洽来自深圳的农旅团队,打造集玉米采摘、农耕体验、越野摩托以及民宿为一体的乡村旅游。“项目预计年底落户,一期投资约3000万元。”孙艳武说。

【记者】卢慧

【通讯员】周文媚 邱思瑜

【作者】 卢慧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