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外太空不仅是追求真理和满足好奇心,也是我们人类发展的必经之路,因为我们需要扩大我们的生存空间,找到下一个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
还有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那就是寻找外星生命,并回答困扰人类几千年的生命起源问题。
抬头看夜空,在一个没有光污染的晴空万里的地方,我们可以看到天空中大约有6000颗星星,都是在银河系里用肉眼可以看到的。
它们离地球非常近,只有几光年,几十光年,几百光年,它们本质上是明亮的,蓝色的巨行星质量是太阳质量的几倍,是太阳质量的几十倍,蓝色的巨行星(红色的超级巨行星)离开了主序星阶段。
但是我们的银河系直径是10万光年,极其明亮的蓝巨星(如O级恒星和B级恒星)只占银河系恒星数量的5%,还有更多的恒星是肉眼看不见的。
如果把较暗的较远的恒星加起来,银河系包含大约2000亿颗恒星,每一颗恒星,就像我们的太阳一样,在聚变中燃烧其核心的燃料。
同时,这些恒星也是地球上最大的元素加工厂,其中含有大量的碳、氢元素以及其他一些重元素,因此被称为元素周期表中的重要成员。
更重要的是,碳、氢、氧这三种构成生命主体的元素,分别在宇宙中排名第四、第一、第三,所以宇宙中并不缺少任何构成生命的物质。
我们在银河系星云中发现了大量的化学分子:一氧化碳、水、甲醛、氨等,这不仅不缺乏元素,也不缺乏化学分子,即使是有机分子长链也是如此。
有机分子则是以氨基酸和嘌呤为基本单元组成的。
生命就像一个积木一样,在银河系中分布着许多围绕恒星运转的行星。 因此,我们可以想象如果有一个星球上有超过100颗卫星的话,那么这个地球就是一颗名副其实的太空之家了!当然,这并不是说,地球就没有任何可供人类居住的地方。 如果没有这些行星的话,那么恒星也就不可能存在了。
因此,科学家们一直认为,生命诞生在银河系的可能性非常高。
因此,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我们一直在努力接触外星生命,例如积极向外太空发送无线电信号,积极监听可能来自外太空的人造信号,以及发射探测器以寻找太阳系行星上可能存在的生命迹象。
尽管我们的位置至今没有任何发现,我们甚至没有发现任何外星生命的证据,但人类仍然相信我们不可能成为宇宙中的独角兽。
因为所有的理论都告诉我们地外生命是正常的,不,那是诡异的事情。
除了以这些方式寻找外星生命外,我们还空间望远镜,如退役的开普勒望远镜和正在为太阳系以外的行星运行的TISS望远镜。
地球质量大,大气环境好,是母恒星宜居带中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之一。 这将对未来人类探索太阳系及银河系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天文学家们在宇宙早期就开始寻找系外行星,并一直试图搜寻到适合生命生存的地方。直到上世纪90年代末。 近十几年来,科学家们已经找到了约4600颗系外行星作为他们的潜在居住地。
甚至在宜居带内还有一些行星可能比地球更适合居住和更有利于生命。
在去年10月发表在《太空生物学》杂志的一篇论文中:
科学家们重新定义了适合居住的行星的完美标准,并从已经发现的4600多颗系外行星中选出了24颗,所有24颗行星都被认为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一个或多个适合居住的宜居金标准,使它们比地球更好。
行星宜居是什么?
环绕行星运行的母恒星不是太阳那样的G级恒星,而是K级恒星,比太阳小一级,质量低至太阳质量的40%,太阳质量不超过一个。
母星的小质量对于生命的进化来说是完美的,因为恒星的生命与恒星的质量有关。像太阳这样的恒星有100亿年的寿命,但是地球上的生命进化到今天。人类的科学发展只有几百年,而太阳已经处于年中。
太阳和人类一样都是在10亿年前诞生的,地球上也没有火锅可以吃。
另一方面,K级恒星的寿命将大大提高,达到数百亿甚至数千亿年,为行星的进化和生命的进化留下更多的时间。
例如,MM级恒星的质量范围在太阳质量的8%到40%之间,可以持续数万亿年。但是,其宜居带的行星可能受到过多的辐射危害因为它们离母恒星太近,因此不利于生命的进化。
行星的寿命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比如50亿岁和80亿岁的行星,它们的核心温度很高,如果不加防护的话,可能会对地表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甚至引发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灾害,所以行星系统对陨石以及生命都有很大影响。
行星太老了,内核的冷却使它们失去了磁场的保护,就像现在没有了它们的火星是荒凉的一样。
行星表面温度平均比地球高2-3摄氏度,氧气浓度比地球高25%-30%,因为在生物多样性优于其他气候的地球雨林气候中,热带雨林气候更适合生命的生长和进化,植物更丰富,氧气浓度稍高一些,生命更有可能存活。
行星比地球大10%,质量是地球的1.5倍,可以提供比地球更大的生命。
最后一颗行星的卫星对行星上生命的演变也很重要,正如行星上的卫星给地球带来的潮汐节律是许多生命的环境一样,因此,一个行星质量为1%%至10%的卫星对行星来说会更好。
满足相同条件的行星是完美的生命家园,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命不仅更有可能出现,而且进化得更顺利、更长久。
科学家们筛选出的24颗行星没有一颗完全符合同样的标准,但它们的得分都比地球整体要高。
上图所示的24颗行星中,有一些被发现是最适合宜居地,它们不仅位于母恒星的宜居带,不仅有液态水,而且都比它们的年龄稍大,更适合居住。
我们知道,银河系内没有任何一个恒星能够满足生命生存所需要的温度和压力,因此行星的基数非常小。
我们也不能排除银河系中存在符合完美的黄金标准的宜居行星,更不用说在这些已经发现的宜居行星上存在生命,甚至智能生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