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中,曾经有一个故事被多次提到,韩信攻下了齐国,让刘邦封自己代理齐王,结果刘邦大怒,差点发兵攻打韩信。刘邦身边的张良和陈平踩了刘邦的脚,提示他注意仪态,不要让韩信的使者怀疑,刘邦才想到到暂时不能对韩信发怒,就给了韩信个代理齐王。天下平定之后,才跟韩信秋后算账。这件事出现在《史记》的《高祖本纪》、《留侯世家》、《陈丞相世家》、《淮阴侯列传》当中。

同一本史书把同一个事情说了四遍,二十四史中,只有这一次,可见司马迁对于张良、陈平精于算计也是印象深刻。相比较于汉初三杰中的萧何、韩信二人,一个负责国政,保证国家良好运转,前线粮道不绝;一个能指挥三军,战必胜,攻必取。张良、陈平最大的本事则是精于算计,能够为皇帝提供阴谋或者阳谋,这样的人,历史上把他们称作“谋士”。

张良、陈平这样的谋士,在楚汉争霸中不断的谋划、算计敌人项羽,然而既然是敌人,不论用什么阴谋都说的过去。只是对跟自己同在刘邦帐下的韩信、卢绾等人,也用了很多阴谋,在今天看来还是很阴险的。尤其是陈平,当刘邦死后,吕后当政,当这位女强人问陈平是否可以违背高祖刘邦定下来的“非刘姓不得为王”的约定时,陈平居然回答“可以”。吕后死后陈平立刻联合周勃灭掉了诸吕,其阴险可见一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连陈平自己临终的时候都说:我用的阴谋太多了,是道家所禁忌的,我的后代也会遭到连累。

然而400年后,当陈寿写《三国志》的时候,曾经评论一个人“算无遗策,经达权变,其亚良、平只亚欤!”三国时期被史家认为是仅次于张良、陈平的存在,这个人就是贾诩。《三国志·贾诩传》与二荀在同一篇当中,在程昱、郭嘉等人之前,仅仅位列于曹氏、夏侯氏宗亲之后。

二荀的才能主要体现在于协助曹操治理国家、稳定国家秩序、保障前线粮草不绝,是萧何一样的人物。然而正如裴松之在注释《三国志》时所说,贾诩虽然跟二人并列在一篇,然而擅长的却是阴谋,而且非常阴险。

贾诩最初在董卓女婿牛辅帐下工作,董卓死后,正是贾诩挑唆西凉兵杀回长安,而且打着为董卓报仇的名义去的。在《三国志·董卓传》中我们可以看到,贾诩的这一计策使得王允等汉朝内臣的光复行动再度遭到了失败,汉献帝彻底沦为傀儡。而贾诩的这一策略,对全天下的百姓甚至整个中国历史的影响都可以说绝非正面。为了个人的飞黄腾达,他的计策一度让长安大乱,百姓出现了人吃人的情况。

后来贾诩投靠张绣,张绣对待贾诩非常尊重,贾诩也为张绣出谋划策,击败过曹操的军队。不过后来发生了官渡之战,袁绍邀请张绣夹击曹操,但是贾诩非但没让张绣这么做,反而让张绣投靠了曹操。虽然说表面上看,贾诩所说的“曹弱袁强,必以我为重(《三国志·贾诩传》)”很有道理,但事实上,这里面却有极大的问题,那就是张绣与曹操是不共戴天的仇敌。

宛城之战,张绣本来已经投靠了曹操,结果因为自己的婶婶被曹操纳了,所以又听从贾诩计策重新造反,并且杀死了曹操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大将典韦等人。这是何等的不共戴天之仇,尤其是曹操长子曹昂,本来就是曹操的接班人,战乱中还把自己的战马让给曹操,曹操才得以逃命,晚年丧子乃人生之大悲痛,此仇焉能不报。

而贾诩却告诉张绣,认为曹操正在用人之际,为了自己的名声,不会为难张绣,让张绣在官渡之战时再次投靠曹操,还帮曹操北征乌桓。然而当时的曹操,刚刚为了保住“惜才”的名声放走了刘备,懊恼的劲头还没过,何况之前还有曹昂的血债,就算杀了张绣,天下英才也能够理解自己的所作所为,不会因此让自己产生嫉妒贤才的名声。

这样的背景下,贾诩居然建议张绣这个杀了曹操至亲的人去投降曹操。

果不其然,张绣投靠曹操之后,在随军征讨乌桓的路上,被逼死了。《魏略》称,曹丕对刚投降的张绣说“你逼死了我兄长,有何面目见人!”张绣果然自杀。事实上,我们简单的思索就可以知道,张绣绝对不可能是因为“没面目”而羞愧自杀的,何况宛城之变,曹操有错在先,只能是被人家给害死了。后来张绣的儿子张泉,也因为卷入谋反而被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时候,建议张绣投降的贾诩又在哪呢?张绣刚投降,贾诩就被曹操任命为执金吾(yu,四声),这个职位相当于清代的九门提督,甚至权力还大,负责主管中军以及京城防务,深得曹操信任,地位非常较高。汉代的时候有一句话“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讲的就是执金吾这个职位的受欢迎程度,要知道阴丽华乃是光武帝刘秀的妻子。

贾诩到了曹操阵营之后,不与同事们来往,明哲自保,打消曹操的疑虑,同时还为曹丕最终夺取继承权立下了汗马功劳。到了曹丕称帝的时候,贾诩位极人臣,被任命为太尉。最终贾诩活到77岁,生前身后得到的待遇是跟随曹操时期的非宗亲大臣中最高的。然而,身为谋士,连自己的主公张绣都能出卖,也不能不说贾诩的阴险是超过了他的前辈张良、陈平的,只是可怜了长安百姓、曹昂、典韦和张绣。

感谢阅读,点个关注再走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