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在历史长河中只不过是弹指一瞬,但对于一个正在爬坡过砍、滚石上山的城市而言,却有着更重的分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资料图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东营应对严峻挑战、经受众多考验的五年。面对区域激烈竞争、稳定经济增长、产业转型升级的压力,东营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锚定发展目标,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解决问题,奋力攻坚克难,牢牢把握住经济工作主动权——

五年来,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5.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3.9%,规上工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8.9%。9家企业入围中国企业500强,13家企业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15家企业入围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综合经济竞争力跃居全国百强城市第47位。

用新发展理念引领航向,经济实力再上新台阶

因油而生、因油而建、因油而兴,东营这座新型工业化城市,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中构建了与石油相辅相成的工业体系,培育了一大批规模较大、综合实力较强的骨干企业。与此同时,东营既有的资源型、重化工产业结构,产业层次低、质量效益差、污染排放重等问题也接踵而来,成为高质量发展之路上的“拦路虎”。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新变化。

发展阶段发生变化,发展理念当然要随之改变。

以新发展理念为统领,立足发展“四新”经济,着眼形成现代产业体系,东营锚定“走在前列、全面开创”“三个走在前”总遵循、总定位、总航标,完善新时代高水平现代化强市建设的目标任务、思路举措,坚持创新驱动,顶格谋划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培育壮大新动能,奏响转型发展“变奏曲”。

理念清晰、方法正确,就能克服困难、化危为机。

资料图

五年来,东营经济年均增长5.4%,2021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3441.7亿元,人均生产总值位居全国前列,经济综合竞争力跃居全国百强城市第47位。

五年来,东营着力构建具有东营特色和持续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烯烃芳烃、高端石油装备、橡胶轮胎、功能陶瓷材料产业入选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化工产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首次超过炼油行业,成为拉动工业增长的第一动力。

五年来,东营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快速成长,新材料产业产值连续三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五年来,东营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一产业一平台”创新格局基本形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提高到39.8%,创新能力指数居国家创新型城市地级市第23位。

五年来,东营综合交通、现代物流、能源保障、水务、新基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速,津潍高铁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动能不断增强。

延续稳中向好、进中提质发展态势,按照“五个牢牢把握”“四个高”工作总要求,今年一季度,东营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总体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排名位居全省中上游,实现“开门稳”“开门红”。

善于在困中破局,传统产业“有中生新”,新兴产业由“势”到“实”

“自从新上了生产过程和管控系统以及安全生产系统,厂区生产管理发生了非常大的改观。”在位于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山东东昌精细化工科技有限公司中控室里,厂长杨飞飞指着几块可视化生产流程屏幕介绍,“没有安装这套系统之前,生产物料填入有人工参与,生产监控需要人工巡检、人工数据录入。应用之后,设备自动化程度提升,产线人员组织得到极大优化。”东昌公司成立于2001年,主要产品为提高汽油辛烷值的抗爆剂。多年的发展让他们意识到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去年以来投入千万元进行技术改造。

东营的比较优势在工业,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在工业。在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中,东营着力破解产业大而不优、大而不强的问题,从2020年起连续3年每年设立3亿元专项资金扶持企业技改,推动制造方式由传统型向智能型转变。两年来,分四批签约扶持技术改造项目219个,扶持资金6.93亿元,撬动社会投资136.66亿元。得益于高水平技术改造,2020年东营扭转连续3年技改投资下降的局面。2021年制造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1.2%,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3.2个百分点,列全省第八。今年一季度制造业技改投资增幅54.7%,列全省第二。

这是东营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的一个生动表现。准确把握坚决淘汰落后动能,坚决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坚决培育壮大新动能的“三个坚决”要求,东营善于在困中破局,破旧立新,传统产业“有中生新”,转出新活力,新兴产业由“势”到“实”,快速崛起。

对于落后产能,东营态度非常坚决,该淘汰的淘汰,该关停的关停,严控“两高”,在企业数量上继续做减法、在发展质量效益上持续做加法,依法依规倒逼落后产能加速退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资料图

对于优势产业,东营发力主攻链条经济,全面落实“链长制”,培育更多“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加快构建具有竞争力的高质量、链群化、开放型现代化产业体系。

以石化产业为例,东营在坚决淘汰落后低效炼化产能的基础上,聚焦芳烃、烯烃两大产业链,集中力量攻坚制约产业链向下延伸的关键项目。作为全省高端化工产业“PX—PTA—聚酯”产业链唯一“链主”企业,威联化学250万吨/年PTA项目,正有效延链补链区内芳烃产业链条,加快推动全区乃至全市石化产业由“单打独斗”到“全产业链一体化协同发展”的华丽转变。

重塑一个传统工业大市的经济结构,不仅要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发展,更需拥抱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

抓住国家大力发展风电产业的重大机遇,4月16日,山东海上风电、海上光伏暨东营海上风电装备产业园集中开工。以产业带链条,集风电装备研发制造、检测认证、智慧管控和出运于一体、“档次高、品种全、链条长、辐射广”的高端风电装备产业集群呼之欲出,将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新材料、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新兴产业发展路径更加明晰,沿着链条化发展路径,做大做强骨干企业,以创新研发提升竞争力,加快形成规模优势、集群效应,形成一批各具特色、优势互补、机构合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引擎。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过去五年,东营经济发展的内生变化,归根到底是坚守新发展理念,以改革的方式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增长潜力不断释放。

筑牢创新底座,提升服务效能,充分激发高质量发展动力活力

去年3月,国家级稀土催化研究院研发基地正式启用,稀土催化产业园全面开园。这个落户于东营的国家级稀土催化研究院是国内唯一一家稀土催化领域国家级研究机构,将在机动车尾气净化等方面重点布局,解决我国稀土催化材料技术在行业应用中诸多“卡脖子”难题。

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不仅可以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动力支撑,而且可以为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供创新供给支持。要看到,坚持科技创新,就是要从强化基础研究、加强应用基础研究等方面入手,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

深刻认识到自己的短板弱项,东营以更大力度强化科技研发创新,突出重大创新平台培育,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加大力度引育高层次创新人才,充分激发高质量发展动力活力。

资料图

五年来,东营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建成国家级稀土催化研究院等高能级平台,新增国家级领军人才12人、省级人才145人,创新能力指数居国家创新型城市地级市第23位。接下来,东营将全面提高创新驱动发展水平,推动科技研发、人才引育、产业生态等各方面创新,抓好石化、橡胶轮胎、新材料、石油装备等领域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运营,深入实施企业研发能力提升计划,实施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计划等,建设更高水平的国家创新型城市。

“项目服务真心没的说,帮助我们解决用地、用能、用水、环保排放等需求,制定申报省重点项目表,使得项目可以顺利推进。”山东石大胜华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说。石大胜华是全球唯一能够同时提供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溶剂、溶质、添加剂产品的全产业链公司,为了帮助企业解决各项要素保障,垦利区通过登门服务、定向交流等方式帮助解决8个新上项目能耗缺口,为企业年产30万吨电解液、年产5万吨碳酸甲乙酯、年产5万吨湿电子项目制定中期申报省重点项目路线图、计划表,全力争取来自省里的高能级要素支持。

向改革要动力、要活力、要竞争力,是东营推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金钥匙”。

五年来,东营纵深推进改革攻坚,扎实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攻坚,新增国家和省级改革试点341项。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一窗受理、一次办好、一网通办”,实现建设项目审批立项、施工许可全程电子化。推出企业、个人高频政务服务事项极简办、集成办、全域办,“政务晓屋”实现与9省20市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东营还将以更高标准优化营商环境,增强企业和群众获得感。

资料图

五年砥砺奋进,东营高质量发展翻开新的篇章。当宏伟的蓝图展开,当闪亮的梦想召唤,东营将继续以风雨无阻的心态、风雨兼程的状态,迎难而上、笃行不怠,走好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