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活中会经常遇到这样的事情:

丈夫在单位被领导骂了,心情很不好。

回家就开始抱怨妻子,为什么饭做得这么难吃。

妻子看到孩子在沙发上蹿下跳,又把孩子臭骂了一顿。

孩子回到学校,憋着一肚子气和同学打架,老师又叫来了他的父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就是著名的“踢猫效应”——我们常常会选择和那些低于自己、或比自己弱小的对象发泄情绪,以此来获得自身的优越感,从而使坏情绪不断传染,导致了恶性循环。

丈夫之所以不敢跟领导发火,是因为领导的社会地位高;

妻子之所以不敢和丈夫发火,是因为他是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

孩子之所以不敢和妻子发火,是因为母亲的家庭地位比自己高.......

当你面对一个德高望重、或是身份等级高于自己的人时,潜意识会主动地帮你规范自己的行为,克制自己想要爆发的情绪。

并且,会向你的大脑传递出这样一个信号“这个人不好惹,你小子还是放尊重点吧!”

但你的情绪并没有得到释放,随即就会把坏情绪转移到那些“较为安全”的对象,例如父母、伴侣和子女,从而来舒缓自己的焦虑情绪。

当你发脾气时,潜意识里是安全的,你会自然而然地觉得“就算自己再歇斯底里,这个人也不会离开我的,放心吵!”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人性本身就是趋利避害的,我们之所以总对亲近的人发脾气,是因为风险识别板块早就帮我们预估好了——我们不会承担过多的后果和代价。

王小波也曾经说过“人一切的痛苦,其本质上都是对自身无能的狂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总是不愿意承认自己的无能,所以把一切的原因,都愿意归结于外界的不如意。

事业上不顺心的男人,有时并不会反思自己的懒惰,反而会埋怨妻子的不贤惠;

家庭里不如意的女人,有时也不会反思自己的焦虑,反而会埋怨丈夫的不顾家;

学业上不上心的孩子,有时更不会反思自己的不用功,反而会抱怨自己的家境不如别人.....

当我们把一切的原因归咎于外界,把情绪迁怒与亲近的人,内心就会油然而生一种畸形的满足感,掩盖掉的是自己的无能和懦弱,夸张化了外界对于自己成功的影响。

人在这个世界上,总是想获得别人的认可和关注,但自己并没有拿得出的成绩引起别人的注意,所以能选择的最直接、最廉价的方式——就是用怒火吸引别人的注意。

去看看那些德高望重,真正在某些行业做到佼佼者的人,这些人特别能控制的自己情绪,同时也知道——哪些人是我该要发火的对象,哪些是需要我去保护的。

这些人在外雷厉风行,但在家里,对父母永远是孝顺的,对伴侣永远是温柔的,对孩子永远是有耐心的。

破局的最好办法,其实是让自己获得成功,但获得成功的必备技能,就是先学会和那个懦弱的自己抗争,压制住内心的恶魔,把温柔善良的一面,留给那些真正需要自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