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袤的雪山、无垠的草地、空荡荡的粮食袋、未可知的毒虫、随时将出现的敌人、嘴边残留的野草野菜……

这不是用尽夸张手法的荒野求生,这是万里长征的真实境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长征钢笔画(源自网络)

毛主席说: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而告终的一场成功的战略转移,是扭转形式的伟大奇迹。

在这场涉及生死的严峻战役之中,红军战士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奇迹,陶万荣也是其中一员。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黄毛丫头,却让毛主席和朱老总惦念了多年,甚至在途径沈阳的时候,还指明要吃她做的饭。

陶万荣

这又是怎么一回事?陶万荣与毛主席和朱老总之间,又发生过怎样的故事?

转移,为了革命的胜利

1933年9月蒋介石集中了五十万的兵力炮火,对中央苏区发动了第五次“围剿”,意图通过堡垒推进、步步为营的政策,对中央红军发动进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蒋介石

面对敌人的猛烈炮火,面对人数不到十万的中央红军,敌我的力量悬殊已是不争的事实,为了粉碎敌人的行动,为了重开革命的局面,中共中央做出了率领红军撤离中央苏区的决定。

这是时局之下的一步险棋,但是红军虽然身处逆境,却始终站在挽救民族危亡的一线,不过这项决策执行起来亦是有着百般的艰难。

1934年10月开始,中央红军就开始进行了战略转移,但是有限的粮食储蓄、敌人不断的进攻炮火以及恶劣的征途险境都成了长征路上的一个个难关。

长征画作(源自网络)

为了果腹,战士们吃完了皮带皮鞋,但是饥饿造成的死亡威胁却始终萦绕在长征战士的心头。

看着一个个形同枯槁的红军战士,贺龙元帅做出了一个决定:杀战马。

众所周知,贺龙元帅是一个爱马狂,他的战马也曾多次救他于危难之中,但是只因“不能眼睁睁地看着活人被饿死”,贺龙元帅还是毫不犹豫的牺牲自己的战马,将所得的马肉尽可能多的分到红军战士的手中。

贺龙元帅

幸运的是,中央红军用两年的长征在这场“腹背受敌”的战役中,夺得了胜利,不仅成功走完了二万五千里的长征之路,还实现了北上抗日、摆脱敌人“围剿”的战略目标。

也是在长征之中,陶万荣与毛主席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

陶万荣出生在1916年5月1日的麻城,在她仅有十三岁的时候,长期遭受革命气息熏陶的陶万荣就自愿加入了革命队伍,成为了当地儿童团的一员。

儿童团的队伍里都是和陶万荣岁数相近的孩子,但是年幼的他们却有着和成年人一样伟大的理想抱负,甘愿为中国的革命事业贡献自己的一切。

陶万荣亦是如此。

在这种信念的支撑之下,1930年,14岁的陶万荣就因在儿童团中的突出表现被调至少共麻城县的县委工作,并在该年的秋收季节正式进入了红四方面军的无线电培训班。

陶万荣

在训练班的时候,陶万荣保持着高度认真的求学姿态,也正是如此,表现不俗的她才能在1933年成立的妇女独立营中担任营长一职。

而这一年,陶万荣只有17岁。

纷扬的战火不会顾17岁的妙龄,它只会如迅猛的野兽,肆意地侵吞一切。

但是,陶万荣却丝毫不怯。

她曾在妇女营成立不久的时候,就在人数寡不敌众的劣势之下不伤一兵一卒地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她也曾在1934年的3月,带领1000多名的女战士在纷飞的炮火之中,与主力红军默契配合作战,并且还及时的护送伤病员下山。

运送伤员的女兵(图源网络)

担任人体武器弹药运输官的也是这上千名的女战士,而时任团长的正是陶万荣。

秦基伟说陶万荣是“不知天高地厚的假小子”,徐向前说“她是我们这里有名的黄毛丫头”毛主席说“你是一位谋胆兼备的英雄”,朱老总却说“你能不能顾及一下自己的身体”。

秦基伟

陶万荣在革命中究竟做了些什么竟使得多位人物对其连连赞叹,就连毛主席在见过之后巡视沈阳的时候,也点名要吃她做的菜

“挑剔”的主席

“主席,午饭的时间到了,中午您想吃点什么?我安排手下的人好准备。”

1957年8月,沈阳军区司令对着在军区巡视的主席说道,众人皆知的是,毛主席一向平易近人,生活上也是种保持着勤俭的作风,但是这一次,毛主席却做出了一个“反常”的举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左)

我听说黄毛丫头也在沈阳,你能否派人把她请来,我想吃她做的饭。”

面对主席这个特殊的请求,军区司令却是满腹疑问,“主席,这个黄毛丫头是谁,烦请你告知一下名字?”

对着一头雾水的军区司令,毛主席的警卫员在耳边缓缓说出了陶万荣的名字,这一下,军区司令立马就了解了,着人去请了她过来。

“你说什么,主席来沈阳了,指明要吃我做的菜?”陶万荣激动地说着,但脚下的步子却没有丝毫的耽搁,很快就到了毛主席所在的地点,并精心烹制了一桌家常菜。

陶万荣(一排中间)

见面的时候,两人的心中都是止不住的激动,毛主席拿起桌上的筷子,品尝了之后说出的一句“就是记忆中的那个味”,更是将思绪拉进了那段并肩作战的峥嵘岁月。

1935年6月,毛主席在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的会师庆功上,第一次见到了陶万荣,不过彼时的两人一人是在台下的观众,一人却是毫不羞涩在庆祝大会上高声歌唱的表演者。

会师(图源网络)

“万岁,万岁,我们的会合;轰动全球、全中国……”

激昂的情绪让台上台下的所有人都是热血沸腾,征途的经历的危险在这一刻都被安慰。

所有人的心中都只剩一个念头:只要革命的最终能够取得胜利,付出的所有一切都是值得。

毛主席也被这种激昂的情绪所感染,在徐向前的口中他得知了台上的表演者正是陶万荣,是部队里出了名的黄毛丫头,不仅歌声优越,还是打仗的一把好手。

徐向前

1934年3月,为了完成协同作战的目标,中央红军集结了各地转移到中心区的妇女干部,在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的长赤镇组建了一个妇女独立团,担任团长的正是陶万荣。

这支上千名的军队是红军的一柄利器,而管理着四营千余名战士的陶万荣却在1935年的5月不伤一卒缴获了川军田颂尧一整个营的兵力。

田颂尧

一时之间,“一连娘子军缴一营白匪枪”的捷报传遍了整个川陕苏区,红军战士们都在感慨娘子军骁勇善战。

那么,陶万荣是怎样做到的呢?

实际上,这场战役开始之时也是相当的惊险。

为了保障反攻战的顺利进行,粮食的储备就必须保证到位,而承担运送粮食的正是独立营。

图片源自网络

半夜的时候,妇女营运送粮草的队伍在途经通江县北面的鹰龙山时,负责探路的侦查员却发现了敌军一个营的部队。

敌人所持的是枪支炸弹,而负责运送粮草的妇女团所有的却大多都是利刃长矛,锋利的刀尖比不过敌人的猛烈炮火,因此在这场战役中,为了粮草的万无一失,她们只能选择智取。

因此,她们轻手轻脚地在夜色之中躲进了茂密的丛林,准备伺机而动。

而从前线退下来的田颂尧军队已是精疲力竭,满心满意想着的只有放松。

这让陶万荣一行人看到了机会,在敌人彻底卸下防备准备就地安枕的时候,她们突然从丛林中闪出,高声呐喊“缴枪不杀、红军优待俘虏”的口号,在白匪魂飞魄散之际,缴获了他们的武器装备,并且顺利完成了组织交代的运送粮草的任务。

图片源自网络

长征中的“炊事兵”

听闻陶万荣的故事,毛主席对这位巾帼不让须眉的女战士心中多了一层钦佩。

但是在万里长征的过程之中,朱老总内心在赞叹陶万荣勇敢的同时,却对这个姑娘多了一抹心疼。

朱老总

在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顺利会师之后,陶万荣便和大部队一起正式加入了长征的大军。

为了尽可能的让同行的战士吃上一顿熟食,陶万荣总是想方设法的将野菜烹制出新花样。

图片源自网络

但是有一天,陶万荣却突然间病倒了。

恶劣的条件再辅以有限的医疗用品,兵来如山倒的陶万荣觉得自己必死无疑,但是朱老总却命康克清将药材细心的煮好,一勺一勺的喂到陶万荣的口中,这才将她从死神的手中拉回。

康克清

朱老总的恩情,陶万荣铭记在心,但是她知道千言万语的感谢,都不如真真切切的行动,因此,痊愈之后的她在长征的路上总是热切的搀扶着红军士兵,与他们一起携手并进。

红军战士间的守望相助是推动长征成功的助力剂,但是这种浓厚的战友情却并未因为征途的胜利而就此止步,而是延续到了日后的生活。

图片源自网络

毛主席和朱老总会在路过沈阳的时候特意去探望陶万荣,陶万荣在自己的职位之上也始终是尽职尽责,为新中国的发展效尽自己的犬马之劳。

在新中国成立后自1950年至1966年的16年时间里,陶万荣先后担任过多个重要职务,但是无论在哪一个岗位,她却始终恪守本分,不忘初心,尽职尽责的人民服务。

1995年12月30日,79岁的陶万荣在大连病逝,结束了自己的峥嵘一生。

但是在自己生命弥留之际的1993年,陶万荣却强忍剧烈的病痛,在世界上留下了她最后一段铿锵文字:

“回顾几十年,我想,我们这些人算不上虚度年华,几十年的战斗生活中,我们为热爱的党和国家做到了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我们对得起历史,也对得起将来”。

陶万荣字迹

是的,在中国革命的发展史上,陶万荣却是留下了属于自己的一笔浓墨重彩,她的家乡麻城也是中国著名的红色文化教育基地,是闻名全国的革命老区。

走出的革命战士中就包括在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的许世友

许世友

1906年2月2日,许世友出生在湖北省麻城县(今河南省新县许洼)的一户贫困农民家庭,在他八岁的时候,父母为了他能在动荡的时局之中能有一身保护自己的本领,便把他送到了嵩山少林寺习武。

八年之后,许世友离开了少林寺开始在社会闯荡,拥有一身本领的他在1926年的9月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自1928年起就开始参加革命斗争。

精湛的武艺再加上满腔赤忱的爱国之情让许世友在战斗之中倾尽全力,也多次在战争之中吹响了胜利的号角。

图片源自网络

在抗日战争爆发之后,许世友主动请缨奔赴前线,不仅扭转了胶东战场抗日的被动局面,还指挥部队解放了烟台市和平度县。

毛主席说“许世友位了不起的战将,打红了胶东半边天”,小平同志也说“许世友60年的戎马生涯中,是百死一生,更是战功赫赫”。

小平同志

1985年10月22日,80岁的许世友离世,尊重许世友生前提出与母亲土葬在一起的请求,同年的11月9日,他的遗体在故乡入土为安。

但在这件事情上,许世友却是个例外。

因为在20世纪五十年代,毛主席带头签下了同意火葬的大字报,一众中央领导也随之签下了自己的名字,但是许世友却提出想魂归故里,安眠在母亲的身边,聊尽生前未能达愿的孝心。

毛主席同意了许世友的请求,红军战士是中国的人民,但也是父母的儿女,为中国尽忠,在父母面前尽孝,这是儿女的本分,

毛主席

陶万荣和许世友都是麻城市走出的红军战士,而麻城也因丰富的红色资源及高达144处的红色遗址成为了闻名全国的红色革命老区。

在中国革命的发展史上,涌现出了一众的爱国之士,他们在国家大义之前把个人的生死抛之脑后,在和同胞的守望相助之中,不计较个人的得失,选择了顾全大局。

图片源自网络

感恩一众革命者的付出,新中国的发展才能蒸蒸日上,新中国的人民才摆脱了往昔不安的生活,有了稳定的住所,也可以在自己的岗位各司其职为中国新阶段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感恩先辈,精神永存,吾辈定会紧握时代交接棒,在瑰丽画卷上谱写中国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