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汭琦,网约车行业资深从业者

一、现行网约车平台运营模式介绍

1、牌照(地牌)

在之前的文章里我对平台的获牌照模式做过简单获取方式的介绍,在这里简要回顾一下:

I类平台:牌照自己拿,全自营,投车,投运营团队,对当地市场相当熟悉,订单高完单率也高;

II类平台:收加盟费或保证金,你办证,你运营,自负盈亏,全国范围经营;

III类平台:收加盟费,你办证,你运营,你干啥我不管,区域性较强;

IV类平台:就一张国牌,找III类平台借牌,找DP公司运营,抽水我抽,运营不管,不办地牌。

2、订单流量的获取

可以分为两类:A、自有流量+聚合流量;B、纯聚合流量。我们就简单来说说这两类的区别:

A、自有流量+聚合流量:公司有技术团队,自有APP,系统以标准的API接口接入更多的流量平台获取更多的订单流量。例:甲出行平台有自己的APP,不但接入了高德聚合、百度聚合、滴滴聚合和其它OTA平台,接入的越多订单出就越多。这类平台主要以滴滴、享道、曹操、阳光等为主。

B、纯聚合流量:公司没有技术团队,APP是SAAS平台帮助生成的。这类平台的订单来源比较单一,完全依赖于聚合平台,同理你平台的订单流量多少取决于聚合平台给你放多少。

就以上流量模式各有利弊,通俗的讲就是实力大的公司有自己技术团队,可以接入更多的平台,当然所支出的成本也会更多(毕竟技术人员及运维的成本都很高);而实力一般或者不想投入的就用SAAS模式,可以有效的节省技术及运维人员的成本,流量也相对于少很多。

3、网约车平台的“运营模式”(玩法)

探讨这个问题前我觉得首先要定义网约车的“运营”工作职责是什么?(系统运营?数据运营?用户运营?策略运营?运力运营?运营专员?运营主管?运营总?那到底什么才是网约车的运营?因为我接触过很多平台BOSS、VP和人事总,他们会问:你对运营是如何理解的?说实话这“运营”意义太宽泛。我和某大厂人事总做过一次关于“运营”的探讨,他说10家公司对“运营”概念的理解就会有11种,家家不同,这取决于这家公司的目标或对行业的理解,或者他们想做什么?

话题回归,就目前网约车的运营模式到底是啥?这也取决于这家平台公司要做什么?目的是什么?要做成什么样?所以你问我啥是“运营”?我想无非就以下2种模式:

A、 少投钱、用SAAS、拿国牌、招代理、抽流水;

B、 拿国牌、有团队(技术)、自运营、布全国。

具体你们哪个平台属于什么模式大家自行对号入座吧。

4、网约车平台与租赁公司\服务商\代理商之间的矛盾

谈到这个话题我们要先明确平台的“地牌”是谁拿的?是平台自己办的?还是代理商办的?还是平台出钱让代理商办的?那有人会问这有什么关系呢?地牌不都属于平台吗?怎么还属于其它人或公司?我只能说这中间关系大了,这关系到平台的发展、策略、方向等等。

接下来我们就一一分析这种几拿牌的利弊:

A类平台:这类平台实力都比较强(比如滴滴、T3、曹操、享道等)几乎不存在矛盾,因为地牌是平台自己拿的,服务商只负责运力就可以了,当然这种情况平台不可能只找你一个运力公司会多找几个CP或DP公司,服务商有考核指标,你行你就上,不行就取消你这也没什么怨言,凭本事吃饭嘛。

B类平台:这类平台数量就比较多了(也就不在这里说名字了),多以招代理为主,由服务商拿地牌,平台只负责提供申报材料和成立分公司,所有的线下场地、人员、办公、检查、公关等等都由服务商承担(这其中有收加盟费的,有不收的,现在是想收,收不上来啊!),而这类平台为了获得更多的地牌,在签属代理合同时,多数会采用独家合作的形式,就是服务商做为该地区唯一的代理商,而这种模式又为后续平台的发展埋下了“矛盾冲突”的种子。因为这类代理商在当地是有一定关系的,但对于网约车的运营、市场动作都不是很清晰。后期平台方面又不断的要求在当地招多少司机、拉新运力、完成多少订单,平台方面又不能给予更多实际“运营”上的支持(因为很多平台他们也不懂,招了一批“伪高管”),所以在平台不断的要求下,服务商开始蛮干、瞎干、咋错咋干、越错越干,年底不算帐还好,一算帐亏得一塌糊涂,这时矛盾越来越严重,服务商和平台对骂的,平台说服务商能力不行,服务商说平台没有按合作给予支持政策,开始打官司的现像发现越来越多。平台如果要增加新的运力公司,原服务商不同意,你平台啥也干不了,平台干了就是违反协议,实在不行服务商就找关系把你地牌注销了,开始恶性循环。

C类平台:当前两种获牌模式的优劣开始显现后,稍微有点实力或者想往好的方向发展的平台开始采用新的模式,就是服务商办地牌,我平台给补贴。说白了谁出钱谁老大,服务商只跑腿,这样有效的避免了后续问题的产生。

5、网约车平台到底赚不赚钱?

有些人会说,不赚钱怎么可能?不赚钱谁干?你的这个问题一点意义都没有。那我们下面就来说说讨论这个问题意义在哪里?

首先我个人认为这很关键,因为不赚钱的事没人做,就算做了也不会长久,就算硬扛硬做也会存在着一定风险,也关系着各平台之间的竞争以及对服务商支持的力度、服务周期、司机的重视成度。何况现在受大经济环境的影响,想靠资本来给你平台投资、续命的事应该不会再有了(你平台本身自我造血能力不足这时又把输血管拔了你还能挺多久?)。各位看官又会问那平台现在靠什么赚钱?能赚多少?赢利点在哪?我只能说除了那些有“资产”的平台外,绝大多数网约车平台都是靠抽司机的流水和融资生存。那看官您又说“轻资产”运营多好?又能挣钱,但支出成本是多少?今天我们就来简单的来算算帐(为了避免误会,在这里我只做举例,后期我会有专门针对平台核算的介绍)。

BJ市以乘客支付100元为例:B类平台SAAS模式、平台对司机抽取25%(25%总抽成—9%聚合流量平台+5%SAAS技术平台+5%服务商+约4%平台税=2%结余)*该城市日流水=单日平台利润,刨去各类活动“免抽佣、强制共补等等,10000单/日完单*30元均单*2%结余≈6000元/天/城市,你一定会认为相当可以了,那10个城市一天不就是60000元了。但请你不要忽略的是你平台要有10000单/日完成的城市,要满足均单价以及去掉补贴等活动情况,还要扣除公司高管、办公成本、人员、不合规司机的罚款等等的费用。那这么看又不挣钱啊,那怎么还有这么多人做平台呢?这里面的隐形点就出现了。第1个就是受疫情影响部分地区免税政策是有延期的;第2个就是任何平台不会直接上来就给你5%一定给你设任务或者阶梯政策。所以来说现行市场或胆子大的平台还是“赚钱”的(各位看官您细品)。

借用网络里一个平台司机收入的计算表(这里平台都会设个门槛,所以实际只有部分司机可以得到相应的奖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里平台就要引出来个“量”的变化,平台开城的地区越多,完单率越高,流水也就越高,平台胆子再大点(您细品),也就越挣钱,相返之。

二、对网约车平台风险预估

1、由于网约车行业是近10年来才新兴的行业,虽说监管政策及管理正逐步加强,模式及赢利点也越来越清晰,但就现行网约车行业及模式存在哪些风险要从三个方面来看。

⑴、平台:发展迅速、疯狂拿地牌,后续运营、管理跟不上,服务商管理混乱,矛盾重重,当地监管越来越严、检查越来越多,很多平台又不挣钱就剩个壳在那里,随时可能被销注地牌,如出现重特大交通及安全责任事故,法人、公司、股东所承担的相关责任也越多,所以风险和责任是随着地牌的多少而增加。还有一点就是要注意的是,很多平台都只拿了地牌,而该城市又限“车证”双合规司都让大平台抢走了,中小平台没办法只能铤而走险拉一些“单证”的司机,越来越多的交通主管部门不但处罚司机,也开始处罚平台,平台的罚金往往是不合规车辆罚金的数倍(这是一笔无形的支出)。

⑵、服务商、代理商:对于他们我反而觉得没有什么太大风险,无非就是赔点钱(办公费用、人员成本)、浪费点时间,而这些风险的根源还是在上游的平台,平台不赢利、没有运营、管理、策略、实操的支持,就让服务商在那傻干、蛮干。其它法律风险相对较少,如果要说有的话,那就是平台为了完成订单对服务商拉新不合规司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等交委等部门抓车罚款时,平台方面让服务商先行垫付,结果往往是迟迟不到帐,甚至每月的佣金结算也不及时。

⑶、司机:这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因为在整个网约车行业闭环来说是基础,但涉及的确是最少,工作也只是完成订单将乘客安全送达即可,如果说有风险那就是平台的钱能不能及时提现,对于不能及时提现的平台,我相信司机也不会跑的。

2、如何防范这些风险呢?

⑴、平台:上面讲了不是地牌和开城越多越好,而是要开的有价值、开的有意义、开的有利润、运营要稳定。无论从平时对服务的人员培训、专业知识培训、政策扶持、运营策略、安全监管都要跟得上。必时可以减持地牌。

⑵、服务商:在跟平台合作时,一定要清晰的了解到平台的理念、赢利模式、运营模式、同行口碑等等,说白了平台都不赚钱,口碑又差、负面信息又多、费用结算不及时、对行业理解不透彻、天天要你招运力不管你死活的。你敢跟他们合作???

⑶、司机:虽说司机是基石但相对的风险防范只需要关注,跑的钱能不能及时提现出来、平台和租赁公司说话算不算数就行。

以上仅代表孙汭琦个人想法。欢迎大家探讨!

立即关注获取行业资讯

关于网约车观察

网约车观察是一家专注于网约车行业热点事件报道、行业研究、平台政策解读、司机遭遇报道的媒体资讯平台。目前网约车观察已经与多家平台建立了直接沟通渠道,可以有效帮助司机及乘客解决问题处理投诉等。

网约车观察的宗旨是服务网约车行业从业者,与全体从业者一起助力行业健康发展。

网约车观察已入驻平台

今日头条|一点资讯|新浪看点|知乎

哔哩哔哩|新浪微博|搜狐号|网易号

快资讯|百家号|企鹅号|大鱼号

抖音|快手|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