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发话了:

贷款购买普通自住房的居民家庭,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调整为不低于相应期限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 减20个基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简单理解就是,首套房按揭利率下限从不低于LPR利率改成可以比LPR利率低20BP。比如目前LPR利率是4.6%,首套房最低利率只能是4.6%,新政策发布后首套房的最低利率可以到4.4%。

其实真要说省钱,这个下调也省不了多少钱。

按贷款金额50万元、期限30年、等额本息还款估算,利率下调20个基点,低至4.4%。意味着:平均每月可减少月供支出约60元,那么,未来30年内共减少利息支出约2万元。

但是,很多事情并不是用钱来衡量的。

本次央行下调首套房按揭利率下限,是2019年8月LPR改革后第一次下调下限标准,事件本身超出市场预期。

要知道,以前在业内,“LPR就是房贷利率底线”,这是一个共识,而现在做出了调整,信号意义相当明显。

如果说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这句话也可以用在房地产身上: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房地产。

在普通人眼里,还没有房子的,想要有自己的房子,想要房价便宜一点,想要房贷利率低一点。有了房子的,希望房价别跌甚至涨起来,不然买亏,售楼部容易遭到破坏……

在“房哥”“房姐”眼里,想要房价再高一点,或者说房租再高一点也可以,原本躺赢的人生岁月静好,但是现在房地产税确实有点闹心……

在房地产开发商眼里,房子不是钢筋混凝土,不是商品,是梦想,或者说野心。

在上半场,这是时势造英雄,是他们窥探到了一些秘密,就好像当年踏上美洲大陆的水手,用盘子勺子换走了原住民脖子上的金饰。

在下半场,这是一个类似于die or going on的游戏,左轮手枪里装上一颗子dan,对着自己太阳穴按下扳机,没死就传给下一个,直到有人按下扳机后血溅当场,然后再装上一发子dan,游戏继续,游戏不会停止……

在银行眼里,房子是绝对的优质资产,因为老百姓想买房子,想过好的生活,也会努力工作,竭尽全力还房贷。

怎么看都是完成了金融世界里的不可能组合,“低风险、高收益”,比把钱给经营创业的人安全多了……

在土地财政眼里,嗯,懂得都懂,不多说了……

在这个游戏里,各自有各自的利益,各自有各自的打算,从话语权的角度来看,可以说土地财政和银行的话语权是最大的;从人数的角度来看,显然是购房者人数最多。

因此,在地产的黄金十年,我们是不用预设“老百姓不想买房子”。而在当下,我们是不能预设“老百姓不想买房子。”

一字之差,天差地别,大家自行体会,我就不多说了。

之前原本还可以维持表面的平和,但是房企的债务危机,让所有人都不能再假装无事发生。

就像我们前边讲的,对于开发商而言,那是一个“Die or Going on”的游戏,而当游戏里的大牛被击中时,他如果倒下,可能会把筹码桌砸掉半边,所以,不管是桌前的玩家,还是幕后的玩家,都不会允许这种事发生。

所以,在近期的“稳地产”政策中,我们可以看到,针对房企的相关政策很多。

比如在房企拿地方面:

一是降低资金的准入门槛,竞买保证金是房企在参与土地拍卖前需要提前缴纳的一定比例的款项,缴纳保证金会挤占房企的现金流,降低保证金的比例、延长缴纳期限可以减轻房企的资金压力。

二是降低竞配建要求,土拍中的配建是指配建保障性住房的建筑比例,对于房企来说,配建保障性住房的利润相对较低,降低竞配建要求直接让利房企,吸引房企参与土拍。

三是增加土地供应。以往为促进财政回款,地方会把次好地块最先出售,以谋求一个更高地价,放开土地供应,有利于房企选择性价比更高地块,一定程度上降低房企拿地成本。

四是取消新房销售限价,指当地ZF在供地时,取消了未来房屋的出售价格限制,房企可以自主定价,由此打开获利空间。

除了拿地方面的放松,本轮地产调控与之前的最大差别在于:房企融资在本轮地产调控中面临较大压力。

本轮政策放松主要有三个方面:放宽货币环境、放宽预售资金监管、鼓励并购贷发行。

三板斧抡了,但是从4月最新的数据看,效果不太明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续“稳房地产”仍是经济的重中之重,确实可以预期更多的政策出台。

而我们其实并不需要理清各种政策之前纷杂的关系,作为投资者,盯住房地产的销售数据就好。

万变不离其宗,房子卖不出去说什么都没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