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孔子50岁的时候,终于在鲁国当上了公务员,但是他的一番大志并没有得到施展的机会,所以他索性来了个裸辞,带弟子们离开鲁国,打算到其他国家去看看有没有机会。公元前497年,55岁的孔子离开了生他养他的鲁国,在众弟子的簇拥下,开始了为期14年周游列国的生涯。

孔子把周游列国的第一站定在了卫国。卫国在鲁国的西边,是鲁国的兄弟单位,当时卫国政治安定,经济也比较发达,而且他听说卫国还有几位贤人,心想着大家还可以互相切磋切蹉。

孔子有个弟子叫子路,他的妻兄颜浊邹在卫国算是有些名望,子路就对孔子说,可以引荐给卫灵公给孔子认识,于是孔子就把卫国当作了周游列国的第一站。

当孔子带着数十个随从弟子坐着马车来到卫国,卫灵公很热情地接待了孔子。见面的时候他问孔子:“鲁国给你开的年薪是多少啊?“孔子回答:”六万斗“。

卫灵公说:”那我也给你这个数吧“,就三两句话的功夫,大家的劳动关系就确定了。但是卫灵公对孔子那套仁政德治的主张并没有多大兴趣,因此没有让他参与卫国的政事。

不久之后,有个小人对卫灵公进谗言说:“听说孔子来到咱们卫国是不怀好意的,他的团队里什么样人才都有,万一是他是来做卧底的,那卫国又该怎么办呢”,

卫灵公听完频频点头,正所谓防人之心不可无,于是卫灵公就派了个叫公孙余的人来监视孔子。

这个人一天到晚跟个尾巴似的甩都甩不掉,这让孔子非常不爽,于是他决定离开卫国,再到其他地方去看看。在一个寒冷的冬日早晨,孔子带着弟子们离开了卫国。

孔子的下一站打算去宋国,因为那里是孔子祖先的故里,只可惜他并没有什么熟人。孔子想到路上要经过曹国,就临时决定先到曹国去碰碰运气,哪知道他们经过曹国的时候却无人问津,一副凄凉的景象。没办法,现在去宋国是唯一的希望了。

当他们刚刚到达宋国境内,孔子正和弟子们在一棵大树下休息时,突然有一伙人冲了过来,砍倒了大树。一打听才知道,派人来的是宋国的司马桓魋。

他为什么要和孔子过不去呢?原来这家伙平时很奢侈,孔子看不惯他的作风,曾经批评过他,桓魋怀恨在心,知道孔子来了宋国,现在他是报仇来了。这桓魋似乎还想要了孔子的命,孔子和弟子们只好四处逃窜,在逃跑途中,孔子和弟子们走散了。

说来也是巧,孔子和弟子们竟一前一后地逃到了郑国,同时弟子们一路打探着孔子的行踪,幸好遇到了一个好心的路人,他告诉孔子的弟子子贡:“我倒是看见一个人站在东门外,动作很有气派,就是样子有点狼狈,有点像一只丧家犬,他是你要找的人吗?”

当子贡找到孔子并把这番话告诉他时,没想到平时不苟言笑的孔子竟自嘲起来:“说我气派倒是未必,说我疲惫得像丧家狗,那倒真有点像呢。”众人都哈哈大笑起来,顿时忘记了逃亡的疲惫。

在郑国,孔子和弟子们的遭遇跟在曹国一样。接连几番遭受冷遇,碰了一鼻子灰,今后又该何去何从呢?孔子不由得思考良久,最后他决定前往陈国和蔡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国和蔡国都是中原古国,并且他们夹在两个超级大国——楚国和吴国之间,并且他们总是被交替争夺和控制,他们也许需要人才,于是他们向陈国出发了。

果然不出所料,陈国非常欢迎孔子,而且陈国的司城贞子还主动请孔子和弟子们住到他的家里,并且把孔子引荐给了陈闵公。

陈闵公早就久仰孔子的大名,孔子的到来他喜出望外,不但邀请孔子做陈国政治顾问,还给了他很丰厚的待遇。

陈国是一个小国,这时晋、楚、吴等国家正在争霸,陈国在夹缝中求生存,能活下去就不错了,而陈闵公又是一个平庸的人,没有什么大志,他并不想从孔子那里学习什么治国安邦的方法,所以孔子在陈国也就是过日子而已,所以孔子并没有什么施展才能的机会。

到了公元前489年,吴国大举进攻陈国,陈国陷入兵荒马乱,孔子觉得在这里也太不安全了,于是决定北返。

当楚昭王听说孔子到了陈国与蔡国的边境上,就派人去聘请孔子。陈国和蔡国的大夫们听说楚国要聘请孔子,都坐不住了,他们认为,如果孔子到了楚国被重用,这对他们非常不利。

于是两国便派人把孔子一行人围堵在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过了几天,孔子和弟子们身上带的粮食吃光了,甚至饿和都站不起来,没想到孔子还是一如既往地淡定,每天都给大家讲课、朗诵诗歌,甚至做起了音乐发烧友,给大家弹琴唱歌。后来经过一番周旋,总算是摆脱了围堵的人,孔子一行人终于到达了楚国。

孔子师徒到了楚国没几天,就传来一个晴天霹雳的噩耗——楚昭王死了。这可如何是好啊孔子思前想后,还是决定继续北返。

公元前489年,63岁的孔子和弟子们终于风尘仆仆地回到了卫国。没想到卫国的掌事人孔文子竟然是孔子的粉丝,他见到偶像自然是高兴极了,不但设宴欢迎孔子的到来,还邀请子路做自己家的大管家。

这一次,孔门在卫国算是扎下根了,他在卫国一住就是五年。公元前484年,鲁国的执政者季康子总算是认识到了孔子的重要性,于是派人到卫国去接孔子。

毕竟是生养他的故土,落叶也总要归根的,所以孔子想了想,毅然地决定回国。在外飘零了14年的孔子,终于在68岁的时候回到了自己的祖国。

回到鲁国以后,年近70的孔子突然想明白了很多事,他决定不再去狂热地追求从政做官了,他要把主要精力都放在教育事业上——他打算做一个好老师。

在这一时期,孔子对学生的教育观念也发生了转变,他早期喜欢培养学生从政,而现在他喜欢培养他们做文化学术方面的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孔子回到鲁国这些年做了两件伟大的事情:一件就是编写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

另一件事就是孔子开始研究音乐和诗歌,那时候流传下来的诗歌有3000多首,孔子对这些诗歌进行了整理和编辑,最终剩下了305首,孔子把它们编在了一起,这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诗经》。

晚年的孔子并没有享受到天伦之乐,而是遭受了接二连三的打击,先是他唯一的儿子孔鲤死了,然后他最喜爱的弟子颜回和子路也死了,接连不断地白发人送黑发人,对孔子打击很大。

在公元前479年的春天,孔子病了,面对前来看望他的弟子子贡,孔子唱起了歌:泰山要倒了,梁柱要断了,哲人要像草木一样,朽烂了!

七天之后,孔子永远地闭上了眼睛,这位中国文化史上最伟大的人物,走完了他73年的人生之路。

孔子的一生虽然过得并不如意,但好在他拥有着一颗强大的内心,他并没有被这一切打倒,不然我们就看不到《诗经》、《春秋》这样伟大的著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