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15日,有关部门发布通知,首套房贷利率下调。

在之前的4月29日,国家就提出重磅指示,支持各地从当地实际出发,完善房地产政策。

消息一出,地产圈简直喜大普奔。

沈阳几乎是连夜发出通知,指示发出当天起,外地人在沈阳买房就全面不限购,不需要任何社保或个税证明。

第二天中午,广东惠州也火速跟进,惠阳区和大亚湾限购全部取消,不管本地还是外地,有钱随便买,上不封顶。

万万没想到,一季度的楼市刚刚腰斩,刀上的血都还没擦干,救市的大招就来了。

如果打拐和打假也能如此迅猛那就更好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众所周知,经济的腾飞往往伴随着楼市的大热。

而楼市的高涨又会直接拉低消费和生育,这是一张副作用极大的底牌,轻易不可动用。

而上面的指示刚一出,沈阳、惠州这些城市如此迅速地跟进,看来是期待已久。

传播学有个概念叫做「沉默的螺旋」

大意是:如果某个人的意见是少数派,他会倾向于不表达出来。

这一点在楼市政策的收放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去年8个月,全国共发出400次调控。

舆论的大环境是「收紧」,很多城市即便是想放开限购,也不敢做出头鸟。

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有些地方甚至压力大到绷不住,比如黑龙江的鹤岗,出现了罕见的财政重组的情况。

政府出让土地,开发商拍地卖房。

这其实是一个线性的,互相影响的过程。

如果房子卖不出去,开发商就没钱,也没有信心再去拿地。

但对于大部分地区的政府而言,土地出让金又是主要的财政收入。

卖不动地,对于当地来说,很多时候也是极其令人焦虑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某某城市房地产限购宽松,几天之后又出来辟谣。

之前的这种情况,我倾向于认为是一种试探。

但现在舆论的风向变了,支持合理的住房需求,支持刚需买房。

我们已经看到,在4月份不少城市都已经纷纷为楼市站台。

到了5月,房贷降息已经确定,应该会看到更多。

对于整个房地产行业而言,有了政策的支持,也就相当于打了一针强心剂。

你的朋友圈也即将被中介占领——

「政策松了,市场好了,再不买就晚了!」

继一季度的腰斩,惨淡收场之后,三季度房企的销售可能会有所回升。

无论升温幅度是大还是小,但对于刚需购房者而言,我认为前景会更悲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常常会听到「满足刚需合理住房需求」这一类的说法。

仔细琢磨一下,就会发现这里面是有问题的。

原来这「刚需」还会随时间弹性变化,没人买的时候就是合理,买多了就变成不合理的了。

真正的问题从来不是刚需的人不够,而是——钱不够。

当然,如果要说买不起房的人不算刚需,那是耍流氓。

之前我们熟知的打工人,有各种北漂、沪漂,现在有了蓉漂、渝漂。

他们在一些媒体的笔下,活生生被塑造成了正能量的城市名片。

对此,我表示不能理解。

在一个城市奋斗,但永远不属于这里,难道不是一件非常扎心的事情吗?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买得起房的俱欢颜。

杜甫都哭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说限购是对刚需的一种保护,让手握财富的人不那么肆意地争取有限的资源。

那么一旦这种门槛放低,大水漫灌之下,迎接刚需的只能是被外溢到更远更偏的区域。

举个例子。

你是个北漂,在北京打了20年工。

在极高生活成本压力下,艰难地攒够了北京六环的首付。

在你纠结要不要买的时候,突然宣布,外地人也可以来北京买房了。

然后你会发现,周边的唐山、石家庄、保定、秦皇岛的富豪纷纷涌入,把北京八环的房都买空了。

这时候的楼市进入了卖方市场,也就和你没什么关系了。

按揭是肯定买不到房了。

这一点,我见过活生生的例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来售楼部有房子,但就是骗你说卖出去了。

因为按揭和全款,肯定优先卖给全款。

就算你去买二手房,卖家也是看谁给的首付高就卖给谁。

但对于刚需的人而言,哪怕多拿出5万、10万的现金都很难。

我身边很多刚需买房的朋友,都是借钱凑首付的。

房贷首付一起还,半辈子的人生都被钉死在房子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说一遍,刚需从来不缺人,而是没有钱。

真正要解决的问题不是「如何让更多人来买房」,

而是「如何让人买得起房」。

可全面开放限购,似乎并不能解决问题的根本,反而有点招商引资的味道了。

有些人或者媒体可能要说了,「房子本身就不是纯粹的居住品,买和不买都是市场行为。」

对于这种言论,直接可以定义为——耍流氓。

如果经济发展最终是要靠房地产来托底,那么结果都是由买不起房的人来承担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任何事情都得有个度,尤其是当结婚和生育率如此拉垮的情况下。

我不知道是否是因为经济压力太大,才这么早刺激楼市。

我也无法预料这一波刺激下来,楼市是否会回到限购前的疯狂。

但我认为,这无论怎样都是双输的局。

如果效果好,那将是对购买力的又一次透支;

如果效果不好,那不好的将远不止是房地产和楼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疫情的负面影响,已经实实在在地波及了每一个人。

富豪在焦虑资产保值;

普通人有一部分在摆烂;

有一部分根本没有资格摆烂。

任何选择都是有其代价的。

既然选择了刺激楼市,那么让我们期待一下今年的生育战果,并预测一下接下来各类城市的走向。

作为人口资源流出地的三四线以下城市,接下来会在房地产上极尽宽松;

二线城市也不会放过增长的机遇,会适当但有效地为楼市松绑;

一线城市大概率不会有太大的动作,因为他们要保障其资源的极度稀缺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聊两句别的。

各行各业的打工人,都是一样的苦逼。

而且是个人都知道,炒房和高房价是民生的原罪。

但媒体却总想洗我们的脑。

明明房价涨了,他告诉你,涨幅在回落;

明明主城区的房价飙升,他跟你扯,全市平均房价总体趋于冷静。

这很荒谬。

大水漫灌之下,希望在座的各位,冷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你觉得房贷降息和放宽限购对你有影响吗?

你会在利好之下,出手购房吗?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我是猛犸,再瞄一眼这个奇怪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