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皓首墨夫,苍髯巨匠”,一代书画巨匠范曾享誉全国,他举手投足散发的文学修养、当代无可撼动的艺术地位、难能可贵的书画作品以及追求极致的巨匠精神,如同春风般沐浴着世人浮躁不安的风气,赢得世人的尊敬与崇拜。

作为身处高位的书画大师,范曾的字画作品自是深受世人追捧,轻而易举便俘获众多收藏家的喜爱,其巅峰时期所作字画更是价值千金高价频出。竞争激烈的拍卖市场上,以千万成交价拍卖成功的范曾作品不计其数。怎料坐拥辉煌成绩的范曾会遇上作品屡遭流拍的可悲境遇。

无谓地位,一失足成千古恨

1938年,范曾于江苏南通出生。他自幼苦练书法绘画,凭借自身的不懈努力终是以出色的书画才能给自己的付出换取了傲人的成绩,成为一名赫赫有名的书画大师。

时至如今,范曾身任多职。他是北京大学中国画法研究院的院长,是南开大学和南通大学聘请的唯一一位终身教授,是中国艺术研究院的终身研究员,更是联合国教科组织的“多元文化特别顾问”。

范曾在艺术界可谓是平步青云,事业正是登峰造极之势。如鱼得水的他始料不及的是,自己拥有的美好光景竟会因一人的出现而受到波及,拍卖的画作接二连三地惨遭流拍的结局

大收藏家郭庆祥曾对范曾画作情有独钟,不惜耗费巨资将范曾的众多作品收入囊内。仔细鉴赏画作的郭永祥发觉范曾的画作皆是大同小异缺乏艺术创作,心有不甘的他发表文章《艺术家还是要凭作品说话》,公然批评“流水线作画”现象,醉翁之意不在酒,此次批评实则是对范曾画作模式的指桑骂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范曾流水线作画现象有迹可循,郭庆祥表示自己耳闻目览,曾有幸参观范曾工作室,亲眼目睹了范曾流水线画作的一幕。数量多达10张的作画宣纸整齐排列于墙壁上,不同于艺术家专注一幅画作的精心雕琢,范曾却是按顺序地粘贴复制,先在每一张的宣纸上画上人物头部、身体、服饰、大体背景等等。

整个过程俨然是工厂流水线般的生产模式,令人不禁大惊失色,更是大为失望。此番景象并非口说无凭,还有范曾子弟发布的照片作为铁证,范曾百口莫辩。

范曾流水线画作的消息在文艺圈响彻云霄,连锁反应紧接上演。在往后的拍卖会上,范曾的作品一改以往众人你争我抢的画面,反是无人竞拍最后落得流拍的悲惨下场。

一夜东风,枕边吹散愁多少。北京荣宝拍卖会首当其冲,出场的范曾作品有一半流拍;而后的北京匡时拍卖场,一共拍卖14幅范曾的作品,竟有9幅作品遭遇流拍。

最不可思议的是,范曾作品在云南典藏拍卖场上竟没有一幅作品竞拍成功,创下了范曾画作拍卖生涯的最低纪录,以100%的失败率流拍。较之以往的硕果累累,尔等现象实在是令人唏嘘不已。

大师范曾的作品惨遭市场淘汰绝非仅是他人控诉的缘故,归根到底,他终究是败给了自己的贪欲。文艺创作最为忌讳的便是拿作品来充当赚快钱的工具。

昔日书画大师的巨匠精神消逝,自我复印的流水作品无论其如何精细绚丽,没有了创作精神的作品也只是一介废纸,洞悉流水线作画的买家又怎会买单呢?民众对于范曾把崇高的艺术创作视为商品流水线生产的行为更是嗤之以鼻。

千金易得,巨匠精神永难复

范曾现状颇具“雕栏玉彻应犹在,只是朱颜改”的悲戚色彩,拍卖的作品流拍络绎不绝,个人的良好声誉大打折扣,外界的不满声讨日渐高涨。赔了夫人又折兵的他确实应该好生反省,回归文艺市场,

此刻的落寞愈发衬托出范曾过往风光景象的飞黄腾达,再次观望范曾作品的耀眼成绩令人叹为观止,一纸千金实不为过。

范曾卖得最贵的作品是他1991年创作的《灵泉道风图》,2010年以1840万人民币的高价拍卖成功。同年11月,范曾早在1988年便完成的《竹林七贤图》勇夺1568万的拍卖高价。

2011年,范曾作品在拍卖市场上创下众多佳绩,作品《知音图》不负众望,一经拍卖便获得1512万的成交价。更有价值1058万的《八仙图》、1104万的名作《老子出关》。

范曾千万画作的非凡历史不断延续着,2012年,范曾1999年的画作《池塘碧草图》轻而易举取下1150万的市场拍卖价。2013年再次以过千万的价格卖出画作《广陵散图》。

在当时的拍卖市场上,竞拍范曾画作出现流拍现象的可能性为零,众多有名收藏家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争先恐后竞拍大师作品,唯恐错过。范曾画作在当时称得上是千金难求,何愁流拍一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顺风顺水的范曾如有神助,名利双丰收。若不是图谋钱财以流水线作画,走上圈快钱失初心的“捷径”,亦不会有如今直面被市场淘汰的境遇。人们总说千金难买寸光阴,千金何尝不是难复巨匠初心。范曾因作品名声大噪赢得盆满钵满,身为巨匠却把精益求精的初心弄得乌烟瘴气,溃不成军。

脱离了严谨的巨匠精神,书画大师便名不正言不顺;舍弃了文艺创作的创新本质,所作画作皆是黯然失色,作品本身的欣赏价值便不复存在。

范曾流水线作画惨遭流拍一事敲响了文艺拍卖市场的警钟。沉溺名利场的艺术家注定是会被市场淘汰、为人们所唾弃,马不停蹄的流水线作画虽有一时风光美景,但仍是抵不过时间的洗礼,历史的考验,注定会行之不远。无论哪一种买卖市场,都需要调整平衡,人民理性消费才是正道。回归文艺创作的本质,创造新鲜独特的作品,才是一位艺术家所应具备的重要品质,也正因如此,才能有好作品流芳百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