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动态清零政策遭到了很大的非议,不过从舆论上看,大部分人依然支持动态清零政策。动态清零政策的关键在于用封闭感染区域的办法,让其他地区的日常生活可以继续下去,并以此降低对全局的冲击。尽管奥密克戎传播力更强,但是应该说动态清零还是有能力继续进行下去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放开,会有什么情况呢?

我们即便按照最理想、并且事实上很难达到的新加坡为例。新加坡以500万人口的体量出现了124万的累积确诊以及1300多的死亡,简单换算一下中国大陆14亿人的体量会有36.4万病亡数字。看上去不大,但需要说明的是新加坡医疗资源丰富,疫苗普及率很高,分级诊疗完善。所以中国大陆如果放开,病亡规模肯定是这一规模的数倍。

而且即便是新加坡,放开政策以后也有进行过一系列的限制来缓解疫情海啸对医疗系统的压力,相关措施从2021年5月到2022年4月才完全放开。换言之,如果按照一些人的放开共存想象,其实防疫限制依然会有,并会随着疫情的情况不断调整,并不是放开就回到2019年。

对于中国而言,更为关键的是,医疗系统会极易被击穿。中国的医疗资源不仅总量不足,分布还不均,这意味着一线城市将医疗体系挤兑的同时,广大的三四线城市、县城都会出现灾难性的医疗崩溃。届时不仅新冠重症无法得到呼吸机,而且大量院感必然出现并导致大量医护被隔离或者反复感染,最终让紧缺的医疗人力资源更为匮乏,加剧负担。这样的情况至少要持续1-2个月,甚至可能更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1-2个月里,孕妇无法到医院检查、急诊患者无法得到有效医治,这些都会大范围发生。这样的情况下,朋友圈、微博里的小作文会一篇接一篇,持续冲击着社会的焦虑和情绪。以中国社会的情绪来说,有病无医肯定要进入“定体问”模式了,老百姓的需求很现实,没人管医疗资源从何而来,只管有没有医治的机会。

如果度过这1-2个月就能好吗?恐怕也不会。一旦放开是没有回头路的,只要新变种一来,又要大范围地限制来平抑感染曲线,经济一样随时会面临冲击,小商业也不会好起来。而很不幸,中国一旦放开意味着新冠肺炎多了14亿易感人群,几乎必然会有新变种在中国出现。持续的、不确定的疫情海啸对社会会有持续的冲击,商业其实依然会有巨大的影响。经济不会独立于社会秩序失控而实现增长。

与此同时,由于国家不再兜底,老百姓的治疗成本将很高,足以让一部分人再度返贫。疫情之下往往导致贫富差距的拉开,这种拉开也会压缩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动力。很多人感到防控对中小经济破坏很大,但是如果放开,这种破坏将会进一步扩大并且不可控。富人有很多方法可以控制影响,但普通人却必然面对持续反复感染还不得不工作。

中国也是生产型经济体,中国对于物流的依靠要高于人流。而生产很容易受到疫情反复感染地持续出现问题,特别是关键技术岗位上,这也会导致生产的低迷和不稳定,丧失中国制造体系的优势。并且,美国本来就要试图与中国脱钩,一旦中国生产体系出现不稳定,那么美国很显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加速与中国制造业体系脱钩。不要以为美国干不出来这样的事情,美国完全可以这么干。这就会迅速将危险上升到战略层面上,届时的脱钩怕是有更大比例为真脱钩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整体上看,现在放开并不是个好选择,动态清零的代价明确而且基本可控,放开则可以预计地会带来严重社会失序以及更多的不可控因素出现。这就是问题,如果你是政治决策者,你会怎么选?

很多人在说什么大时代下的小个体,坦率地说,如果放开了,小个体的命运会更不可控,而且没人会帮你兜底。放开了也回不到2019年,这不是个人的意志就能改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