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媳矛盾,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难以解决的矛盾,从理论上来说,只要婆媳之间可以做到相互理解和相互付出,就不会发生矛盾。

但是实际操作当中,因为个人的性格或生活习惯等原因,是很难做到真正的理解和付出的,即便一方隐忍退让,也只会换来对方的得寸进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芳姨自认为是个很开明的婆婆,在儿子结婚之前,爱学习芳姨经常会去浏览一些关于婆媳该如何相处的知识,她也知道了现在的年轻人和她们年轻时不一样了,不能再端着婆婆的架子了,所以还没当婆婆的芳姨,就做好了该如何做一个好婆婆的准备了。

为了儿子结婚,芳姨和老伴给他准备了一套婚房,本来是想等着装修完再举办婚礼的,但是准儿媳却意外怀孕了。看着准儿媳的肚子一天天大起来,两家人只好赶紧商量,提前把婚礼给办了。也因此,婚后一段时间,儿子跟儿媳只好住进老房子里。

看到儿子结婚了,孙子也快降临了,芳姨的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她没有忘记自己学到的知识,不仅叮嘱儿子要对儿媳好,而且还处处照顾着儿媳,家里的家务也一直都是芳姨在做。芳姨没有想太多,只期望一家人健健康康、和和美美她就心满意足了。

但是,随着相处时间日久,虽然芳姨不觉得劳累,却渐渐觉得有些委屈。委屈的原因倒不是因为儿媳不帮忙做家务,而是儿媳表现出来的态度,从来都是一种理所当然的态度,全然没有对芳姨表现出感恩。这让芳姨感觉,自己好像变成了一个免费保姆。

好在,因为两个人没有直接的冲突,所以倒也算是井水不犯河水。而且,随着儿子和儿媳的新房装修好后,他们也搬去了新房子里,所以芳姨那种不舒服的感觉也就渐渐消失了,生活也恢复到了以前的那种安逸祥和的感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又几个月后,儿媳生产了,给芳姨生下了一个大胖孙子。芳姨欣喜之余,也主动地收拾起行李,和老伴告别后就来到了儿子家帮儿媳坐月子和照顾孙子。虽然芳姨也考虑到儿媳不冷不热的态度,但又想着顶多一两个月就回家了,芳姨也就放下心了。

在儿子家,芳姨果然又感受到了那种委屈的感觉,她并不指望儿媳对她能有多孝顺,但至少也不能总是一副理所当然的态度吧?自己好像并没有做错什么,而且知道儿子儿媳压力大,还主动用积蓄补贴给儿子儿媳,帮忙买奶粉尿布,儿媳的态度,让她感觉有点寒心。

就在这样的环境之下,虽然芳姨一直在开解自己不要太计较,再过一段时间就回家了,但心里的那种郁闷和委屈就是难以排解。

这天,芳姨正在给孙子洗衣服,洗好后走到阳台晾晒,突然看见儿媳从房间里走出来,然后又鬼鬼祟祟走到芳姨房间门口,装作不经意地看了一眼。芳姨心里觉得奇怪,于是赶紧躲在死角里面,想看看儿媳究竟想干什么?

儿媳在屋内找寻了一番,又往阳台看了一眼,以为芳姨外出了,“确认”没有人后,就拿起电话拨打给自己的母亲唠起了家常。

芳姨看到儿媳原来是打电话给亲家母,本来还笑自己太多心,正准备要走出去,装作不知道儿媳在找自己的样子。可是,芳姨很快又听到了儿媳和亲家母谈到了自己,于是她只好耐着性子偷偷听了一会儿,没想到却让她听得脸色大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来,儿媳跟母亲说,芳姨来照顾她坐月子是应该的,谁让孙子是跟婆家姓的,芳姨不来照顾谁来照顾?不仅如此,儿媳还向母亲炫耀,说自己在家里就像是“公主”一样,什么都不用做,婆婆上赶着就给她做了。

听到儿媳这么说,芳姨终于能确定了,本来还以为抱有一丝希望,认为儿媳是性格使然,会将她的好记在心里。此刻才知道,原来自己的付出在儿媳眼里,真的是一文不值,人家非但不感激,而且还觉得是理所当然的。

就当芳姨心里五味杂陈的时候,更让她难以接受的事情出现了。从儿媳的对话中,芳姨听到了一个“天大的秘密”。原来,儿媳在跟儿子结婚的几个月内,一直都在拿钱补贴给娘家,一个月就是3000块钱,而且听儿媳的语气,这件事还将继续持续下去。

听到这里,芳姨再也忍不住了,她缓缓走了出来,在儿媳惊慌的目光中走入屋内。芳姨阴沉着脸,不理会儿媳的紧张神情,走进了自己的房中。20分钟后,芳姨再次出门,手里拿着自己的行李。

儿媳自知理亏,于是出口喊住芳姨。儿媳心里想着,如果就这么让婆婆走了,丈夫得知真相后,就算再宠爱和迁就她,恐怕她也难辞其咎。但是喊住芳姨后,儿媳一时间又不知该说什么好,让她解释?好像没有什么好解释的了。让她道歉?以她的性格一时间又说不出口。

芳姨见儿媳不说话,哪怕一句道歉的话语都没有,心中的委屈更甚,于是她再也无法忍受,回头含泪对儿媳说:“我自己贴钱带孙子,你每月给你妈三千,凭什么?”说完,芳姨泪流满面,含怨离去。以后儿子跟儿媳的事,她再也不想过问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语

其实,无论是父母对子女,还是子女对父母,都没有理所当然地付出,更何况是婆婆对儿媳?诚然,婆媳之间有十年看婆、十年看媳的说法,但这个说法,需要建立在相互付出的基础之上,而不是一味地认为,婆婆先付出,才能换来儿媳的付出。这不是亲情,而是交易。

再者,即便是亲子关系,父母对于子女(媳)的付出,也要有所保留,或者说,要有条件的付出,不要让子女觉得,自己的付出是没有条件的、是理所当然的。最起码应当让子女知道,父母的付出不是一种义务,而是一种责任。当责任的心被伤害了之后,义务也就随之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