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檀小柒、慧净

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上周五(5月13日),央妈公布了4月份的社融数据。

虽然比正常时间晚了几天,还特意选在收盘后公布,足见对我大A的呵护,却依然抵不住今天(5月16日)的惨绿。

为啥?

因为数据实在太差了!

4月社融规模增加9102亿,比去年同期的18570亿,减少9468亿;环比3月的46531亿,更是暴跌80%多!

过去5年里,只有2个月份低于当前数据。

分别是2019年10月,因专项债发行空缺、以及监管严查信用卡涉房交易导致居民短贷减少,社融大幅下滑;另一个是疫情爆发的2020年2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数据来自:wind)

4月社融大幅下滑的原因,我们已经仔细分析过

更糟心的是,社融和M2增速环比罕见地出现了背离,这或许是比社融规模下滑更危险的信号!

一般情况下,社融增速和M2增速的波动趋势基本一致,4月却出现了违和感。

具体来看:

4月社融规模存量同比增长10.2%,较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 而4月广义货币(M2)余额249.97万亿元,同比增长10.5%,较上月回升0.7个百分点。 社融增速环比回落、而M2增速环比提升,并且M2增速超过社融增速,由此出现“社融-M2背离”。

为什么会这样?接下来应该怎么打响财富保卫战?

我们先搞清楚两个定义:社融、M2。

社融的全称是社会融资规模,指一定时期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总额。

说简单点,社融是实体部门在一定时期内,从金融部门借了多少钱,是实体部门的负债(或者说是金融部门的资产)。

M2则是广义货币,主要包括流通中的现金、单位存款、个人存款、非银存款、非银行持有的货币基金,并包含一些其他类型的存款。

可以看到,M2呈现的是金融部门的负债来源(或者可以看做是实体部门的资产)。

社融-M2背离背后的意味,就很好理解了:

M2增速更快,说明企业/居民有钱(资产);社融,也就是企业/居民上的杠杆,却没跟上来,说明市场没需求,企业不愿意扩产/居民消费意愿不高。

一句话总结就是,现阶段,钱虽然多,但没需求,钱花不出去!

我们再来逐个拆解。

钱多的原因,现阶段主要在于“留抵退税”。

5月10日,人民银行国库局局长董化杰在留抵退税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2022年以来,已累计上缴结存利润8000亿元,全年上缴利润将超1.1万亿元,为退税资金保障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已上缴结存利润8000亿元,相当于降准0.4个百分点,与其他货币政策操作相互配合,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预计上缴超万亿元结存利润将拉动全年广义货币(M2)增速约0.5个百分点。

需求少的原因,现阶段主要在于“实体经济较弱”。

4月社融数据显示,居民与企业端中长期贷款合计增长1526亿,同比少增9997亿,为最大拖累项;短期贷款合计少增2992亿,同比少增1210亿。

经济繁荣的时候,企业都蹦高高地借钱扩大生产;

现在贷款不积极,说明近期疫情反复爆发(尤其是长三角一带)带来经济下行压力,企业扩张意愿不强,甚至可能连之前的库存都还没清掉,哪有心思借钱扩产?

屋漏偏逢连夜雨,今年以来,企业又面临着要素短缺、原材料等生产成本上涨等问题,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经营困难增多,有效融资需求明显下降。

并且今年来,人民币汇率(离岸)从低点的6.31已经贬值到目前的6.81,贬值幅度高达7.88%。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的来说,目前所处的状况是需求不振导致的经济下滑,同时货币流动性较好(M2增速较高)及汇率贬值(进口成本抬升,输入性通胀)带来的通胀抬头。

不同的周期决定了不同的资产配置。

在不同的经济周期,股票、债券、商品、现金的表现会依次先后占优,就像四季一样,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美林时钟模型把经济周期划分为复苏、过热、滞涨、衰退四个阶段,4个阶段按顺时针方向循环。

根据前边的分析,我们目前正处于经济低增长、通胀较高的第三阶段。

在这个阶段,由于央行有加息控制通胀的动力,比如美联储已经加息,欧洲央行预估7月份加息,现金收益率会提高;

同时滞涨周期通胀难以平抑,大宗商品类投资将成为优选,工业原料与稀贵金属等多会表现优异;

而股票市场是“经济晴雨表”,在经济下行周期中,股票与债券等资产的表现就会差一些。

所以,这个时期,一般以商品、短期债券和现金为最佳组合,适当降低股票资产配比。

其中,股票短周期的结构性机会一方面在于俄乌冲突引起的通胀板块比如油气,农业等;另一方面在于经济下行预期财政刺激加大的板块,比如房地产,新能源汽车等。

小柒之前也提到,今年对股市不能过分乐观,基金定投要继续,但要拉看单笔加仓线,不要跌一点就砸大钱进去,当心才到半山腰,子弹就打完了。

但要注意,这个投资组合应当以通胀交易为核心,当通胀交易进入尾声时,要重新调整投资策略——转变为以短期债券和现金为最佳组合,股票和大宗商品都需要谨慎。

资产配置是动态的,并不是买入后就高枕无忧。适时变通,才能更好地为财富保驾护航~

(免责声明:本文为叶檀财经据公开资料做出的客观分析,不构成投资建议,请勿以此作为投资依据。)

-- END --

作者:檀小柒、慧净编辑:苏苏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叶檀财经作品 | 尽情分享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