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下半年到现在,只要在互联网大厂、地产、教培等相关或周边行业上班的小伙伴们,身边就一定有被优化的同事。问原因,就是疫情影响,经济不好,公司效益下滑,需要降本增效,一部分人被迫“毕业”,要怪就怪大环境不行。

但这两天北京科兴中维违法裁员的消息在网上被炒的很热闹。

公司没赚钱甚至亏钱,裁员大家可以理解,可在公司发大财的时候,却要裁员,于是在网上遭到大家的口诛笔伐。

科兴的解释是,新冠疫苗有周期性,之前为了研发招了很多人,现在大部分国人都打过疫苗了,未来疫苗需求肯定下降,因此公司肯定也不需要那么多人了,是正常的经营行为。

我同事王博士看到这则消息,脱口而出一个成语:

卸磨杀驴

当下裁员热潮一浪接着一浪来,人人自危,人人焦虑,特别是我们这种过35岁的打工人。

公司陷入极大困境,快要倒闭了,这种情况裁员暂且按表不谈。聊聊那些虽受到业务下滑影响,还不至于死掉的公司,他们为什么选择要裁员而不是选择大家一起降薪共度难关呢?

虽然在所有员工眼里,大家都在为公司工作和付出,对公司都是有贡献的,要降薪就一起降。但实事是,在老板眼里,每个人的贡献度是不一样的,每个人所存在的价值更是不一样的,有核心员工和非核心员工的区别。核心员工老板心里肯定是要保护的,怕降薪后离职,对公司损失更大。至于非核心员工,巴不得赶紧离职走人,淘汰替换新人。

这就不难理解社会上存在35岁职业危机、35岁就业歧视等现象了。

正常的公司里,老员工工资肯定相对较高,在高速发展阶段无所谓,但一旦增速减缓,老板就要想办法了,何况这些职场老油条一堆坏习惯,拼劲还不足,拖家带口的。年轻人拼劲十足,薪酬还低,你是老板会怎么做?

“996”“007”“内卷”都是因为这种高淘汰率而来的,老人拼不过年轻人被淘汰,年轻人看到老人被淘汰心里也打鼓,于是想趁着年轻赶紧多挣点,或者表现好点,早日爬到核心层,最好自己做老板。

更可恨的是,这其中很多发展还不错的公司,也在趁着新冠疫情和经济寒冬的端口,偷偷摸摸做着一些平时不方便做的事情,譬如薪资的优化与人员的裁减。

就像某个国库粮仓平时没有把粮食管理好,粮食出现变质减损或被偷盗变卖的情况,哪天突然发生了火灾,就把这些坏账全都算在火灾头上。

原来,疫情也是个倒霉的背锅X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