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58年8月,此时的山东济南正值酷夏,闪烁的太阳高挂于空,挥洒下灿烂的阳光,落到了一个穿着灰色中山装的中年男子身上,此人正是共和国的缔造者、中国人民的领袖——毛泽东。

毛主席和随行的工作人员一路来到了济南军区,当主席看到屹立在此的革命英雄雕像之时仿佛想起来什么。

片刻之后,主席看着身边的工作人员,满怀思念地说道:“我原来有一个警卫员叫做陈昌奉,如今我们已经十多年没有见到了,他应该在山东任职吧,我想见见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

工作人员赶紧说道:“主席,这个陈昌奉就是您去年要见的小陈吧,他现在是昌潍军分区的副司令,我这就找他过来。”

原本在军区工作的陈昌奉得知消息后立即出发,这个四十多岁的司令员却像个孩子一般兴冲冲地赶了过去,如同见自己的父亲一般。

看到毛主席的身影后他快步上前,向毛主席他老人家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主席看到陈昌奉后不禁地流出了眼泪,他开心地说道:“红小鬼,咱们十多年没有见了,如今你当官不小嘛!”随后忍不住地握住了陈昌奉的双手。

这时主席又叮嘱道:“但你要记住,不管你到了什么岗位,咱们红军的光荣传统可不能在你身上丢了啊!”

1958年,毛主席在济南与陈昌奉聊天

从对话中,我们可以知道毛主席不止一次地想见陈昌奉,十多年前他与主席发生了什么事情?主席对此人为什么如此惦记?两人又为何分离?让我们带着问题慢慢观看。

参加红军,初见伟人

1915年陈昌奉出生于江西宁都田头乡琵琶城村委会岭垴村的一户贫苦人家。他的父亲常年被地主剥削,自己产的粮食一半都要上交,连最基本的温饱都成了问题。

在陈昌奉11岁时,他的母亲将所剩无几的粮食送给了陈昌奉吃,而自己则是忍饥挨饿,最后便消瘦而死,一家子彻底陷入了绝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昌奉(青年)

1927年10月,毛主席带着秋收起义失败后的队伍来到了井冈山,并在此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其影响力很快就席卷到了湘赣两界。

宁都本就离着井冈山不远,红军来到此处后帮助他们打倒了地主,将土地分给了普通的农民,他们一家才终于得救,不至于冻饿而死。

年仅十四岁的陈昌奉对红军很感兴趣,便想要加入其中,让更多的人能吃饱穿暖,当他把想法告知父亲时,父亲却显得犹豫了起来。

谁都不想把孩子送到战场,但经历过饥饿的他更明白当时的痛苦,父亲搬了一个板凳坐在门口,望着一望无际的土地思考了半天。看着满脸愁容的父亲,陈昌奉很是痛苦。

“娃娃,咱们要是当红军就不能光想着咱自己了,你去吧,我在家里等你回来,出门在外照顾好自己。”坐在门口的父亲突然说出此话,随后缓缓地起身,一脸平静地帮助儿子收拾行李。

苏区的红军战士们

相处十四载,陈昌奉自然知道父亲很是难受,可母亲的离世依然历历在目,为了不让更多人丧失父母,年幼的陈昌奉还是参加了红军,参加了革命。

当时的红军队伍还很弱小,在各方面都需要人手进行帮助,可年幼的陈昌奉因为年龄太小根本就不能扛枪打仗,再加上没有读过书,大字不识一个,机关工作也适应不了。最后上级决定,让他担任了部队的司号员,帮助战士们进行工作训练。

但让人没想到的是,这个陈昌奉虽然年纪较小,但在做事工作方面却一点都不马虎,什么事情都不敢落后,得到了红军战士的一致好评。

三个月后,朱德已经考察了陈昌奉一段时间,这时他想到了毛泽东身边正好缺少一个如此勤快的警卫,于是便把他调到了前委,推荐给了时任红一军团政治委员的毛泽东。

毛主席对于警卫员并没有什么要求,亲力亲为的他很多事情都不会麻烦别人,但想到这是朱德同志亲自推荐的战士,他便同意了此事。

就这样,在朱德的帮助下,年仅15岁的陈昌奉来到了红一团,成为了主席身边最小的警卫员,并干了6年之久。

毛主席和朱德的合照(非此时期合作)

可此时的陈昌奉却十分紧张,他不知道毛委员究竟是什么样的人,就被带到了一个木头房子面前。

打开房门,他看见里面只摆着一个木板床,在床上堆满了各种各样的书籍和文件,一个青年男子正躺在床上津津有味地读着一份报纸,此人正是毛主席。

毛主席在得知陈昌奉是自己的警卫员后很是开心,但并没有发现他的特别之处,可随着时间的推移,毛主席发现这个叫陈昌奉的警卫员十分的细心,干活也很是机灵,于是常常戏称他为“红小鬼”。

1930年,红军来到了寻乌一带作战,当时的毛主席正在此地展开调查,常常到晚上才有时间将资料整理成册,很是辛苦。

陈昌奉不忍心委员一个人在此,便跑到了书桌前进行陪伴,可大字不识一个的陈昌奉很快就睡了过去,发出了“呼噜——呼噜”的声音。

毛主席轻轻地推了推陈昌奉说道:“红小鬼,这么累了就赶紧回去睡觉吧,时间也不早了。”陈昌奉这才揉了揉自己的双眼返回了自己的寝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看报

谁知第二天晚上,毛主席正在桌子前整理资料之时,这陈昌奉却像是无事发生般地来到了毛主席的面前,开心地说道:“毛委员、毛委员,我跑来给你打下手吧。”说完就坐到了毛主席身边。

可毛主席习惯亲力亲为,陈昌奉的工作实在是少得可怜,无聊的陈昌奉这次还没有坚持到后半夜便打起了呼噜。毛主席这次并没有打扰他睡觉,而是拿了一件衣服放到了陈昌奉的身上,怕他因为晚风而感冒。

其实细心的毛主席知道陈昌奉是因为看不懂自己写的是什么,才无聊地睡着了,于是毛主席便主动地教他读书写字,还叮嘱他道:

“红小鬼,虽然咱们是在打仗,但是学习可不能落下,也什么不会的我可以教你……同时,你忙完正事就可以休息了,经常这样还不让人笑话?”

红军战士(非陈昌奉)

但此时的陈昌奉只把前面的话听了进去,对后面的睡觉“大事”还是我行我素。毛主席并没有因为他打扰自己学习而苦恼,反而在呼噜声中写出了8万多字的《寻乌调查》。

但疼爱并不能成才,毛主席在陈昌奉犯错时依旧会严厉批评。

言传身教,两次批评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之后,红军被迫走上了长征的道路,此时的陈昌奉也仅仅只有19岁。

有一次,毛主席连续工作了一个昼夜都没有睡觉,脸上顶着一个大大的黑眼圈显得很是疲惫。

看到毛主席如此模样陈昌奉很是难受,于是他费尽心思地找来了一块门板,并做成了一个简易的木床,拿到了毛主席的卧室当中。

刚刚回到营地的毛主席左看右看地寻找着什么,随后皱着眉对陈昌奉说道:“你们没有搭建办公桌吗?看看附近有没有木头。”

穿着各异的红军战士

陈昌奉急忙回应道:“主席,我原本是拿了一块木板的,但我看您一天一夜没有睡觉了,要不您还是先睡觉吧。”

闻听此言,毛主席罕见地发出了怒火,他对着陈昌奉教训道:“咱们前线的战士正在和敌人拼命作战,我哪里还有心思睡觉啊!这个时候工作最为重要,其他的事情都是小的。”

听到此话,陈昌奉一时间乱了手脚,只能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不敢看毛主席一眼。

看到不知所措的陈昌奉,毛主席说道:“赶快找个木板去,要是找不到就把这床拆了,反正我是不会睡觉的。”

从此之后,红军每到一个地方,陈昌奉一定会先给毛主席搭建一个能办公的台子,并将主席使用的地图、文件、印章都放在了他灰色的背包当中,再去忙其他事情。

1935年3月,红一方面军就来到了云南丹桂村,并在此制定起巧渡金沙江的事情,而毛主席和周恩来则被安排到了当地的地主杨家郎的家中,进行决策的商议。

这个杨家郎曾经在北伐军中担任营长的职位,但后来因为看不惯国民党军队的腐败无能,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大好的前程,回到家乡建下了宅院。

杨家郎对红军的到来很是欢迎,他没有因为自己的身份而刁难红军,反而多次提供出资援助,是中国革命的恩人。

陈昌奉进入杨宅后是看啥都喜欢,墙上的装饰、壁画、摆件都让他大开眼界,忍不住地多看了几眼。

红一方面军长征

当天夜里,陈昌奉正在门口站岗巡逻,这时他突然听到“滴滴——滴滴”的声音,顺着声音找去,他发现了一只做工精良、造型小巧的八音钟正放在桌子上供人欣赏。

陈昌奉望着八音钟好久,是越看越喜欢,经过他的研究,他发现这个小东西居然能准点报时的功能,这时他突然想到:

“毛主席经常要忙到深夜,我要是把这个东西给了他,就能让主席按时休息。”

于是乎,一向老实本分的陈昌奉将这个小东西放到了自己的怀中,并在两天后将精美的八音钟带到了简朴的红军部队当中。

在他的理解中,所有的地主都是敌人,自己拿一点杨家的东西没什么大不了的,没有直接收拾了他已经是法外开恩了。

可现实是,地主中也有爱国进步的斗士,红军当中不乏自己革自己命的战士,当杨家郎知道家中少了一个八音钟时并没有慌张,反而十分高兴。

但毛主席却不那么认为。

在红军渡过金沙江之后,毛主席发现自己的身边多了一个八音钟,其样貌精致在红军队伍中很是少见,而自己的随身物品中并没有这样的物品。

看着精致的八音钟毛主席一开始认为是有人要讨好自己,为了制止这种不正之风,他赶紧召集自己身边的工作人员,向他们询问八音钟的来历。

陈昌奉看到主席很是生气,便走上前来将事情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并承认是自己将八音钟放到了他的身边,还把他自以为是的理由说了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长征途中,毛泽东与警卫员吴光荣、陈昌奉和戴天福

“啪——”毛主席用力地拍了拍一下桌子,大发雷霆的批评道:“我们不能拿群众的一针一线,这是原则问题,你参加红军这么长时间,这些道理都不知道吗?赶紧给我送回去!”与此同时,毛主席还亲自给陈昌奉记了一次大过。

但是,他们已经离开了丹桂村几百里地,返回的道路也被国民党反动派重重包围,此时送还东西很不现实。

最后经过大家讨论,决定将八音钟放到一个老乡家中暂时保管,并拿出报酬,希望他以后可以将这个八音钟送还到杨宅。

可惜的是,这只八音钟最终并没有物归原主,直到十几年之后才被当地博物馆发现,并收藏在馆内进行展览,像后世的我们也能感受到红军部队的优良作风。

这一次毛主席发火不同往常,陈昌奉也因此真正明白了党纪和党规,他如同一根红线一般,只要触碰必然被罚。

红军过雪山

同年6月红军来到了四川省雅安市宝兴县,他们此行的目的就是要翻越平均海拔约4500米的夹金山,而夹金山又因气候多变,少有人烟,被当地人称之为“神仙山”。

此时的陈昌奉却患上了疟疾,整个人都显得岌岌可危,稍有不注意便会倒在雪地当中。每到这时毛主席便会亲自把他搀扶起来,对他说道:“红小鬼,你可不能就这样放弃啊,这里不能休息,来!和我走!”

但当时的陈昌奉连话都说不清楚了,只能颤抖的牙关,对着主席的说道:“我走不……我冷……冷。”

看着与自己相处多年的红小鬼毛主席忧心忡忡,只见他转过身躯,把自己的皮大衣脱了下来盖到了陈昌奉的身上,还把自己腰间系着的热水一点点地喂到了他的口中、

可毛主席脱掉皮大衣之后只剩下了一身单薄的军装,在这风雪交加的山上,寒气如同刺刀般插进了毛主席的身上。

陈昌奉挨冻,主席亲自照顾(画作)

看着逐渐红润的陈昌奉,毛主席这才放心下来,他将自己的大手放到了陈昌奉的肩上,欣慰地说道:“真不错,这才是我们的红军战士,我的红小鬼怎么可能倒下了?”

这时陈昌奉才明白,毛主席对自己不光是上级的关心,而是如同父子一般的关爱。

前往基层,主席送别

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达成会师,历时两年,约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路途终于结束,而陈昌奉也跟随着毛主席来到了陕北。

来到陕北后,中央军委将原先的中国工农红军学校扩建为西北抗日红军大学,毛主席认为陈昌奉是个可造之才,应该去学校接受系统性的学习。

于是他将陈昌奉叫到了身边,对他说道:“红小鬼,你在我身边差不多六年了,但你一个肩负更多的责任去了,不能一直在我身边。”

到达陕北后的红二方面军一部

陈昌奉虽然不舍,但他明白这是毛主席良苦用心,于是便跑到了西北抗日红军大学学习知识,并在毕业后调到了陕北保卫局任指导员。

短短几年的时间,陈昌奉便用在毛主席身上学习到的知识和经验一路升迁到延安公安分局局长,成为了对组织更为有用的人才。

抗日战争结束之后,山东解放区想要大量的优秀干部,上级一下子就看中了陈昌奉,并希望他巩固革命工作,将广阔的土地分给农民。

临行之前,陈昌奉专门来到了毛主席的面前,依依不舍地向他告别,他深知,自己来到山东之后便没有时间回到主席身旁。

毛主席看着逐渐成长的红小鬼脸上不禁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为此毛主席专门送给了陈昌奉一张照片,并在背后写下:

“努力工作,忠实于党,忠实于人民!祝你胜利。”

陈昌奉离开毛泽东时,毛泽东写的题词

陈昌奉就带着毛主席的期待与祝福踏上了向东而去的道路。

全国解放之后,兢兢业业的陈昌奉先后担任了山东省公安局教导团副团长、山东省公安总队总队长、潍坊军分区副司令员的职务。

1957年,毛主席已经有二十多年没有见“红小鬼”了,于是在他来到济南视察时立即回想起陈昌奉就在此地工作,并且询问道:“小陈有没有在现场啊?”

经过查询,当地领导这才知道了陈昌奉“红小鬼”的身份,但当时毛主席的时间较紧,两人才没有相见。

一年之后,毛主席再次来到济南,当他看到陈昌奉后不禁地流出了眼泪,他开心地说道:“红小鬼,咱们十多年没有见了,如今你当官不小嘛!”

离别之前,毛主席握着陈昌奉的双手嘱咐道:“小鬼,你可要好好干,记住我说的话,我们下次见面再聊!”

可谁能想到,此次一别终生未见。

晚年时期的毛泽东

1976年9月9日,那个视陈昌奉如孩子一样的老人离开了人世,得知噩耗的陈昌奉抱头痛哭,差点昏厥过去。

因为工作原因,陈昌奉未能赶到北京送毛主席最后一程,悲痛欲绝的他只能在家中设立灵堂,以此来寄托对主席的思念。

1986年12月23日,此时距离毛主席的诞辰还有三天时间,身患重病的陈昌奉躺在病床上开心地说道:“毛主席他老人家应该是想我了……要我给他过生日。”此话说完便含笑而终,年仅71岁。

陈昌奉临终之际依然想念着毛主席,依然希望能给主席过一次生日,然而现实并不会因此改变,他心心念念的“父亲”早已离开了人间,并将革命的火种泼洒到了每个人的心尖。

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阳光虽能普照大地,但毛主席却能照耀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