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近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原司长盛松成说了一段话,引起网友们的关注,他说:”失去的消费就是永远失去了,比如我的头发已经三个月没有理,解封后我也不可能一个月理三次头发,同理对于餐饮、旅游、酒店等行业也是如此,这些服务性消费很难弥补“。

对此,老白也觉得很有道理。

当下国际局势错综复杂,俄乌战争持续发酵,昨天下午芬兰决定加入北约,相信很多朋友也看到了这条新闻,国际局势的不稳定对我们的经济也会造成一些影响。

而国内疫情还在动态清零,对于经济的影响会有多大目前也是不得而知,只是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和个人逐渐感受到了压力。

而疫情的影响不仅仅是在供给端,在需求端依然不乐观,首当其冲的就是消费。

第一季度3月份我们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3.5%,餐饮收入同比下降16.4%。从疫情爆发初期的经验来看,消费的恢复并不容易,这一波疫情的持续让大家对于市场的预期不高,导致了消费意愿不强,因为看不到疫情何时会彻底结束。

因此很多家庭减少消费的同时,已经开始着手减少负债。包括提前还房贷、车贷以及消费贷等,并且储蓄更多的存款。今年一季度我们的居民存款达到7.12万亿,大大高于同期的5.08万亿,储蓄增加意味着消费的减少。

而且沿用上面提到的,失去的消费其实是很难找回来,消费低迷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什么时候会缓解目前老白也无法预测,而消费低迷会进一步降低消费意愿。

那么面对这样的情况,怎样可以解决呢?我们上面有两个方向,一个是财政,一个是货币,财政目前看似乎没什么操作空间,但是货币是可以的,老白认为降息应该一定程度可以缓解消费的低迷,因为降息大家就会将存在银行里的钱拿出来消费,毕竟降息之后存在银行得到的利息也不高。

至于后面会不会走这一步老白就不得而知了,至于给大家发钱、发消费券应该也算是一个办法,但是这个操作很难精准投放,因为如果要发其实应该发在那些手里缺钱真的会将钱花出去的人手里,因此这个办法也不是非常好。

而且比较尴尬的是,目前我们的居民负债率其实本身就已经很高了,在没有良好未来预期的情况下,还想让居民强心上杠杆显然是一个比较难做到的事情,老白觉得这个跟年轻生孩子意愿低有点像,就是明知道生孩子压力巨大,还催着生孩子。

至于疫情缓解之后会有什么政策出来恢复经济,大家有什么看法呢?评论区留言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