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8年7月,美国高通公司正式宣布,价值440亿美元的恩智浦公司收购计划彻底宣告破产。

这场持续21个月,赢得世界瞩目的商业变动,以中国的全面胜利而告终。美国公司高通与恩智浦公司的合作,与中国有何关系?

收购筹备

2016年10月,高通公司宣布,公司计划以38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恩智浦半导体公司。此消息一出,世界为之震惊。

成立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高通公司,是世界闻名的半导体公司。

中国的小米等手机,芯片皆来自于高通公司。毫不夸张地说,高通公司,掌握着世界大部分的智能手机半导体市场。

恩智浦公司,又是“何方神圣”?

恩智浦公司,原本是飞利浦公司的支线部门,总部位于荷兰,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06年,飞利浦将恩智浦的半导体业务,以79亿的价格出售给荷兰的经济集团。

此后,恩智浦半导体公司便作为一个独立的公司,闯荡商界。

作为主攻半导体业务的公司,恩智浦赫赫有名。

早在1985年归属于飞利浦时期,恩智浦的半导体销售额就已经跻身全球前十,多年来地位从未改变。

恩智浦生产的汽车芯片、物联网芯片以及移动支付芯片等,成为控制其他国家半导体事业的命脉。

2015年,独立不到10年的恩智浦公司,竟然收购了摩托罗拉旗下的飞思卡尔公司,如虎添翼。

高通与恩智浦,世界半导体的两巨头,为何选择联手?

美国高通公司,牢牢掌握着智能手机半导体领域的市场。然而有得必有失,也正是高通在智能手机领域过度强势,导致整个公司对此过分依赖。

与此同时,高通在智能汽车、现代家居等方面,却处于弱势地位。而高通公司缺少的,恰恰是恩智浦公司的强项。

如果高通能够成功收购恩智浦,芯片的数量将会大大增加,涉及的范围也越来越广,几乎囊括全球所有的半导体需求。

至于恩智浦公司,则可以依靠高通的名气与强大的销售网络与渠道,增加半导体的销售额、提高公司的利润。于两家公司而言,这是双赢的结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通计划收购恩智浦的消息发出后,便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为了尽快促成收购,高通不久后开出了380亿美元的天价。与此同时,高通筹集了110亿美元的融资,显然有备而来。

如果此次收购计划成功,将成为高通建立以来,最大规模的半导体收购。

众人原本认为,高通收购恩智浦的计划将会一帆风顺,然而过程之波折,远超众人的想象。

恩智浦作为半导体行业的领头羊,原本不容忽视。

高通刚刚计划收购时,恩智浦的市场价值大约为280亿。是以,高通380亿收购恩智浦,符合大众的预期。

令众人意外的是,收购谈判需要大量的时间,在此过程中,恩智浦公司的价值依旧在不断上涨。

恩智浦公司半导体市场份额大,各方资本垂涎已久,纷纷选择注资。

与此同时,恩智浦公司注重在科技领域的创新,在外界看来潜力无限,股价也持续走高。

专家曾经预测,在未来的几年时间里,恩智浦公司经济的平均增速,大约在27%左右。

恩智浦发展潜力巨大,显然对高通开出的价格并不满意。

正如恩智浦股东所说:“高通低估了恩智浦的价值”,由于股东反对,收购计划不得不暂时停止。

然而在高通的眼中,收购恩智浦刻不容缓。万般无奈下,高通只能将价格提高至440亿美元。

所谓“有钱能使鬼推磨”,高通亮出高价后,恩智浦内部所有的阻碍,一瞬间便消失殆尽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只是,恩智浦公司内部矛盾的解决,并不意味着并购可以顺利进行。高通与恩智浦面临的真正考验,才刚刚开始。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跨国公司相关业务的开展,需要遵循国际惯例。

外国企业想要在本国进行经贸往来,需要经济部门对在本国开展业务的外国企业,展开反垄断调查,避免形成垄断与贸易壁垒,危害本国市场秩序。

高通与恩智浦同为跨国公司,他们一系列的商业活动,都需要严格遵守国际法律。

恩智浦和高通在日本、俄罗斯、韩国、中国等国均有业务,也需要经过他们的反垄断调查。

为了公司顺利合并,恩智浦和高通只能游说各个国家,按照当地的法律法规,对措施进行相应的调整,如此才能获得准入通行证。

经过恩智浦、高通的多方努力,其他国家都已经同意了两国的合并请求。

取得中国的同意,是恩智浦和高通合并前的最后一个挑战,同时也是最困难的挑战。

恩智浦与高通,在中国市场广阔,经营业务众多,也受到中国《反垄断法》的制约。

中国商务部,曾经发布了《关于经营者集中申报的指导意见》。

其中规定,只要公司的全球年营业额超过100亿人民币,且在中国境内营业额超过4亿人民币,他们的商业行为,都需要上报中国商务部。

显而易见,不论是高通还是恩智浦,营业额也超越了规定的最高值。

也正因如此,两公司的合并,需要通过中国反垄断调查方可推行。

高通与恩智浦就合并事件多次与中国展开商讨,对此中国的态度是:一如既往地拒绝。

中国为何拒绝?原因很简单,恩智浦和高通此举,违反了《反垄断法》。

如果两个公司合并成功,中国的半导体行业将会被彻底控制。收购恩智浦,是美国阴谋的具体体现。

2017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首次出现需求下降的现象。作为智能手机半导体的供应商,高通承担着巨大的经济损失。

次年,世界半导体需求下降的情况,依旧没有好转。

反观中国,近几年来,华为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研发出了全新的鸿蒙系统,也建立了5G技术。

如果美国任凭中国华为继续发展,将会失去信息技术大国的身份,中国在5G技术领域也将抢占先机。

是以,切断麒麟芯片等半导体的供应,是美国打击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的有效手段。

2018年,美国商务部在未与中国协商的情况下,突然宣布禁止美国公司通过任何手段,向中国中兴通讯等公司,提供包括半导体在内的各种零部件以及技术。

中兴与美国解约后,美国依旧步步紧逼,宣布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均加征关税,中美贸易战正式打响。

不可否认的是,美国此举,确实给中国的智能研究领域,带来了巨大的打击。

没有高通半导体的供应,中国的各项技术无法发挥到极致。贸易战本质,是美国单方面垄断。

与此同时,恩智浦公司提供的半导体,同样在中国的研究领域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

中国智能驾驶等技术飞速发展,需要依靠恩智浦公司提供的芯片。

恩智浦公司在数字与模拟信号方面的完善措施,也给中国带来的巨大的帮助。

中美贸易战打响后,中国智能手机研究的半导体供货渠道被切断。

如果美国的高通收购了恩智浦公司,自然也会切断汽车、家居芯片的供应。这也就意味着,中国各个领域的半导体,将完全处于空白期。

高通收购恩智浦的真正目的,就是对中国实施全面垄断策略。正如中国半导体专家张国斌所说:

“一旦高通和恩智浦合并成功,那么它将垄断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半导体行业,这样一来,我国新兴的半导体芯片行业会受到非常大的扼制。”

为了防止半导体垄断给中国带来的伤害,我国对高通收购恩智浦一事,表示了强烈的反对。是以,两个公司的重组计划不得不暂时搁浅。

事实上,所谓的国际惯例,只是一种约束的方式,其执行没有强制性。

也就是说,即便中国不同意恩智浦和高通合并,两公司完全可以忽略和绕开中国、强制重组。

既然如此,美国为何没有采取这一措施?

究其原因,是恩智浦和高通都无法承担绕过中国带来的损失。

如果恩智浦和高通违反中国的意愿重组,就意味着他们违反了中国的《反垄断法》。

是以,中国有充分的理由限制他们在华商业行为以及市场份额。

换言之,恩智浦和高通将失去中国的市场。对于他们而言,这几乎是致命的威胁。

官方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恩智浦在中国的收入,已经达到其全部营业额的40%,中国是恩智浦的第一大市场。

与此同时,2017年高通的财政报告显示,其在全球的营业收入为223亿美元,150亿均来自于中国市场,占据市场总份额的60%以上。

如果没有中国的半导体购进,高通和恩智浦的经济效益将会大大降低。

并购带来的利益,或许无法抵消失去中国市场带来的损失。如此得不偿失的行为,恩智浦和高通都不会选择。

中国迟迟不答应,世界的目光也聚集于此。

在有些人看来,美国对中兴的制裁,给中国的半导体事业带来了巨大的打击。

美国想要中国同意其收购恩智浦公司的计划,中国完全可以通过美国解除禁令为筹码。

然而中国始终态度强硬,从未松口。对此,中国自然也有着自己的考量。

中兴的半导体进口被切断,美国高通暂时解除禁令,确实可以解除燃眉之急。

然而高通成功收购恩智浦公司后,给中国带来的负面影响将是致命的。于中国而言,为了短暂的利益目光短浅,才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事实证明,中国当初的选择无比正确。

2018年,高通仍未获得中国的同意,这项收购计划,最终以失败告终。美国放弃收购,同时需要支付20亿美元的违约金。

与此同时,收购计划失败,恩智浦公司不可避免地受到损失,按照双方此前的规定,美国高通将支付至少200亿美元,用于稳定恩智浦公司的股价。

这场收购计划,美国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却终究竹篮打水一场空。美国借此垄断中国半导体市场的阴谋,也正式宣告破产。

美国原美国商务部长:威尔伯·罗斯

中国半导体的困局与出路

美国对中国半导体垄断虚惊一场,中国却应该从中得到启示。半导体技术落后,受制于人,是中国面临的现实。

相较于美国等国家,中国的半导体研究事业起步较晚。

改革开放政策推行后,借助政策优惠以及海外技术引进的支持,中国的半导体事业有了一定的发展。

尽管如此,多年来我国依旧处于无芯可用的状态。

2017年,中国集成电路进口总量为上千亿,进口总额为2600亿美元,而中国原油的进口总额,仅有1500亿美元。

这也就意味着,中国在半导体进口上的花销,已经超过了中国的原油需求。

正如工程师李彦宏所说:“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在我们的发展过程当中,高端芯片一直依赖进口,这是我们这一代IT人心中永远的痛。”

与此同时,美国禁止合作清单出现后,中国自主研发具有竞争力的半导体任务,将会变得更加艰难。

幸运的是,正是因为铭记半导体短缺的伤痛,中国一代又一代工程师,投入了无止境的研究。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美国对中国发起的贸易战,加速了中国半导体事业的成长。

中国十分注重芯片的设计,遂将大量的投资、人才引进至此。

目前,中国正在倡导半导体本土化战略。

在美国切断供应的大背景下,中国研究人员专注于研发替代品,并寻找方法将美国供应商从他们批准的采购清单中移除。

如此,美国以及美国公司,在中国的影响力、市场份额持续下降。

现如今,中国的十四五计划,已经将半导体技术独立,列为国家战略层面:

为了提高芯片制造的质量,阿里巴巴集团收购中天微,投资寒武纪; 百度推出AI芯片昆仑,相传为计算力最高的AI芯片; 华为公司面临麒麟芯片困境后,一直寻找新出路,“达芬奇”计划,让众人看到了希望。

尽管半导体技术壁垒依旧存在,但在初级领域,例如用于制造LED的MOCVD工具研发,中国已经具备一定的竞争力。

综合各方考虑,在未来数十年的发展,中国有着广阔的进步空间。

目前,逐渐走向成熟的中国企业,正焕发出勃勃生机与活力。

中国坦然接受在半导体领域的不足,知耻而后勇,终有一天,会完成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超越。

参考资料

[1]《人民日报》,《商务部回应“以高通收购恩智浦案反击美方”:正在依法审查》

[2]《中国汽车报》,《八国已批准高通380亿美元收购恩智浦,中国会“加入群聊”么?》

[3]《经济参考报》,《半导体巨头借重金收购,竞逐汽车电子市场》

[4]观察者网,《来晚了?高通称收购恩智浦“已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