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公司开会,领导问大伙:“六月一号要发生大事了,你们猜猜是什么?”

身边同事脱口而出:“儿童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领导笑岔气,见大家不明所以,领导顺势点了下,说是和白酒相关的,但大家还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随后领导解释道:“白酒新国标将要实施了,时间就定在今年的6.1号”。

领导一番话,立马勾起了我的回忆,记得去年这段时间,相关部门就新国标一事向社会发起了征求意见,没想到这么快就要实施了。

随后笔者从各大渠道平台搜索发现,大家都在讨论白酒新国标的事,网友们也各抒己见,期待之情溢于言表。

为何大家会这么期待新国标了,就连往日话不多的公司领导也称其为“大事”?

笔者研究后发现,新国标的一些调整的确能称为“亮点”,白酒行业可能会面临大洗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亮点一、白酒不得使用非粮谷食用酒精和食品添加剂。

在以前,白酒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

按生产工艺划分,分为固态法白酒、液态法白酒和固液法白酒;

按糖化发酵剂划分,分为大曲、小曲、麸曲、混合曲白酒;

按香型划分,分为浓香、清香、酱香、米香、兼香等十二种香型。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白酒的门槛并不是很高,就比如说“液态法白酒”。

液态法白酒是以人工培养的酒曲为发酵剂,各种廉价粮食(非粮谷,如红薯、蜜饯、马铃薯等)为原料,经液态发酵蒸馏出食用酒精,最后再经过食品添加剂调制而成。

相比固态法白酒,其工艺简单高效,原料成本、人工成本、时间成本也低不少,总结下来就是“门槛低、利润高”,因此成为白酒行业的“香饽饽”。

但是,液态法白酒天生存在缺陷,香味物质比较匮乏,需要人为添加食品添加剂,或者采用串香、勾兑等工艺模拟固态法白酒的风味,使之达到能入口的标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只不过目前没有很好的检测手段,酒厂的自主性又比较强,很容易出现添加剂滥用的情况,近些年时不时的爆出酒精勾兑、甜蜜素、勾兑门等事件就是最好的证明。

这样的白酒虽然符合生产标准,但如果酒厂技术水平有限,处理不得当,酒的质量就很难得到保证,长期饮用对身体的伤害非常大。

随着消费者认知的提升,反对添加剂勾兑、回归传统白酒的呼声越来越大,于是国家决定对白酒的专业术语重新进行定义。

因此,新国标中明文规定,所有白酒都不得使用非粮谷食用酒精食品添加剂

有必要一提的是,液态法白酒固液法白酒依旧存在,也允许使用粮谷食用酿造酒精,但不得使用食品添加剂。

亮点二:调香型白酒将被列为配制酒,从此被踢出“白酒”行列。

从亮点一中,我们得知,以后的白酒将不得使用食品添加剂。

但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大部分酒民的消费水平有限,如果完全取缔所有的白酒,那势必引发白酒行业的涨价潮,“一刀切”肯定不行。

为照顾到广大消费群体以及方便大家辨认,新国标中将调香型白酒(含食品添加剂,市场体量大)列为“配制酒”。

配制酒虽然是以白酒为酒基,但在生产过程中会加入其它物质提升香味,比如说竹叶青酒、劲酒等都属于配制酒,民间所讲的蛇酒、药酒等都属于配制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句题外话,调香型白酒的气质和配制酒挺像的,只不过前者更加隐晦罢了。

此番调整,真的是一举两得,不仅让白酒行业更加规范,也让白酒行业朝着大多数人想要的方向发展,难怪网友都拍手叫好!

好归好,但新国标的实行也可能会对市场带来巨大的冲击,比如说白酒涨价,特别是中低端市场的固态法白酒。

这对一些坚持喝固态纯粮但经济实力偏弱的酒民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这也是广大酒友担心的一点。

但不管怎样,白酒新国标都会如约而至,提前选好适合自己价位的纯粮食酒比慌不择食要好些,下面给大家分享一款物美价廉的四川白酒,笔者喝过几次,口感不说特别好,但日常饮用完全足够。

此酒产自成都邛崃,度数为52度,是一款浓香型白酒。

原料为水、高粱、大米、糯米、小麦和玉米,每一种原料都是精心挑选的,水源则是当地赫赫有名的“通天泉水”,原料上都非常讲究。

酿造工艺为邛崃本地传统的大曲酒技艺,经过固态发酵、按质摘酒、分级储存、精心勾调等步骤酿制而成。酒是自然发酵酿制的,既无酒精勾兑,也无香精、香料等添加剂。

和名酒的差距主要在于品牌力上,其次是勾调工艺上,但这酒也不差,选择上不低于5年的优质基酒勾调,闻香窖醇香明显,入口绵柔甜爽,收尾略苦,但喝完不上头,对新酒友很友好。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了,其实新国标的调整远不止这些,还涉及到方方面面,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官网搜索研究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