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运东大道至庞山路区段的隧道已经顺利封顶,之后启动隧道内部的建设工作。这个节点的施工进度较原计划提前5个月。”在云梨路综合改造工程建设现场,项目施工负责人陈朝阳说。

云梨路综合改造工程位于吴江开发区中部,是吴江开发区“九横八纵”城市路网的重要一“横”,于2021年7月启动一期交通导改,整个工程建设工期紧、施工任务重、安全风险大、环保要求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说:施工现场 吴江区供图

年初的疫情,给项目建设带来了不小影响。“主要是物流和人员方面存在一定困难,好多物料困在了高速上下不来,工期一度存在脱幅的情况。”陈朝阳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为了把“计划表”变成“现实图”,项目部在严格执行疫情防控的基础上,一方面拓宽物流通道,调集船舶开启了水路运输,保障原材料不断档;另一方面,优化施工方案,合理调配施工资源、科学转换作业面、加大资源投入,掀起施工生产的新高潮。

“通过‘人海战术’和‘背包作战、挑灯夜战’的施工部署,每段作业时间较正常工序压缩近35%,创下4天施工完成56米的‘云梨速度’。”陈朝阳说,现在不仅把落下的时间赶上了,而且还远超原定时间节点。目前,已经完成项目总进度的60%。

赶工期不意味着轻质量。在云梨路综合改造工程建设现场入口处的一块智能大屏上,实时滚动着施工现场的监控画面,以及噪声、扬尘、违章抓拍等数据。“刷脸”进出建筑工地、实时监测噪声扬尘、流程可视化……“黑科技”的辅助,让工地管理长出了“眼睛”“耳朵”“鼻子”,构建起覆盖项目施工现场、施工全过程的多级联动管理体系。

“这个管理平台实现了多种智能管理功能。比如实名制功能,工人出入工地要‘刷脸’,经过数据分析、统计及信息查询等,从而实现有效管理。还有安全监管功能,施工现场设置了20多个监控,可以对不戴安全帽等违规行为进行抓拍,并实时传输信息。”项目施工技术负责人任世朋说,有了科技的赋能,各层级管理职能主体可以实时精确把控施工进展,实现工地管理“耳聪目明”,为工地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新民晚报记者 毛丽君 通讯员 龙玥 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