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 猫妹

来源| 大猫好规划

最近好几个朋友跟猫妹安利《亲爱的小孩》。

说特别真、特别虐,演技特别在线。

连猫妹这个不追剧的,也去了解了一下剧情。

故事的大结局,很“狗血”。

主角的女儿得了白血病,医生建议再生一个孩子,用脐带血来救命。

但当时两人已经离婚,并各自再婚。

面对各自的新婚配偶,还有生命垂危的孩子,两人陷入艰难的抉择。

故事的最后,两人选择复婚。

用诞下小生命的脐带血救了白血病孩子。

算是happy ending。

有人说,这么“狗血”的剧情,真敢编。

其实,艺术来源于生活。

现实中的故事,比这个还“狗血”。

剧本中故事的原型,据说是《带着“使命”来世上,弟弟好冤枉》这篇报道的闫女士。

闫女士,有两个儿子,2002年跟丈夫离婚。

2003年大儿子被诊断为骨髓异常增生综合症。

医生建议尽快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

但骨髓库找不到合适的造血干细胞。

小儿子虽然与大儿子配型成功,但他年龄太小,不能捐给哥哥。

走投无路的闫女士只得去求前夫,跟她再生一个孩子,用脐带血去救大儿子。

结果是,前夫虽然同意了,第三个非婚生儿子也出生了。

但命运跟她们开了天大的玩笑,配型不成功。

最终,大儿子去世。

带着遗憾,闫女士独自抚养这个带着“使命”来到世界却未能完成“使命”的小儿子。

现实是不是比电视剧更残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亲爱的小孩》里,引入了很多现实热点,引发很多人的共情。

像孕后生理尴尬、月嫂敷衍算计、代际养育冲突、“和稀泥”的丈夫在育儿道路的缺失等等。

但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冲突,只不过是小菜一碟,真正的暴击往往来得猝不及防。

在疾病面前,很多父母已经无法顾及一个原本“不该”来到这个世界的孩子,降生的价值就是为了救活另一个孩子,这样的安排对他是否公平的问题。

更不敢想,同胞孩子间配型只有1/4全相同的概率,万一失败了怎么办。

做父母的,对孩子那真的是不想抛弃、更不愿放弃。

为了给孩子治病,很多人卖房、卖车、四处借钱。

为了陪孩子治病,远走他乡,工作可以不要,靠打零工贴补生计。

为了省下每一分钱给孩子治病,他们宁可自己节衣缩食,住医院走廊、露宿公园。

在之前的一个视频里,采访了很多人。

在问到如果自己得了大病愿意花多少钱治疗,很多人选择不治了,或者治治就行了,花钱太多就不治了。

但是当问到,如果孩子得病了,愿意花多少钱治的时候,很多人脱口而出的是卖房,砸锅卖铁也要治,甚至愿意拿自己的命去换孩子的命。

有人说,父母这不是爱是赎罪,没有父母把孩子生出来,孩子就不会经历所有苦难。

但代代传承才是生命繁衍不息的底色啊。

有些事情,养了孩子,才知道。

有的大病,要命。

但也有很多大病,要钱就不要命。

像白血病,除了脐带血,现在还有CAR-T细胞疗法。

但120万一针的高昂费用,将很多人拒之门外。

别说120万一针,就连30-100万的骨髓移植费用,也是不少家庭无法承受之重。

就像那句电影台词,这世界上只有一种病,那就是“穷病”。

扎心,却是实话。

所以,真正的为孩子计长远,不仅仅是存钱、理财那么简单。

因为绝大多数人,如你我,赚钱、存钱的速度,远比不上医院出账单的速度。

猫妹家有过癌症病人,知道那种前两天刚存进去5万块押金,今天跟你说欠费了去补交的感受。

而且一个大病患者,并不是自己在“战斗”,需要其他家人付出时间去对接医疗资源、去照顾、去协助康复。这隐形的收入成本,对一个家庭来说,也是不可忽视的。

一人大病,全家失衡。

所以,在孩子健康时,一份不用花多少钱的意外险+百万医疗险+重疾险,是父母对孩子的必要投入。

它的存在,让很多家庭有抗击病魔的底气。

让父母体面的,有尊严的,站在孩子身边。

生活确实不是剧本,因为它远比剧本更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