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韩森

近期以来,受国际局势动荡、疫情反复等因素影响,A股市场波动性持续加大,行情较为低迷。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厄姆曾说道:“股票市场短期是投票器,长期是称重机”,即短期的“聒噪”始终难掩优秀企业自身的增长逻辑和价值所在。在市场大环境不佳之时,4月21日成功登陆主板市场的中国海油(600938.SH)却保持着强劲增势,全面突显出了可持续、确定性较高的投资价值,甚至有望成为“穿越周期”的优质投资标的。

2021年,中国海油实现营收达2461.11亿元,较2020年大增了58.40%,同期净利润达703.07亿元,同比大幅增长了181.72%,相当于“日赚”近2亿元,收入规模与盈利水平双双达到历史最佳水平,这对于一家总资产近8000亿级别的公司来说,实属不易。对于2021年出色的业绩表现,公司表示,主要是由于国际油价上升、公司产量增加,以及成本管控良好。

由此,众多机构持续关注并看好公司发展前景,东方证券、申万宏源、天风证券、中泰证券等众多机构纷纷给予中国海油“买入”评级。

而4月29日披露的一季报也持续印证了公司良好的发展趋势,单季营收达908.98亿元,大幅增长了73.52%,归母净利润达343.01亿元,大幅增长了131.67%,扣非归母净利润达339.93亿元,同比大增了135.10%,经营活动现金流达394.16亿元,同比大增了64.03%,业绩延续强劲增长势头。对此,二级市场给予了积极反馈,据悉,一季报披露当天,公司股价以涨停报收。且以中国海油发行价10.80元/股计算,截至5月13日收盘累计涨幅约41.3%,期间最大涨幅高达59.35%。

值得一提的是,在4月30日举行的伯克希尔股东大会上,巴菲特和芒格均表示了对石油中长期趋势的看好,芒格甚至指出,终于找到比美国国债更值得的投资,并称未来石油将是非常珍贵的资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广阔增量空间与油价上行周期奠定可持续发展基础

“真金白银”回报股东彰显中长期投资价值

目前,我国陆上油气新增储量增长乏力,相反海洋油气则具备较大勘探开发空间,据中国海油集团能源经济研究院于2022年1月14日发布的《中国海洋能源发展报告2021》显示,2021年中国海洋原油产量5464万吨,海洋原油同比增量占全国总增量80%以上。2022年,预计中国海洋原油产量达到5760万吨,同比上涨约5.4%,占全国原油增量的80%左右,将继续保持全国石油增量的领军地位。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末,中国海油在中国海域拥有油气探矿权239个,面积约130 万平方公里,占比超过中国海域具备开发潜力地区的总探矿权数量和面积的 95%,勘探区域之广阔,展现绝对资源优势。而且,相比美国墨西哥湾等近海勘探区,中国海域勘探程度较低,资源禀赋优势显著,油气资源潜力巨大。经过数十年勘探开发经验积累,公司目前在中国海域拥有120多个在产油气田,建立了成熟的海上生产设施和海底管网系统,将有利于未来的区域化勘探开发,支持公司长期可持续发展。

另一方面,中国海油作为纯上游海上油气龙头企业,业绩表现与油价关联紧密,其业绩的卓越表现与油价持续攀升不无关系。2021年,布伦特原油全年累计涨幅超50%,步入2022年,国际油价重心继续上移。可以预见,中国海油将直接受益于油价上涨,其二季度及中报业绩有望再创佳绩。

对于未来3-5年油价走势,不少机构认为仍将处于上升周期。其中,高盛3月发布研报表示,由于供应不足,2022年布伦特原油均价预计为135美元/桶,2023年预计为115美元/桶。信达证券5月最新报告认为,全球原油处于库存低位且连续去库,加之资本开支增长有限和供给趋紧、产能周期引发能源大通胀等多重因素叠加,未来 3-5 年有望处在景气向上周期,坚定看好原油历史性配置机会,而随着油价中枢抬升,将直接利好上游板块。

可以预见的是,在我国海洋原油增量占比与日俱增、国际原油开启中长期上行周期,以及价格中枢不断上移的大背景下,中国海油凭借自身资源禀赋优势、油气产业链的上游龙头地位,将充分增厚自身盈利水平,投资价值有望进一步彰显。

此外,更值得关注的是,中国海油A股上市便受到市场追捧的背后,与其稳定的高比例分红也不无关系。据统计,中国海油在香港上市以来,累计分红高达3500亿港元左右,位列港股能源类公司第一,真真正正做到了用“真金白银”回报股东。不仅如此,中国海油在2022战略展望中仍表示:2022-2024年,公司股息支付率预计将不低于40%,受到市场高度关注。近日,中国海油就发布了特别股息分配方案公告,拟向全体股东派发特别股息每股1.18港元(含税),而公司作为稳定高比例现金分红标的,未来也有望获得各方机构的长期配置。

海内外多元化布局极具战略眼光

高资本支出深挖增产潜力

中国海油的主要业务为原油和天然气的勘探、开发、生产及销售,是中国最大的海上原油及天然气生产商以及全球最大的独立油气勘探及生产集团之一,其控股公司中国海油集团拥有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的专营权,业内具备绝对龙头地位。同时,公司也是目前A股市场上稀缺的纯上游油气公司。

资料显示,中国海油国内主要作业区域包括渤海、南海西部、南海东部和东海。其中,国内渤海对公司储量、产量贡献最大,渤海油田已成我国第一大原油生产基地,夯实了公司发展根基。在海外,公司也在多个世界级油气项目持有权益。目前公司资产遍及世界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在圭亚那Stabroek区块持有25%的权益,该区块总可采资源量已经达到约110亿桶油当量,经济效益极佳。由此可以看出,公司针对海内外优质资产进行了多元化布局,极具战略眼光,且志在长远。

在资源布局的巨大优势下,2022年公司新投产项目13个,在建项目超20个,重点项目开发建设进展顺利。资本支出方面,中国海油在2020年、2021年的资本开支分别为795亿元、887亿元,2022年支出目标为900-1000亿元,资本开支力度的加大持续推进新建产能进度,加快项目建设速度。可以预见,后续随着新产能进度的有序推进和落地,公司增产潜力将得到充分释放,而高资本开支无疑也将不断支撑公司产储规模的持续增加。

持续降本增巩固行业领先地位

募投项目助推油气产储规模再上台阶

对于上游油气企业来说,成本管控能力也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经多年努力,中国海油桶油主要成本由2013年的45.02美元/桶油当量降低至2021年29.49美元/桶油当量,下降了 34.5%。公司保持行业领先的成本优势,也使自身具备了强大的持续经营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产量方面,中国海油表示,将持续寻求有效益的产量增长。公司在2022-2024年度净产量目标为6.00至6.10亿桶油当量、6.40至6.50亿桶油当量和6.80至6.90亿桶油当量,产量规模有望拉动公司整体业绩规模进一步提升,使行业领先地位得以巩固。

另外,近些年来,中国海油的油气储量也呈现逐年上升态势,截至2021年末,公司油气净证实储量约57.3亿桶油当量,较2011年增长79.6%。且截至2021年末,公司的储量替代率达162%,连续3年保持在130%以上,储量寿命连续稳定在10年以上,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据悉,本次IPO,中国海油募集资金将用于油气田项目开发,包括圭亚那Payara油田开发项目、流花11-1/4-1油田二次开发项目、圭亚那Liza油田二期开发项目等国内外近十个项目。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未来随着海内外募投项目陆续建成并投入运营,中国海油的油气储量和产量规模还将再上台阶,其国际综合竞争实力将充分得以体现。

多措并举加快构建新能源业务体系

助力拓展长期业绩增长空间

“双碳”背景下,能源转型是油气行业大势所趋,传统能源行业实现产业绿色升级是必经之路,而能源转型角度来看,海上风电是未来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的驱动力,极具潜力。据彭博新能源发布的2021年全球海上风电报告显示,2021年全球新增海上风电装机容量约13.4GW,其中中国大陆新增10.8GW,占比80%。而据彭博新能源预测,到2035年,全球海上风电累计装机量将到400GW,较2020年的36GW装机量相比增长11倍。发展前景巨大。对此,中国海油早有动作,为了顺应全球能源行业低碳化发展大趋势,公司凭借海洋工程优势正在加快发展海上风电业务。

据悉,为加快构建新能源业务体系,中国海油已成立新能源分公司。2021年10月,公司位于江苏附近海域的首个海上风电项目已经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该项目规划装机容量300兆瓦,包括海上建设的67台风机。除江苏海上风电项目外,公司位于广东汕头附近海域的第二个海上风电项目正有序推进。

与此同时,中国海油持续加快新能源的新产业培育。据了解,公司选取了2-3个油田探索开展海上风电为油田供电的试点工作,并积极探索“风光发电+油气产业”、“风光发电+天然气发电“、”海上风电+海洋牧场”等融合发展模式,力争建成1-2个综合能源岛示范项目。

根据中国海油的海上风光资源规划,至2025年中国海油资本支出的5%~10%将用于新能源产业发展,目标是获取海上风电资源500~1000万千瓦,装机150万千瓦;获取陆上风光资源500万千瓦,投产50~100万千瓦。未来,随着新能源产业的持续开发,将有助于拓展中国海油长期的业绩增长空间。

笃定前行,未来可期。一直以来,中国海油拥有突出的资源禀赋优势,在资本支出与技术投入,以及资源储备方面都极具竞争优势,龙头地位不断夯实,且在油价上行周期和需求增加的持续“加持”下,公司极其有望延续量价齐升的大好局面,从而助力盈利水平再攀“新高峰”。不仅如此,在稳固传统能源业务“基本盘”的同时,中国海油也在大力构建新发展格局,持续探索“以海为主”的差异化新能源业务,从而有望“十四五”末跻身国际一流能源公司行列。

免责声明:本文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